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3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元件 3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3
1.1.1 电路的概念 3
1.1.2 电路模型 4
1.2 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4
1.2.1 电流及电流参考方向 4
1.2.2 电压、电位及电压参考方向 6
1.2.3 电动势 7
1.2.4 电功率和电能 7
1.2.5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8
1.2.6 例题分析 8
1.2.7 实践应用 8
1.3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10
1.3.1 电阻元件 10
1.3.2 导体的电阻 11
1.3.3 电导 11
1.3.4 线性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 11
1.3.5 电感元件 12
1.3.6 电感元件的能量 13
1.3.7 电容元件 13
1.3.8 电容元件的能量 14
1.3.9 实践应用 14
1.4 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16
1.4.1 理想电压源 16
1.4.2 实际电压源 17
1.4.3 例题分析 18
1.4.4 理想电流源 18
1.4.5 实际电流源 19
1.4.6 例题分析 19
本章小结 20
习题一 21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3
2.1 电阻的串、并联电路及等效变换 23
2.1.1 电阻串、并联的概念 23
2.1.2 电阻串、并联的特点 24
2.1.3 电阻的串、并联(混联) 25
2.1.4 例题分析 25
2.1.5 实践应用 26
2.2 基尔霍夫定律 28
2.2.1 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概念 28
2.2.2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节点电流定律(KCL) 29
2.2.3 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解题步骤 30
2.2.4 例题分析 30
2.2.5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回路电压定律(KVL) 30
2.2.6 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的解题步骤 30
2.2.7 例题分析 30
2.2.8 基尔霍夫定律解题要点 32
2.2.9 实践应用 32
2.3 电阻的星形、三角形连接及等效变换 34
2.3.1 星形、三角形连接的概念 34
2.3.2 星形、三角形连接电阻的等效变换 34
2.3.3 例题分析 35
2.3.4 Y-△变换解题要点 37
2.3.5 实践应用 37
2.4 电压源和电流源及等效变换 39
2.4.1 多个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方法 39
2.4.2 电压源、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40
2.4.3 例题分析 41
2.4.4 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要点 43
2.4.5 实践应用 43
2.5 受控电源及等效变换 45
2.5.1 受控电源的分类 45
2.5.2 受控电源的等效变换 46
2.5.3 含受控源电路的解题方法 46
2.5.4 例题分析 46
2.5.5 含受控源电路解法要点 48
2.5.6 实践应用 48
本章小结 50
习题二 51
第3章 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56
3.1 支路电流法 56
3.1.1 支路电流法的概念 56
3.1.2 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56
3.1.3 例题分析 57
3.1.4 支路电流法解题要点 59
3.1.5 实践应用 59
3.2 节点分析法 61
3.2.1 节点分析法的概念 61
3.2.2 节点电压 61
3.2.3 节点的自电导与互电导 61
3.2.4 节点电位方程 61
3.2.5 节点分析法的解题步骤 62
3.2.6 例题分析 62
3.2.7 节点分析法的解题要点 65
3.2.8 实践应用 66
3.3 网孔分析法 67
3.3.1 网孔分析法的概念 67
3.3.2 网孔分析法的解题步骤 68
3.3.3 例题分析 68
3.3.4 网孔分析法解题要点 70
3.3.5 实践应用 70
3.4 戴维南定理 71
3.4.1 戴维南定理的概念 72
3.4.2 戴维南定理的解题步骤 72
3.4.3 例题分析 72
3.4.4 诺顿定理 74
3.4.5 例题分析 74
3.4.6 戴维南定理解题要点 75
3.4.7 实践应用 75
3.5 叠加定理 77
3.5.1 叠加定理的概念 77
3.5.2 叠加定理的解题步骤 78
3.5.3 例题分析 78
3.5.4 叠加定理解题要点 80
3.5.5 实践应用 80
本章小结 81
习题三 82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分析 86
4.1 正弦量的概念 86
4.1.1 正弦量的概念及时域表示 86
4.1.2 正弦量的三要素 86
4.1.3 正弦电流、电压的有效值 87
4.1.4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88
4.1.5 例题分析 88
4.1.6 应用正弦量分析要点 90
4.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及相量运算 90
4.2.1 复数的表示和运算 90
4.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及运算 92
4.2.3 相量图 92
4.2.4 例题分析 93
4.2.5 应用相量及相量法分析要点 93
4.2.6 实践应用 93
4.3 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 95
4.3.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95
4.3.2 电阻元件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形式 95
4.3.3 电感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97
4.3.4 电容元件电压与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99
4.3.5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相量法分析要点 100
4.4 复阻抗和复导纳 101
4.4.1 RLC串联电路及复阻抗 101
4.4.2 RLC并联电路与复导纳 102
4.4.3 Z、Y相量分析要点 103
4.4.4 例题分析 103
4.4.5 复阻抗与复导纳的等效互换 105
4.4.6 实践应用 109
4.5 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图法求解 111
4.5.1 正弦量及KCL、KVL的相量形式 111
4.5.2 用相量法求解交流电路的方法 112
4.5.3 例题分析 112
4.6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提高 115
4.6.1 正弦交流电路的瞬时功率 115
4.6.2 正弦交流电路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 116
4.6.3 视在功率及复功率 117
4.6.4 例题分析 118
4.6.5 功率因数的提高 120
4.6.6 实践应用 122
本章小结 123
习题四 126
第5章 三相电路分析 130
5.1 三相电源与三相负载 130
5.1.1 对称三相电源的概念 130
5.1.2 三相电源的连接方式 131
5.1.3 三相负载的星形及三角形连接 133
5.1.4 例题分析 136
5.1.5 三相电路分析要点 138
5.1.6 实践应用 138
5.2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 140
5.2.1 三相电路的功率 140
5.2.2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142
5.2.3 例题分析 144
5.2.4 三相电路功率分析、计算要点 145
5.2.5 实践应用 146
5.3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147
5.3.1 Y-Y连接时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147
5.3.2 对称三相电路的一般计算步骤 149
5.3.3 例题分析 149
5.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及分析 153
5.4.1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 153
5.4.2 不对称三相星形负载的工作分析 153
5.4.3 负载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步骤——中点电压法 154
5.4.4 例题分析 155
本章小结 157
习题五 158
下篇 163
第6章 谐振与互感电路 163
6.1 谐振电路 163
6.1.1 电路谐振的概念 163
6.1.2 串联谐振电路 163
6.1.3 RLC并联电路谐振的特点 166
6.1.4 RLC串、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分析比较 167
6.1.5 一般电路的谐振 167
6.1.6 实践应用 168
6.2 互感电路 171
6.2.1 自感和互感现象 171
6.2.2 互感系数和互感电压、同名端 171
6.2.3 互感电路分析要点 172
6.2.4 实践应用 173
6.3 含互感的正弦电路分析 174
6.3.1 直接连接法和去耦合连接法 174
6.3.2 互感线圈的串联 174
6.3.3 互感线圈的并联 175
6.3.4 实践应用 177
6.4 磁路的基本知识 179
6.4.1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的概念 180
6.4.2 铁磁物质、磁化、磁性能、磁滞、磁化曲线、磁路 180
6.5 变压器及其电路的计算 184
6.5.1 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184
6.5.2 变压器的简单工作原理 184
6.5.3 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 185
6.5.4 例题分析 185
6.5.5 实践应用 186
本章小结 188
习题六 188
第7章 非正弦周期电路 190
7.1 非正弦周期电路信号及其分解 190
7.1.1 傅里叶级数和谐波 190
7.1.2 常见的几种对称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波形及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191
7.2 非正弦周期电路中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192
7.2.1 有效值 192
7.2.2 平均值 193
7.2.3 平均功率 193
7.2.4 例题分析 194
7.3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分析计算 194
7.3.1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谐波分析法 194
7.3.2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解题步骤 194
7.3.3 例题分析 195
7.3.4 实践应用 196
本章小结 197
习题七 198
第8章 动态电路分析 199
8.1 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计算 199
8.1.1 过渡过程的产生 199
8.1.2 换路定律 199
8.1.3 求动态电路初始值的计算步骤 199
8.1.4 例题分析 200
8.1.5 求动态电路初始值解题要点 201
8.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02
8.2.1 零输入响应的概念 202
8.2.2 零输入响应的一般形式 202
8.2.3 RC电路零输入响应的计算 202
8.2.4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02
8.2.5 例题分析 202
8.2.6 零输入响应解题要点 203
8.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03
8.3.1 零状态响应的概念 203
8.3.2 零状态响应的一般形式 204
8.3.3 零状态响应的解题步骤 204
8.3.4 例题分析 204
8.3.5 零状态响应解题要点 206
8.3.6 实践应用 207
8.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208
8.4.1 全响应的概念 208
8.4.2 全响应的两种分解 209
8.4.3 例题分析 209
8.4.4 动态电路全响应解题要点 211
8.5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211
8.5.1 三要素法的概念 211
8.5.2 应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步骤 211
8.5.3 例题分析 212
8.5.4 三要素法解题要点 215
8.5.5 实践应用 216
8.6 二阶RL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17
8.6.1 二阶电路的概念 217
8.6.2 二阶RLC电路零输入响应的概念 218
8.6.3 二阶RLC电路零输入响应分析 218
8.6.4 例题分析 221
8.6.5 二阶RLC电路零输入响应分析要点 222
8.6.6 实践应用 222
本章小结 224
习题八 225
第9章 二端口网络 228
9.1 二端口网络的概念 228
9.1.1 二端口网络的概念 228
9.1.2 二端口网络的形式 229
9.2 二端口网络的参数方程 230
9.2.1 阻抗方程与Z参数 230
9.2.2 导纳方程与Y参数 232
9.2.3 传输方程与A参数 233
9.2.4 例题分析 234
9.2.5 混合方程与H参数 234
9.2.6 例题分析 235
9.2.7 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 235
9.3 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 236
9.3.1 特性阻抗 236
9.3.2 分析特性阻抗要点 236
9.3.3 例题分析 237
9.4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238
9.4.1 T形等效电路 238
9.4.2 π形等效电路 239
9.4.3 例题分析 239
9.5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240
9.5.1 二端口网络连接的概念 240
9.5.2 例题分析 240
9.5.3 实践应用 241
本章小结 244
习题九 244
简明习题解答及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46
参考文献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