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绪论 8
上篇 植物形态解剖 21
第一章 植物细胞 21
第一节 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1
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1
一、植物细胞的类型 21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22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 23
四、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34
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36
六、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37
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 37
一、有丝分裂 37
二、无丝分裂 40
三、减数分裂 41
第四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42
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42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42
第二章 植物组织 45
第一节 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45
一、植物组织的概念 45
二、植物组织的类型 45
第二节 植物体内的组织系统 59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62
第一节 根 62
一、根的生理功能 63
二、根与根系 63
三、根尖的结构与发育 65
四、根的初生结构 68
五、侧根与不定根的形成 71
六、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73
七、根瘤与菌根 76
八、特化的根 78
第二节 茎 82
一、茎的生理功能 82
二、茎的形态 82
三、茎尖的结构与发育 89
四、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91
五、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95
六、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102
七、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03
八、特化的茎 104
第三节 叶 107
一、叶的生理功能 107
二、叶的形态 107
三、叶的起源和发育 114
四、叶的结构 115
五、叶的生态类型 122
六、叶的衰老与落叶 124
七、特化的叶 126
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127
一、营养器官间结构的联系 127
二、营养器官生长的相关性 130
第五节 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 132
第四章 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 135
第一节 植物的繁殖 135
一、植物繁殖的类型 135
二、常用的营养繁殖及解剖学基础 136
第二节 花 138
一、花的形态和结构 138
二、花各部分的演化 144
三、花程式和花图式 145
四、花序 146
五、花芽分化 148
第三节 雄蕊的结构和发育 149
一、花药的发育 149
二、花粉粒的发育 150
三、花粉粒的形态及内含物 153
四、花粉败育与雄性不育 154
五、花药和花粉培养 154
第四节 雌蕊的结构和发育 154
一、雌蕊的结构 154
二、胚珠的发育 155
三、胚囊的形成 156
第五节 开花与传粉 159
一、开花 159
二、传粉 159
第六节 受精作用 161
一、花粉粒的萌发与生长 161
二、双受精作用 162
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164
第七节 种子和果实 165
一、种子和幼苗 165
二、果实的形成和类型 179
三、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183
第八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185
下篇 植物系统分类 193
第五章 藻类植物 193
第一节 藻类植物概述 193
一、藻类植物分布 193
二、藻类植物分门的依据 193
三、藻类的繁殖方式及生活史类型 193
第二节 蓝藻门(Cyanophyta) 195
一、形态结构 195
二、繁殖 196
三、分类及代表 197
四、蓝藻门在植物界的地位 198
第三节 裸藻门(Euglenophyta) 198
一、形态结构……1 198
二、繁殖 200
三、分类及代表 200
四、裸藻门在植物界的地位 201
第四节 甲藻门(Pyrrophyta) 201
一、形态结构 201
二、繁殖 202
三、分类及代表 202
四、甲藻门在植物界的地位 203
第五节 金藻门(Chrysophyta) 203
一、形态结构 203
二、繁殖 203
三、分类及代表 204
四、金藻门在植物界的地位 205
第六节 黄藻门(Xanthophyta) 205
一、形态结构 205
二、繁殖 206
三、分类及代表 206
四、黄藻门在植物界的地位 207
第七节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207
一、形态结构 207
二、繁殖 208
三、分类及代表 209
四、硅藻门在植物界的地位 210
第八节 绿藻门(Chlorophyta) 210
一、形态结构 210
二、繁殖 211
三、分类及代表 212
四、绿藻门在植物界的地位 220
第九节 红藻门(Rhodophyta) 221
一、形态结构 221
二、繁殖 221
三、分类及代表 222
四、红藻门在植物界的地位 224
第十节 褐藻门(Phaeophyta) 224
一、形态结构 224
二、繁殖 225
三、分类及代表 226
四、褐藻门在植物界的地位 229
第十一节 藻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229
一、依光合色素的演化建立的藻类植物系统树 229
二、藻类体型及生活史的演化 230
三、藻类植物的经济意义 230
第六章 菌物(Fungi) 233
第一节 菌物概论 233
第二节 黏菌门(Myxomycota) 233
一、主要特征 233
二、主要类群 233
三、黏菌门在生物界的地位 236
第三节 真菌门(Eumycota) 236
一、主要特征 236
二、繁殖及生活史 237
三、主要类群 238
第四节 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238
一、主要特征 238
二、主要类群 238
第五节 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 242
一、主要特征 242
二、主要类群 243
第六节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245
一、主要特征 245
二、主要类群 247
第七节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252
一、主要特征 252
二、繁殖 252
三、主要类群 253
第八节 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262
一、主要特征 262
二、主要类群 263
第九节 菌物的演化 265
第十节 菌物与人类生活 265
第七章 地衣(Lichens) 268
一、地衣及其形态结构概述 268
二、形态结构 268
三、繁殖 269
四、分类及代表类群 271
五、经济及生态意义 271
第八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 273
第一节 概论 273
一、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 273
二、苔藓植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 274
三、苔藓植物的分类 275
第二节 苔纲(Hepaticae) 275
一、形态结构 275
二、主要类群 275
第三节 角苔纲(Anthocerotae) 278
一、形态结构 278
二、主要类群 278
第四节 藓纲(Musci) 279
一、形态结构 279
二、主要类群 280
第五节 苔藓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283
一、苔藓植物是否是一个自然类群 283
二、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284
三、苔藓植物的生态学及经济意义 286
第九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288
关于维管植物 288
一、中柱类型及其演化 288
二、维管植物的分类系统 289
第一节 蕨类植物概述 290
一、孢子体 290
二、配子体 291
三、生活史 291
第二节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292
一、形态结构 292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292
第三节 石松亚门(Lycophytina) 293
一、形态和结构 293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293
第四节 水韭亚门(Isoёphytina) 296
一、形态结构 296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296
第五节 楔叶蕨亚门(Sphenophytina) 296
一、形态结构 297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297
第六节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298
一、形态结构 298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300
第七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306
一、蕨类植物经历的地质年代 306
二、化石蕨类植物的主要类群 306
三、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概述 309
第八节 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10
第十章 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 313
关于种子植物 313
一、种子植物的特征 313
二、种子植物的分类 314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特征 314
第二节 裸子植物分类 315
一、苏铁纲(Cycadopsida) 316
二、银杏纲(Ginkgopsida) 318
三、松柏纲(Coniferopsida) 320
四、紫杉纲(红豆杉纲,Taxopsida) 333
五、买麻藤纲(Gnetopsida) 337
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342
一、蕨类植物的孢子囊 342
二、胚珠的起源 343
三、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概述 343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 354
第一节 被子植物概述 354
一、被子植物的特征 354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356
三、被子植物的分类 357
第二节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357
一、胡桃目(Juglandales) 357
二、杨柳目(Salicales) 358
三、山毛榉目(Fagales) 360
四、荨麻目(Urticales) 362
五、檀香目(Santalales) 367
六、蓼目(Polygonales) 367
七、中央子目(Centrospermae) 369
八、木兰目(Magnoliales) 372
九、毛茛目(Ranales) 380
十、胡椒目(Piperales) 384
十一、马兜铃目(Aristolochiales) 385
十二、藤黄目(Guttiferales) 385
十三、罂粟目(Papaverales) 390
十四、蔷薇目(Rosales) 393
十五、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 403
十六、芸香目(Rutales) 406
十七、无患子目(Sapindales) 409
十八、卫矛目(Celastrales) 411
十九、鼠李目(Rhamnales) 413
二十、锦葵目(Malvales) 414
二十一、堇菜目(Violales) 418
二十二、葫芦目(Cucurbitales) 419
二十三、桃金娘目(Myrtales) 420
二十四、伞形目(Umbellales,Apiales) 423
二十五、杜鹃花目(Ericales) 426
二十六、报春花目(Primulales) 427
二十七、柿树目(Diospyrales,Ebenales) 429
二十八、木犀目(Oleales) 432
二十九、龙胆目(Gentianales) 433
三十、管花目(Tubiflorae) 439
三十一、川续断目(Dipsacales) 447
三十二、钟花目(桔梗目,Campanulales) 448
第三节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452
一、沼生目(Helobieae) 452
二、百合目(Liliiflorae) 454
三、灯心草目(Juncales) 458
四、鸭跖草目(Commelinales) 459
五、禾本目(Graminales,Poales) 459
六、棕榈目(Palmales,Arecales) 464
七、佛焰花目(Spathiflorae) 465
八、露兜树目(Pandanales) 468
九、莎草目(Cyperales) 468
十、姜目(襄荷目,Zingiberales,Scitamineae) 470
十一、兰目(微子目,Orchidales,Microspermae) 473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477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477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 482
第十二章 植物系统学概要及其发展动态 500
第一节 植物的系统发育 500
一、地球的演化及植物的系统发育历程 500
二、植物系统发育关系的建立 505
第二节 植物系统学的动态简介 506
一、植物分子系统学 506
二、分支系统学 518
常用植物学术语解释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