前言&Luigino Bruni和Pier Luigi Porta 1
1.构建一个更好的“满意度”理论&Richard A.Easterlin 28
2.幸福与绝对收入相关吗&Robert H.Frank 64
3.感情的和谐:关于社会交往乐趣的一种解释&Robert Sugden 88
4.幸福度理论的检验&Bruno S.Frey和Alois Stutzer 109
5.反思公共经济学:竞争和习惯的内涵&Richard Layard 138
6.徘徊在Aristotle和Bentham之间的Mill&Martha C.Nussbaum 162
7.幸福和政治哲学:关于Nancy Mitford和Evelyn Waugh的例证&Matt Matravers 176
8.财政满意度的新老研究方法之联系&Bernard M S.van Praag 187
9.由相对剥夺所产生的自我隔离理论:稳态结果和社会福利&Oded Stark和You Qiang Wang 213
10.逆境中的幸福&Ruut Veenhoven 234
11.关怀的发展&Charlotte D.Phelps 257
12.幸福和个人主义——艰难的结合&Stefano Zamagni 293
13.经济学中的幸福悖论&Luigi Pasinetti 320
后记 327
图1.1 从1911—1920年到1951—1960年各组同批人自我评价的平均健康状况(根据年龄分组,平均每5年为一个年龄段) 34
图1.2 婚姻状况对女性平均幸福感的影响(1953—1972年间的同批人,年龄跨度从18—19岁到28—29岁) 36
图1.3 婚姻状况对男性平均幸福感的影响(1953—1972年间的同批人,年龄跨度从18—19岁到28—29岁) 37
图1.4 每组同批人中已婚及未婚女性的平均幸福感(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 37
图1.5 每组同批人中已婚及未婚男性的平均幸福感(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 38
图1.6 生命周期中收入与满意度的关系 41
图1.7 在生命周期中受教育水平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 42
图1.8 同项目对人们满意度的不同影响程度(1960年左右,根据年龄分组,数据来自12个国家的平均值) 52
图2.1 日本平均幸福与平均收入的对比 66
图2.2 美国1981年4月收入与满意度的对比 66
图4.1 关于婚姻的生活满意度 124
图4.2 夫妻间不同的工资率差异及其对婚前婚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125
图4.3 夫妻间不同的教育差异及其对婚前婚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126
图5.1 美国人的收入与幸福感 140
图8.1 虚拟福利函数和真实福利函数 200
图8.2 虚拟福利函数与真实福利函数(线性转换) 201
图9.1 群体形成过程和稳态分布 217
图9.2 迁移过程和存在极小家庭偏好下的稳态分布 218
图10.1 20世纪90年代谋杀率和幸福度在55个国家的相关性 238
图10.2 20世纪90年代52个国家的幸福度和收入不平等 240
图10.3 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的幸福度和时间压力 241
图10.4 两个不同国家在幸福度上的趋势(1974—2002) 242
图10.5 20世纪80年代8个欧盟国家人口的幸福度和年龄 244
图10.6 意大利人的幸福度和收入(1995) 245
表1.1 正常人和残疾人对生活满意度的百分比分布表 31
表1.2 不同伤残程度的残疾人对生活满意度的百分比分布表 32
表1.3 与健康状况相关的平均幸福感 35
表1.4 不同结婚次数的已婚女性所感知的幸福度 38
表1.5 不同结婚次数的已婚女性所感知的婚姻幸福度 39
表1.6 处于丧偶、离婚或分居及未婚状况的女性所感知的平均幸福度 40
表1.7 人们在生命周期三个阶段16年的时间跨度中对十种最想要的消费品的拥有度及渴望度 45
表1.8 们在生命周期三个阶段16年的时间跨度中对他们最想要的特定消费品的渴望度 46
表1.9 特定生命周期阶段中人们对十大最想要得到的消费品的拥有度及渴望度的变化(按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来进行分组) 47
表1.10 在生命周期三个阶段中认为自己已拥有很多钱的人数百分比 47
表1.11 在生命周期三个阶段16年的时间跨度中渴望幸福婚姻及拥有幸福婚姻的人数 48
表1.12 渴望但实际上并未拥有幸福婚姻的人数比例(以年龄及婚姻状态分组,1994年) 49
表1.13 在生命周期三个阶段16年的时间跨度中对孩子的渴望及实现程度 50
表1.14 在生命周期三个阶段16年的时间跨度中人们期望自己的孩子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及实现程度 51
表4.1 1992年和1997年德国居民收入期望对于满意度的影响(因变量:生活满意度) 119
表5.1 富人与穷人的幸福感(美国) 141
表8.1 联邦德国工人的收入满意度调查(1997) 202
表8.2 通过序数概率估算三种不同的收入满足方程,GSOEP(1997) 203
表8.3 收入满意度方程的POLS结果,GSOEP 204
表8.4 用CP方法估算财政满意度问题 204
表8.5 用COLS方法来估算财政满意度问题 205
表8.6 用不同的方法估算等价比参数 206
表8.7 用IEQ估算 207
表8.8 IEQ的6个水平的方程的序数分析 208
表8.9 交叉模型的误差相关矩阵 208
表8.10 根据IEQ得出的家庭等价比例,GSOEP(1997) 209
表10.1 幸福和生理缺陷 243
表10.2 悖论发现的解释 252
表11.1 关于工程师的TAT图片:研究对象在31岁时,对该图片所编写的故事反映出他的亲和与亲密动机,然后根据他5岁时母亲声音的形容词等级,对这些动机作回归 264
表11.2 将年龄为31岁的研究对象对六张图片所写故事中所反映的成功的总体评价,然后根据他们5岁时妈妈声音的形容词等级进行回归 265
表11.3 年龄为41岁的对象的工作满意度与亲和动机,根据其在31岁时对工程师的图片所写的故事得到的亲和评价和他31岁时通过六个图片中表现出的成功动机总体评价及在5岁时妈妈声音的形容词等级这三个变量作回归。 265
表11.4 年龄为41岁时的养育满意度,根据对象在他31岁时对工程师的图片所写的故事得到的亲和评价和他31岁时通过六个图片中表现出的成功动机总体评价及在他们5岁时妈妈声音的形容词等级作回归。 268
表11.5 年龄为41岁的对象的养育满意度,根据一个对象在他31岁时对工程师的图片写的故事得到的亲和评价和在五岁时(结过婚的对象)母子温暖(MIW)的Sears等级作回归。 269
表11.6 根据31岁时对工程师图片的描述,得出的研究对象在41岁时所表现出来的养育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的平均差:亲和描述的存在或不存在(对变化分析的结论) 269
表11.7 31岁到41岁的发展路径透视图:根据对象在5岁时妈妈的声音的形容词评级对TAT评估作回归,结论是,从31岁到41岁这个阶段研究对象的TAT评估值增加了(41岁时的评估值减去31岁时的评估值) 270
表11.A1 本文中描述性的统计变量 282
表11.A2 43个样本主体对数概率的决定因素(对数回归结果:圆括号中是沃德统计) 283
表11.A3 参与评价者31项判断的可信度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