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社会过程与文化过程 1
一 “主题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社会过程 2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 6
三 中国传统哲学的改造 13
四 中国现代哲学的追寻 20
五 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4
第二章 文本互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中国文化的语境之中 29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语言准备 30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的文本历程 36
1.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初接触 36
2.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早期传入的东瀛之路 40
3.辛亥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本传播 45
4.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文本传入的推进 48
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的引进 54
6.建国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在中国的传播 56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范畴的形成 57
1.社会、社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61
2.生产、生产资料、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 66
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68
4.阶级、国家、革命、群众 70
5.存在、思维、物质、意识、唯物论、唯物主义 74
6.辩证法、形而上学、矛盾 78
7.实践、认识、思想、理论 82
本章小结 84
第三章 思想交锋——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主导地位 86
一 从中学与西学的碰撞到确认西学的先进性 87
1.改良派与顽固派之争 88
2.“体用”之辨 93
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 98
1.进化论的哲学观和历史观 99
2.唯意志主义哲学的输入和影响 109
3.实用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114
4.柏格森生命哲学 120
三 从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到中国共产党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民主革命中的主导地位 121
1.“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123
2.社会主义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战 133
3.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141
本章小结 148
第四章 视界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 151
一 异质文化互动中的视界融合 152
1.伽达默尔的“视界融合”理论概述 152
2.异质文化的“视界融合”问题 156
二 中国社会革命的问题域 160
1.如何把握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任务 161
2.如何理解和把握中国革命的进程和转变 169
3.如何把握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和中国革命的动力 177
4.如何把握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 188
三 “视界融合”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完成 198
1.反对主观主义,倡导理论联系实际 198
2.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05
四 视界融合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 208
1.承继中国历史优秀的文化遗产 209
2.创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构想 212
本章小结 215
第五章 综合创新(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版本的现实化形态及其发展 219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版本 220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版本和理论版本 220
2.理论版本的现实化形态和学术化形态及其关系 223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版本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26
二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阐释 228
1.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阐释 228
2.陈独秀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概括 233
3.蔡和森论阶级、私有制和国家 237
4.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介绍 241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个版本——毛泽东哲学思想 247
1.毛泽东哲学理论的经典之作——《实践论》和《矛盾论》 249
2.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政治哲学、军事哲学和文化哲学理论 253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曲折发展 257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个版本——邓小平哲学理论 264
1.中国的改革开放与邓小平理论的诞生 264
2.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269
3.重新诠释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73
4.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79
五 发展中的第三个版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 285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内涵 285
2.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及其在哲学上的突破 294
3.“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理念 299
本章小结 307
第六章 综合创新(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版本的学术化形态及其发展 310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术性理论版本的形成与发展 310
1.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阐释 311
2.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通俗化和大众化 318
二 解放后至“文革”结束前,学术性理论版本发展的坎坷历程 323
1.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批判 324
2.三次哲学论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推进 332
三 改革开放历史时期学术性理论版本的蓬勃发展 343
1.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与“异化问题”的讨论 344
2.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与学术版本的创新 357
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多元化与领域哲学的兴起 363
四 走“综合创新”之路,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追寻 374
本章小结 378
主要参考文献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