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教程 第4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水延凯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300080536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社会调查一般问题。

导语 1

第一篇 概述 5

第一章 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学 5

第一节 社会调查及其任务 5

一、社会的定义和社会现象的特点 6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 8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 10

一、识世之途:正确认识社会的根本途径 10

二、善政之基:科学决策的客观基础 10

三、正风之策:端正党风政风学风的重要对策 11

四、育才之道:培养开拓型人才的基本道路 12

五、悟人之术: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 12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理论指导 13

一、社会调查的理论基础 14

二、社会调查的指导思想 16

知识窗(1) 马克思关于科学的论述 17

第四节 社会调查学是一门方法性学科 18

一、社会调查学的研究对象和知识体系 18

二、社会调查学的主要特点 19

三、学习社会调查学的目的和方法 20

第二章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25

第一节 古代的社会调查 25

一、古代社会调查的产生 26

知识窗(2) 《管子》问第二十四(译文摘录) 28

二、古代社会调查的特点 29

第二节 近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调查 30

一、近代社会调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0

二、近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社会调查 31

三、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 3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调查 35

一、马克思、恩格斯与社会调查 35

二、列宁与社会调查 38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的基本特征 40

第四节 20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调查 40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调查 41

二、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社会调查 42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调查 46

第二篇 准备阶段 53

第三章 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准备 53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53

一、准备阶段 54

二、调查阶段 54

三、研究阶段 55

四、总结阶段 55

第二节 选择调查课题 56

一、调查课题及其类型 57

二、选题的重要意义 58

三、正确选题的基本原则 59

第三节 进行初步探索 60

一、初步探索的基本任务 60

二、初步探索的主要方法 61

第四节 提出研究假设 62

一、假设及其在社会调查中的作用 63

二、形成研究假设的必要条件 64

第五节 组建调查队伍 65

一、调查人员的选择 66

二、调查人员的培训 67

第四章 调查方案的设计 71

第一节 调查方案的内容和设计原则 71

一、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72

二、设计调查方案的基本原则 73

第二节 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74

一、可行性研究的几种方法 75

二、试验调查及其实施 75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 76

一、社会调查的分类 77

二、普遍调查 78

知识窗(3) 中国普查制度的变化 79

三、典型调查 81

第五章 抽样调查及其方法 87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程序 87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 88

二、抽样调查的一般程序 89

第二节 非随机抽样及其方法 90

一、什么是非随机抽样? 90

二、非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 90

第三节 随机抽样及其方法 91

一、简单随机抽样 92

二、等距随机抽样 93

三、分类随机抽样 94

四、整群随机抽样 95

五、多段随机抽样 95

第四节 随机抽样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97

一、抽样框编制问题 97

二、抽样概率问题 98

三、入户后选择回答人问题 100

第五节 抽样误差与样本规模 101

一、抽样误差 101

二、样本规模 103

第六节 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 104

一、抽样调查的优点 105

二、抽样调查的局限性 105

第六章 社会指标和调查指标 108

第一节 社会指标 108

一、社会指标的概念 108

二、社会指标的类型 109

三、社会指标的功能 111

第二节 社会指标体系 112

一、社会指标体系的概念 112

二、两种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方式和特点 115

三、社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116

第三节 调查指标 118

一、调查指标及其两种定义 118

二、调查指标的设计过程 119

三、设计调查指标的基本要求 121

四、操作定义的设计 122

知识窗(4) 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 123

第七章 社会测量 127

第一节 社会测量及其层次 127

一、社会测量的概念 127

二、社会测量的层次 128

第二节 抽象社会指标的测量 130

一、什么是抽象 130

二、抽象社会指标及其种类 130

三、抽象社会指标的测量方法 132

知识窗(5) 鲍嘎德社会距离量表 138

第三节 信度和效度的统一 139

一、信度、效度及其相互关系 139

二、提高信度和效度的主要途径 141

第三篇 调查阶段 147

第八章 文献调查法 147

第一节 文献和文献调查法 148

一、文献的概念、种类和发展趋势 148

知识窗(6) 地方志工作条例(摘录) 150

二、文献调查法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152

第二节 文献的搜集 153

一、搜集文献的基本要求 153

二、查找文献的具体方法 154

三、搜集文献的主要途径 156

第三节 信息的摘取 156

一、摘取信息的一般程序 156

二、记录信息的主要方法 158

第四节 网络信息的查找 160

一、网络信息的定义和特点 160

二、网络信息的类型 161

三、网络信息的搜索和摘取 163

第五节 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 165

一、文献调查法的优点 165

二、文献调查法的缺点 166

第九章 实地观察法 170

第一节 实地观察法的概念和种类 170

一、什么是实地观察法 171

二、实地观察法的种类 172

第二节 实地观察的实施 173

一、实地观察的一般原则 173

知识窗(7) 马林诺夫斯基简介 175

二、实地观察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75

第三节 努力减少观察误差 179

一、产生观察误差的原因 179

二、减少观察误差的途径和方法 181

第四节 对实地观察法的评价 183

一、实地观察法的优点 183

二、实地观察法的缺点 184

第十章 访问调查法 188

第一节 访问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188

一、什么是访问调查法 189

二、访问调查法的种类 190

第二节 访谈过程及其技巧 191

一、接近被访问者 191

二、提问的种类、方式和语言 193

三、听取回答的技巧 194

四、引导和追询 196

五、访谈结束 197

六、再次访问 198

知识窗(8) 奥琳埃娜·法拉奇简介 199

第三节 访问调查的实施 200

一、做好访问前的准备 200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01

三、重视访谈过程中的非语言信息 201

四、做好访问记录 203

五、对无回答的处置 204

第四节 电话访问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 206

一、电话访问 206

二、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 207

第五节 对访问调查法的评价 208

一、访问调查法的优点 208

二、访问调查法的缺点 209

第十一章 集体访谈法 212

第一节 集体访谈法的概念和种类 212

一、什么是集体访谈法 212

知识窗(9) 《寻乌调查》的形成过程 213

二、集体访谈法的种类 215

第二节 集体访谈的实施 215

一、集体访谈前的准备 216

二、集体访谈过程的指导和控制 217

三、做好集体访谈后的工作 218

第三节 对集体访谈法的评价 219

一、集体访谈法的优点 219

二、集体访谈法的缺点 220

第四节 头脑风暴法 220

一、什么是头脑风暴法 220

二、反向头脑风暴法 221

第五节 德尔菲法 221

一、什么是德尔菲法 222

二、派生德尔菲法 222

第十二章 问卷调查法 225

第一节 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225

一、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226

二、问卷调查法的种类 226

第二节 问卷的设计 228

一、问卷的一般结构 228

二、问题的种类、结构和设计原则 231

三、问题的表述 233

四、回答的类型和方式 235

五、设计答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240

六、编码 243

知识窗(10) “CCTV2006经济生活大调查”简介 244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245

一、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 246

二、认真做好调查员的培训和督导工作 247

三、努力提高问卷回复率 248

四、对无回答和无效回答的研究 249

第四节 对问卷调查法的评价 250

一、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250

二、问卷调查法的缺点 251

第十三章 实验调查法 255

第一节 实验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255

一、什么是实验调查法 255

二、实验调查法的种类 257

第二节 实验调查方案的设计 258

一、单一实验组设计 258

二、实验组对照组设计 259

三、多实验组设计 261

第三节 实验调查的实施 262

一、实验者的必备条件 262

二、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 263

三、实验过程的控制 264

四、实验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267

第四节 对实验调查法的评价 268

一、实验调查法的优点 268

二、实验调查法的缺点 269

第十四章 蹲点调查法 272

第一节 蹲点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272

一、什么是蹲点调查法 272

二、蹲点调查的类型 273

第二节 蹲点调查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274

一、蹲点调查方法 274

二、蹲点调查应该注意的问题 274

第三节 对蹲点调查法的评价 275

一、蹲点调查法的优点 275

二、蹲点调查法的缺点 276

第四篇 研究阶段 281

第十五章 整理资料 281

第一节 整理资料的意义和原则 281

一、整理资料的重要意义 282

二、整理资料的一般原则 282

第二节 文字资料的整理 284

一、审查 284

知识窗(11) 《阅读及评估文件》 285

二、分类 286

三、汇编 287

第三节 数字资料的整理 287

一、检验 287

二、分组 288

三、汇总 293

四、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 293

第四节 问卷资料的整理 298

一、问卷的审查 298

二、开放型回答的后编码 299

三、数据录入 299

第十六章 统计分析 302

第一节 统计分析概述 302

一、统计分析及其目的 303

二、统计分析的原则 303

三、统计分析的过程 305

四、统计分析的层次 305

第二节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306

一、描述统计及其内容 306

二、推断统计及其基本原理 307

三、推断统计的两种基本形式 308

第三节 单变量统计分析 311

一、集中量数分析 311

二、离散量数分析 314

三、单变量分析中的统计推断 319

第四节 双变量统计分析 320

一、双变量分析的内容 320

二、双变量分析的方法 321

第五节 多变量统计分析简介 333

一、为什么要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 333

二、多变量统计分析内容简介 334

第六节 统计软件简介 337

一、SPSS软件简介 337

二、其他统计软件简介 339

知识窗(12) 社会统计学的由来 341

第十七章 思维加工 345

第一节 比较法和分类法 346

一、比较法 346

二、分类法 348

第二节 分析法和综合法 349

一、分析法 349

二、综合法 350

三、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351

第三节 矛盾分析法 352

一、分析事物内部的对立和统一 352

二、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353

三、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54

第四节 因果分析法 355

一、形式逻辑的因果分析法 355

二、唯物辩证法的因果分析法 358

第五节 系统分析法 360

一、分析系统的构成要素 361

二、研究系统的内在结构 361

三、揭示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整体功能 362

四、探究系统的外部环境 363

第六节 结构—功能分析法 364

一、结构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 364

二、黑箱方法、灰箱方法和白箱方法 365

第五篇 总结阶段 371

第十八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371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类型 371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371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 372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构成要素和撰写程序 376

一、提炼报告主题 377

二、拟定写作提纲 377

三、精选调查材料 378

四、推敲书面语言 379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方法 379

一、标题 380

二、前言 381

三、主体 382

四、结束语 383

五、简介 385

六、后记 387

七、附录 387

第十九章 调查工作的评估和总结 390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评估 390

一、评估调查报告的意义 390

二、评估调查报告的原则 391

三、评估调查报告的内容 392

四、评估调查报告的方法 394

第二节 调查成果的应用 395

一、调查成果应用的重要意义 395

二、调查成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96

三、努力改善调查成果应用环境 397

第三节 调查工作的总结 399

一、社会调查工作总结 399

二、调查人员个人总结 400

附录 404

附录之一:随机数表 404

附录之二:标准正态分布表 407

附录之三:t分布表 408

附录之四:X2(Chisquare)分布表 409

附录之五:γ值化为Z′值表 410

附录之六:F分布表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