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研究型医院 “301”医院管理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银河,文德功,郭旭恒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7092142
  • 页数:426 页
图书介绍:当前医疗体制改革日趋深入,医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在竞争中求发展,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解放军总医院从2004年10月率先提出创建研究型医院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引言  1

第一章 谋划  11

第一节 辉煌品牌下的“二次创业”  13

一、“二次创业”的含义  14

二、“二次创业”的必然性  15

(一)新形势的召唤  15

(二)新使命的要求  17

(三)全院人的期盼  18

三、“二次创业”的目标——创建研究型医院  19

第二节 研究型医院的概念  20

一、基本定义  20

二、一般特征  21

(一)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为目的  21

(二)以持续自主创新为动力  21

(三)以造就临床和科研水平兼优的拔尖人才为关键  22

(四)以建设持续引领本领域技术进步的优势学科为基础  22

(五)以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社会做贡献为己任  22

三、评价标准体系  22

四、具体内容  24

(一)高危疑难病症的诊治基地  24

(二)高新技术的研发基地  24

(三)高复杂战创伤救治基地  25

(四)高级干部的保健基地  25

(五)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  25

(六)高速快捷的情报信息基地  26

第三节 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必要性  26

一、研究型大学成功创建的启示  27

(一)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轨迹开阔了医院的谋划思路  27

(二)研究型大学的巨大贡献激发了医院的创新动力  28

(三)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提示了医院的发展方向  28

(四)研究型大学的基础条件坚定了医院的建设信心  29

二、医院发展的客观要求  30

(一)为医疗卫生事业多做贡献的需要  30

(二)有效履行军事斗争卫勤保障使命的需要  30

(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需要  31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  31

(五)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需要  31

(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32

三、“301”有条件创建研究型医院  32

(一)品牌声誉优势  32

(二)体系结构优势  32

(三)人才队伍优势  33

(四)基础平台优势  33

(五)病源病种优势  33

(六)潜在资源优势  34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统领研究型医院建设  34

一、明确发展思路  34

(一)坚持快速发展  35

(二)坚持内涵发展  35

(三)坚持创新发展  35

(四)坚持和谐发展  35

(五)坚持安全发展  35

二、正确把握几个关系  36

(一)“首位”与“中心”的关系  36

(二)医疗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  36

(三)临床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的关系  36

(四)规模建设与内涵发展的关系  37

(五)快速发展与质量建设的关系  37

(六)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37

(七)改革创新与安全稳定的关系  37

(八)自我发展与借力发展的关系  37

三、积极稳妥推进发展  38

(一)激发全院人员的进取意识  38

(二)确定创建研究型医院的阶段规划  39

(三)选准创建研究型医院的起步点  40

第五节 提升领导医院建设的履职能力  41

一、科学发展要求的领导班子  41

(一)学习研究型班子  42

(二)民主科学型班子  43

(三)开拓创新型班子  44

(四)团结和谐型班子  45

(五)廉洁务实型班子  45

二、特殊使命要求的领导素养  46

(一)绝对忠诚,使命在胸  46

(二)追求极致,文武兼备  46

(三)远见卓识,国际视野  47

(四)充满激情,坚韧不拔  48

(五)宽宏大度,善于沟通  48

三、创业目标要求的领导作风  49

(一)“向我看齐”  49

(二)“你在为谁工作”  49

(三)“没有任何借口”  50

(四)“细节决定成败”  50

(五)“跳起来摘桃子”  50

(六)“一、三、五”工作制度  51

(七)“上午无会制”  51

(八)“挂钩帮带”  52

第二章 学科  53

第一节 学科评估  55

一、评估目的  56

(一)明确学科定位  56

(二)确定学科发展方向  56

(三)调整学科布局  56

(四)促进科室全面建设  57

二、评估准备  57

(一)成立组织机构  57

(二)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  57

(三)制定评估指标体系  58

三、评估程序  58

(一)动员部署  58

(二)自评测评  58

(三)专家评审  60

四、评估结果  60

(一)分项定位  60

(二)分层定位  61

(三)综合评价  62

第二节 精心打造名科  63

一、学科建设——明确目标  63

(一)清楚了解学科现状  64

(二)合理设置学科专业  64

(三)准确把握研究方向  64

(四)确立研究型科室目标  65

二、学科建设——名师领衔  65

(一)明确科主任地位作用  65

(二)强化科主任能力素质  67

(三)健全科主任激励机制  69

三、学科建设——科研牵引  69

(一)以自主创新性成果推动学科发展  69

(二)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名科建设步伐  70

(三)通过“三个结合”提升学科建设效益  70

四、学科建设——突出特色  70

(一)善于“为与不为”  70

(二)坚持“突出重点”  71

(三)擅治“疑难病症”  71

五、学科建设——不断创新  72

(一)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72

(二)努力发挥创新发展的积极因素  73

(三)正确处理创新发展的几个关系  73

六、学科建设——分清层次  74

(一)重点学科重点建设  74

(二)普通学科全面建设  76

(三)强势学科建立“院中院”  77

七、学科建设——优化条件  78

(一)布局上优化组合  78

(二)经费上加大投入  78

(三)设备上积极引进  79

(四)床位上尽力倾斜  79

(五)环境上不断改善  79

第三节 努力构建优势学科群  79

一、构建优势学科群的必要性  80

(一)有利于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进程  80

(二)有利于实现学科低成本发展  80

(三)有利于提高医院竞争力  81

(四)有利于学科的交叉融合  81

二、构建优势学科群的切入点  82

(一)以重点学科建设或相近学科整合为龙头进行兼并组合  82

(二)以病种诊治特色或疾病诊治链为基础动态集成  83

(三)以高新技术应用或重大科研项目协作攻关为纽带灵活协作  83

三、构建优势学科群的关键环节  84

(一)加强组织管理  84

(二)实施分类指导  84

(三)完善政策措施  84

(四)培养团队意识  85

第三章 人才  87

第一节 人才理念  89

一、树立“大资源”观念  90

(一)人才为根本资源  90

(二)人人皆可成才  91

(三)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91

二、树立“大课堂”观念  92

(一)院校教育为首要  92

(二)实践锤炼为根本  92

(三)外部“课堂”为辅助  93

三、树立“大舞台”观念  93

(一)“只要能唱戏,就给搭台子”  94

(二)“能唱什么戏,就搭什么台”  94

(三)“要想上舞台,就得打擂台”  95

(四)“只要有真功,就让当主角”  95

四、树立“大激励”观念  95

(一)事业激励  96

(二)物质激励  96

(三)精神激励  96

(四)知识激励  97

第二节 人才培养  97

一、军医进修学院——临床医学人才的“孵化器”  97

(一)创新教学模式  98

(二)搭建育才平台  98

(三)培养后备人才  99

(四)提高“孵化”能力  99

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的摇篮  100

(一)扩大教学联合体  100

(二)创新教学内容  101

(三)打造过硬的导师队伍  102

(四)强化博士后管理  103

三、住院医师“3+X+Y”培训——临床医师成才的基础  103

(一)合理划分阶段  104

(二)规范阶段考核  105

(三)严格组织管理  105

四、进修教育——业内同行再提高的平台  106

(一)严把质量关口  106

(二)加强过程管理  107

五、完善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机制  108

(一)健全目标化培养措施  108

(二)建立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库  108

(三)实施科技人才交叉代职  109

(四)设立人才培养基金  109

第三节 人才使用  110

一、由“相马”向“赛马”的跨越  110

(一)分析科室领导队伍现状  110

(二)科室领导竞争上岗  111

二、不拘一格用人才  114

(一)大胆起用年轻人  114

(二)善用“潜人才”  115

(三)重用回国人才  116

(四)真心实意求贤才  117

三、创建用人新机制  117

(一)让专家“把关”  117

(二)实行“评”“聘”分离  118

(三)设置专业技术职务晋升“高门槛”  119

(四)借才引智  125

(五)优中选优  127

第四节 人才激励  130

一、让优秀科技人才“名利双收”  130

(一)加大物质奖励  130

(二)强化精神奖励  132

二、让领导干部队伍“活”起来  134

(一)师职干部岗位轮换  134

(二)团职干部公开考评  135

三、让协理员队伍“动”起来  136

四、让机关干部“强”起来  138

(一)岗位练兵——提升素质  139

(二)多渠道培训——更新知识  139

(三)定期考核——激发活力  140

五、用环境激励人才  141

(一)营造浓厚宽松的学术环境  141

(二)营造愉快和谐的人际环境  142

(三)营造舒心怡人的生活环境  143

六、“金子”与“老虎”并用  143

第四章 质量  145

第一节 积极开展“主题年”活动  147

一、主题年活动的目的  147

(一)通过内涵建设提升质量  147

(二)通过集中建设提升质量  148

(三)通过强化管理提升质量  148

(四)通过全员全岗努力提升质量  148

二、主题年活动的内涵  149

(一)质量管理全方位化  149

(二)质量管理层次化  149

(三)质量管理精细化  150

(四)质量管理严格化  151

(五)质量管理社会化  151

(六)质量管理模块化  151

三、主题年活动的实施  152

(一)分阶段部署  152

(二)分层次展开  152

(三)分重点狠抓  153

第二节 医疗质量提升的“抓手”  153

一、严把“准入”关  153

(一)医师临床准入管理  154

(二)新技术、新业务临床准入管理  154

(三)手术准入管理  155

二、落实责任制  156

(一)主诊医师负责制  156

(二)主刀医师负责制  158

(三)强化首诊负责制  159

三、发挥老专家的“把关”作用  159

四、严格环节质量监控  160

五、改进目标管理考评  161

(一)方案主要内容  161

(二)指标确定的原则  161

(三)三级考评组织  161

(四)检查与评价  162

六、规范病例讨论  162

(一)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63

(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163

(三)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制度  163

(四)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163

(五)出院病例讨论制度  163

七、加大尸检工作力度  164

(一)动员引导  164

(二)物质鼓励  164

(三)技能培训  164

(四)尸检责任制  164

八、实行标准化质量管理  164

(一)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  165

(二)实施检验全过程控制  165

(三)建立惯性运转机制  166

(四)提高检验结果的公信力  166

九、慎对每起医疗纠纷  166

十、重视患者随访反馈  167

十一、推行临床路径管理  167

十二、坚持365天院早交班  168

十三、全员全岗技能大练兵  168

(一)练兵内容——干什么练什么  170

(二)练兵方法——缺什么补什么  170

(三)效果检验——练什么赛什么  170

第三节 护理质量提升的重点环节  171

一、强化科学管理  172

(一)严格流程管理  172

(二)实施预见性护理  173

(三)明确职责范围  174

二、不断完善制度  174

(一)坚持和改进三级查房制度  174

(二)建立与实施专业准入制度  175

(三)完善患者意见反馈机制  176

三、提高队伍素质  177

(一)激发护士长队伍的活力  178

(二)实施护士分层培训  180

(三)加强聘用护士管理  182

第五章 科研  185

第一节 构建科研工作新体系  187

一、确立科研工作新理念  187

(一)目标锁定一流  187

(二)注重顶层设计  188

(三)课题紧跟临床  189

(四)强调原始创新  189

(五)立足集智攻关  190

(六)成果评鉴人才  191

二、搭建科研工作平台  191

(一)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191

(二)改善科研支撑条件  192

(三)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193

(四)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193

三、完善科研管理机制  196

(一)规范科研管理  196

(二)强化科研激励  197

(三)加强合作交流  199

(四)净化科研环境  201

四、打造科技创新团队  201

第二节 强化科研过程管理  202

一、坚持科研选题“三原则”  202

(一)自主创新原则  203

(二)临床优势原则  203

(三)综合效益原则  204

二、注重课题挖掘和培育  204

(一)抓住良好苗头不放松  204

(二)抢占建议案申报先机  204

(三)发挥机关“酶化”作用  205

三、扶持重点方向课题  206

(一)在人力和时间上给予倾斜  206

(二)在经费和条件上重点保障  206

(三)在临床病例资源上提供帮助  207

(四)在军事医学研究上优先支持  207

四、全程跟踪课题实施  207

(一)目标管理强化职责  208

(二)分级管理明确规范  208

(三)过程管理全程参与  208

(四)要素管理跟踪问效  208

第三节 优化科研成果管理  209

一、积极挖掘成果  209

(一)开展成果调研,激发成果申报意识  209

(二)深入科室指导,提升成果申报能力  209

(三)设立院级成果,加大成果项目储备  210

二、规范论文管理  210

(一)指标分值确定  210

(二)论文分值确定  211

(三)论文审批和投寄  211

(四)资助论文发表  211

(五)加强论文监管  211

三、加强专利管理  212

(一)普及专利知识  212

(二)规范专利申请审批  212

(三)解决专利申请费用  212

四、支持成果申报  213

(一)申报类型  213

(二)材料组织  213

(三)审核推荐  214

(四)整理归档  214

五、促进成果转化  215

(一)加强组织领导  215

(二)提升研发能力  215

(三)强化激励措施  216

(四)注重推广应用  216

第六章 服务  219

第一节 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221

一、再造门急诊服务新模式  222

(一)调整门急诊布局  222

(二)建立急救绿色通道  222

(三)整顿门急诊就医秩序  223

(四)拓宽门诊就医渠道  223

(五)推行门急诊服务新举措  225

(六)创新门诊管理模式  226

二、实行检查“零预约”  226

(一)实行弹性工作制  226

(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227

(三)加大设备支撑力度  227

(四)确保“零预约”高质量运行  227

三、拓展服务空间  228

(一)增加医疗用房  228

(二)加快床位周转  228

(三)改进数字化服务  228

第二节 推行人性化服务  228

一、更新服务理念  229

(一)主动性服务  229

(二)预见性服务  230

(三)个性化服务  230

(四)超值性服务  230

二、提升服务形象  231

(一)制定服务规范  231

(二)服务礼仪培训  232

(三)开展优质服务竞赛  232

(四)导医咨询和超值服务  233

(五)护理服务满意工程  235

(六)服务效果评估  236

三、丰富服务内涵  237

(一)开设体检中心  237

(二)增设特需服务  238

第三节 追求极致化服务  240

一、探索极致化服务模式  240

(一)开展健康状况综合评估  241

(二)建立疾病预警干预机制  241

(三)创新保健绿色通道  241

(四)拓展保健服务功能  242

(五)组织经常性健康教育  242

(六)加强保健队伍建设  243

二、锻造极致化医疗服务品质  243

(一)确保及早诊治  243

(二)“绝不放过一个疑点”  243

(三)组织最强诊治力量  244

三、推行极致化护理模式  244

(一)全方位服务  244

(二)温馨化服务  245

(三)沟通式服务  245

(四)个体化服务  245

(五)规范化服务  245

四、拓展极致化服务空间  246

(一)思维空间  246

(二)人才空间  246

(三)特色空间  246

(四)质量空间  247

(五)文化空间  247

(六)动力空间  247

第四节 突出为部队服务  247

一、坚持姓军为兵方向不动摇  248

(一)坚持教育引导  248

(二)加强制度建设  248

(三)坚持面向“战场”  249

(四)注重服务质量  249

(五)不断创新举措  249

二、加强科技支援和人才培养  250

三、坚持送医送药下基层  251

四、坚持不懈搞好卫勤保障  252

(一)强化战备意识  253

(二)提高遂行卫勤保障能力  253

(三)着眼实战做好卫勤准备  253

(四)高标准完成急难险重任务  253

第七章 医德  257

第一节 启迪自觉  259

一、认清医德医风建设新特点  259

(一)实现两个前列的难度增大  260

(二)确保廉洁行医的难度增大  260

(三)治理商业贿赂的难度增大  261

(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难度增大  261

(五)抓好全员管理的难度增大  261

二、确立医德医风建设新理念  262

(一)政治意识  262

(二)生命意识  262

(三)中心意识  263

(四)政绩意识  263

(五)永恒意识  263

(六)前列意识  264

三、创建医德医风教育新模式  264

(一)广泛深入抓教育  264

(二)大张旗鼓搞宣传  267

(三)理直气壮树典型  268

第二节 完善规范  270

一、把规矩亮出来  270

(一)文明行医  270

(二)依法行医  271

(三)科学行医  271

(四)廉洁行医  272

(五)诚信行医  272

(六)规范行医  273

二、把制度严起来  274

(一)靠制度治理商业贿赂  274

(二)靠制度改进服务作风  275

(三)靠制度防止以医谋私  276

(四)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  277

三、把形象树起来  277

(一)强化内在素质  277

(二)塑造外在形象  278

(三)树好社会形象  279

第三节 多管齐下  279

一、加强组织领导  279

(一)健全组织体系  279

(二)实施“三级书记”负责制  280

(三)层层签订“军令状”  280

二、努力破解“难题”  282

(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83

(二)推行全天候医疗服务新模式  283

(三)千方百计扩展床位  283

(四)挖掘人员潜力  283

三、构建监督机制  283

(一)全方位监督  283

(二)全时段监督  285

(三)全员额监督  286

四、重拳出击动真格  287

(一)实施投诉备案  287

(二)实施诫勉谈话  287

(三)实施“一票否决”  287

五、医德医风新气象  288

第八章 保障  291

第一节 药事管理  293

一、构建合理用药体系  293

(一)规范药品管理  293

(二)实施药物临床路径管理  294

(三)推行药品信息化管理  295

二、建立专职临床药师制度  295

(一)设立临床药师的必要性  295

(二)精心选拔,竞聘上岗  296

(三)深入临床,参与诊疗  296

(四)严格考评,动态管理  297

三、创新药品保障机制  297

(一)药品采购规范透明  297

(二)新药引进堵疏结合  299

(三)药品库存合理适度  300

(四)药学服务方便快捷  301

四、提高药学研究水平  302

(一)让药学知识“发酵”——提高医院制剂研究水平  302

(二)设立新药研发基金——提高新药研究水平  302

(三)联合与借力——提高药物临床试验水平  303

五、确保药品安全  303

(一)药品引进前调研把关  303

(二)药品引进时程序把关  304

(三)药品引进后使用把关  304

第二节 器械管理  305

一、设备战略管理  305

(一)建立模型  305

(二)制定规划  306

(三)组织实施  307

二、采购的关键环节  309

(一)贷款解决“动力”问题  309

(二)项目管理解决效率问题  310

(三)供管并重解决耗材质量问题  311

三、加强全程质量管理  313

(一)健全设备共用机制  314

(二)建立耗材账户制度  314

(三)转换保障工作模式  315

四、探索设备管理新途径  316

(一)创新设备采购机制  316

(二)完善设备质量控制体系  317

(三)重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  318

第三节 数字化建设  320

一、数字化建设走上快车道  320

二、数字化再造医疗服务流程  322

(一)处方不再用手写  322

(二)网络延伸到病床  323

(三)检验流程自动化  323

(四)放射阅片数字化  324

(五)监护数据集成化  325

(六)合理用药智能化  325

三、数字化方便病人  325

(一)变“站着排队”为“坐等叫号”  325

(二)明明白白看病  326

四、数字化提升管理  327

(一)实时掌握医院动态  327

(二)机关办公网络化  327

(三)全程监控病历质量  328

(四)量化医生绩效  328

(五)量化科室效益  328

五、优质服务保畅通  329

(一)完善服务体系  329

(二)以信息化手段管理信息化  330

第四节 财经管理  330

一、加强经费管理,保障发展需求  331

(一)创新体制,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331

(二)精打细算,在“大财务”上做文章  332

(三)借船出海,多渠道筹集资金  335

二、开源有道,增强发展后劲  336

(一)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  336

(二)积极拓展增效渠道  337

(三)合理奖励激发潜能  338

三、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  338

(一)强化节约意识  339

(二)注重节约实效  340

(三)深化成本核算  340

第五节 后勤保障  342

一、丰富保障内涵  342

(一)推行系列化服装  342

(二)推出营养套餐  343

(三)维护良好交通秩序  345

(四)营造宜人生态环境  346

二、改进保障手段  352

(一)供配电自动化监控系统  352

(二)气动物流输送系统  353

(三)病房温湿度调控系统  353

(四)供热监测气象服务系统  353

(五)配餐流水线系统  354

三、提高保障人员素质  354

(一)深化教育  354

(二)强化培训  354

(三)严格管理  355

(四)骨干带头  355

(五)建立服务队  355

(六)加强沟通  356

第六节 建设现代化医疗楼群  357

一、营院规划——追求规模与功能的统一  357

(一)高起点规划  357

(二)高水平设计  358

二、工程建设——追求质量与速度的统一  359

(一)创造“301”的建设速度  359

(二)坚持以质量为本  359

三、工程管理——追求协调与监督的统一  360

(一)成立基建管理委员会  360

(二)成立老年病房工程建设办公室  361

(三)广泛开展创优评选活动  361

(四)设立科室联络员  361

(五)坚持样板引路  361

(六)严格经费审批  361

(七)实行招标环节控制  361

(八)在军队内率先实行工程量清单(无标的)招标  363

(九)有选择进行跟标  364

第七节 安全管理  365

一、健全组织抓安全  365

(一)医院安全稳定领导小组  365

(二)安全工作小组  365

(三)安全员组织网络  365

(四)思想骨干组织网络  366

二、依靠制度管安全  366

(一)安全规章制度  366

(二)安全责任制度  366

(三)安全教育制度  366

(四)安全检查讲评制度  367

(五)安全应急制度  367

(六)安全奖惩制度  367

三、狠抓“经常”促安全  368

(一)营院管理  368

(二)车辆管理  368

(三)人员管理  369

四、突出重点保安全  369

(一)重点时期管理  369

(二)重点部位管理  369

(三)重点人员管理  369

五、舍得投入“买”安全  370

(一)建立车辆GPS卫星定位系统  370

(二)建立安全可视化监控系统  370

(三)建立安检系统  370

(四)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370

第九章 文化  373

第一节 铸就医院文化之“魂”  375

一、医院文化的主要特征  375

(一)先进性  376

(二)开放性  376

(三)高雅性  377

(四)群众性  378

(五)战斗性  380

二、医院文化的核心价值  380

(一)忠诚  381

(二)敬业  381

(三)和谐  382

(四)创新  383

第二节 展示医院文化之“风”  384

一、院风  384

(一)服务满腔热忱  384

(二)技术精益求精  385

(三)工作准确快捷  385

(四)作风求真务实  386

二、院徽  387

三、院歌  388

四、南楼精神  389

(一)忠诚保健——无悔的人生选择  390

(二)甘于奉献——崇高的人生境界  391

(三)精益求精——高尚的人生品格  392

(四)勇攀高峰——不懈的人生追求  393

第三节 发挥医院文化之“功”  394

一、导向功能  394

二、凝聚功能  395

三、激励功能  396

四、熏陶功能  397

五、辐射功能  398

第四节 夯实医院文化之“基”  398

一、确立文化建院的“着力点”  399

(一)视业如山  399

(二)待患如亲  400

(三)爱院如家  400

(四)同事如友  401

二、建好文化设施平台  401

(一)修建多功能文体广场  401

(二)办好《解放军总医院报》  402

(三)成立影视宣传中心  402

(四)开通政治工作信息网络  403

(五)成立杏林书画苑  403

(六)建立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  403

(七)完善院史展览馆  403

三、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404

(一)宣传橱窗——重大活动的方向标  405

(二)标语条幅——催人奋进的文化号角  405

(三)知识展板——传递信息的重要窗口  405

第五节 拓展医院文化之“路”  406

一、理论武装作根本  406

(一)精心动员部署  406

(二)严密组织实施  407

(三)形式灵活多样  407

(四)严格督查落实  407

二、思想教育作保证  407

(一)整合内容,凝炼主题  408

(二)紧贴中心,搞好结合  408

(三)结合特点,创新方法  409

三、组织建设作基础  409

(一)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  410

(二)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410

(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10

四、先进典型作引导  411

五、文化生活作载体  412

六、点滴养成作积累  415

展望  417

主要参考文献  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