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修订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邱全瑛,关洪全,邹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030194497
  • 页数:4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案例式教材之一,有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三部分组成,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共分19章,在介绍免疫学基本概念基础上按免疫分子、免疫细胞以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并以免疫病理为例,将免疫应答的规律应于阐明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免疫诊断防治之中。中编是医学微生物学共分三篇,第一篇为细菌学,共十七章,是在对微生物一般要领的基础上,总体介绍细菌学的一般规律;第二篇为真菌学分两章,介绍其总的生物学特征,主要治病菌种和引起中药变质的有关菌种;第三篇为病毒学共十三章,介绍病毒总的生物学特征、主要致病病毒种类,尤其是危害严重的、新发现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诊断、防治原则。下篇医学寄生虫学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医学蠕虫学,第三章医学原虫,第四章医学节肢动物和第五章寄生虫病原学诊断技术本书附有较多病原体的镜下彩色图照片和示意图。有各科的实验指导。适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使用。

上编 医学免疫学 3

第1章 医学免疫学概论 3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3

第二节 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8

第三节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12

第2章 抗原 15

第一节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15

第二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 18

第三节 免疫佐剂 19

第3章 免疫球蛋白 21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21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23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23

第四节 抗体的人工制备 26

第五节 抗原抗体在体外的反应 27

第4章 补体系统 30

第一节 概述 30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30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因素 33

第四节 补体受体 34

第五节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 34

第5章 细胞因子 37

第一节 细胞因子概述 37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38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与临床意义 39

第6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及黏附分子 42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 42

第二节 黏附分子 43

第三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的临床应用 46

第7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48

第一节 MHC的基因组成和定位 48

第二节 MHC分子的结构、分布与功能 49

第三节 MHC的遗传学特点 51

第四节 HLA与临床医学 53

第8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作用 55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55

第二节 抗原提呈及其机制 56

第9章 淋巴细胞 59

第一节 T淋巴细胞 59

第二节 B淋巴细胞 62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 64

第10章 免疫应答(一)——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66

第一节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66

第二节 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67

第三节 T细胞应答的效应及其机制 69

第11章 免疫应答(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71

第一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 71

第二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 72

第三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74

第四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74

第12章 免疫耐受 76

第一节 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 76

第二节 免疫耐受的维持及终止 77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机制 77

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意义 78

第13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 80

第一节 免疫分子参与的免疫调节 80

第二节 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80

第三节 独特型网络学说 82

第四节 基因水平的免疫调节 82

第五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82

第14章 超敏反应 84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84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87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89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90

第15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94

第一节 概述 94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95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97

第16章 免疫缺陷病 100

第一节 概述 100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00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104

第17章 移植免疫 106

第一节 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与识别机制 106

第二节 临床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损伤机制 107

第三节 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108

第18章 肿瘤免疫 111

第一节 肿瘤抗原 111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113

第三节 肿瘤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 114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 114

第五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115

第19章 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117

第一节 免疫学诊断 117

第二节 免疫预防 120

第三节 免疫治疗 121

中编 医学微生物学 127

医学微生物学概论 127

第一篇 细菌学 131

第1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31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 131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31

第三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137

第2章 细菌的生理 138

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 138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138

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140

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142

第3章 消毒与灭菌 145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145

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146

第4章 噬菌体 149

第5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151

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151

第二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151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 152

第四节 遗传变异的应用 153

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抗菌免疫 155

第一节 细菌的感染 155

第二节 机体抗细菌感染免疫 158

第7章 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160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 160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161

第8章 球菌 163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163

第二节 链球菌属 165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168

第四节 奈瑟菌属 169

第9章 肠杆菌科 173

第一节 埃希菌属 174

第二节 志贺菌属 176

第三节 沙门菌属 178

第四节 其他菌属 180

第10章 弧菌属 182

第一节 霍乱弧菌 182

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 184

第11章 厌氧性细菌 185

第一节 厌氧芽孢梭菌 185

第二节 无芽孢厌氧菌 188

第12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190

第一节 放线菌属 190

第二节 诺卡菌属 191

第13章 棒状杆菌属 192

白喉棒状杆菌 192

第14章 分枝杆菌属 195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195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198

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 200

第一节 耶尔森菌属 200

第二节 芽孢杆菌属 202

第三节 布鲁菌属 204

第四节 弗朗西丝菌属 205

第五节 巴斯德菌属 205

第16章 其他细菌 206

第一节 弯曲菌属 206

第二节 螺杆菌属 206

第三节 假单胞菌属 207

第四节 嗜血杆菌属 208

第五节 军团菌属 209

第六节 鲍特菌属 209

第17章 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 211

第一节 支原体 211

第二节 立克次体 212

第三节 衣原体 214

第四节 螺旋体 216

第二篇 真菌学 220

第18章 真菌学概论 220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220

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221

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 222

第四节 真菌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223

第19章 常见病原性及与中药有关的真菌 224

第一节 皮肤感染真菌 224

第二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224

第三节 深部感染真菌 225

第四节 真菌与中药 228

第三篇 病毒学 230

第20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230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化学组成 230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和培养 231

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 233

第四节 病毒的分类 234

第21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35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235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 237

第22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239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239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 240

第23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241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241

第二节 副黏病毒 243

第三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244

第24章 肠道病毒 247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247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与新型肠道病毒 248

第25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250

轮状病毒 250

第26章 肝炎病毒 252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52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253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256

第四节 丁型、戊型、庚型及TT型肝炎病毒 257

第27章 黄病毒 259

第一节 乙型脑炎病毒 259

第二节 其他黄病毒 261

第28章 出血热病毒 263

第一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263

第二节 新疆出血热病毒 265

第29章 疱疹病毒 266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266

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267

第三节 其他疱疹病毒 268

第30章 反转录病毒 271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71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274

第31章 其他病毒 276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276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277

第三节 细小病毒B19 277

第32章 传染性蛋白粒子 279

下编 医学寄生虫学 283

医学寄生虫学绪论 283

第一篇 医学蠕虫学 292

第1章 线虫 292

第一节 似蚓蛔线虫 293

第二节 毛首鞭形线虫 294

第三节 钩虫 295

第四节 蠕形住肠线虫 297

第五节 丝虫 298

第六节 旋毛形线虫 301

第2章 吸虫 305

第一节 华支睾吸虫 305

第二节 布氏姜片虫 306

第三节 卫氏并殖吸虫 308

第四节 日本裂体吸虫 310

第3章 绦虫 315

第一节 链状带绦虫 315

第二节 肥胖带绦虫 318

第三节 细粒棘球绦虫 319

第二篇 医学原虫 325

第4章 概论 325

第5章 根足虫 327

第一节 溶组织内阿米巴 327

第二节 其他人体非致病阿米巴 329

第6章 鞭毛虫 332

第一节 杜氏利什曼原虫 332

第二节 蓝氏贾第鞭毛虫 335

第三节 阴道毛滴虫 336

第7章 孢子虫 339

第一节 疟原虫 339

第二节 刚地弓形虫 346

第三篇 医学节肢动物 351

第8章 概论 351

第9章 蛛形纲 354

第一节 蜱 354

第二节 螨 355

第10章 昆虫纲 357

第一节 蚊 357

第二节 蝇 358

第三节 常见其他医学昆虫 359

附编 实验指导 365

第1部分 医学免疫学实验 365

实验一 免疫血清的制备 365

实验二 玻片凝集试验 365

实验三 试管凝集试验 365

实验四 环状沉淀试验 366

实验五 单向免疫扩散法 367

实验六 双向免疫扩散法 367

实验七 溶血反应 368

实验八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368

实验九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密度梯度离心法 369

实验十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法 370

实验十一 白细胞介素2活性测定 370

实验十二 耳肿实验 371

实验十三 豚鼠过敏性休克实验 371

实验十四 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 372

实验十五 小鼠吞噬细胞刚果红吞噬实验——染料排除实验 372

第2部分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373

微生物学实验室规则 373

实验一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 373

实验二 细菌的人工培养法 375

实验三 细菌的生化反应 376

实验四 细菌的分布及消毒与灭菌 376

实验五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378

实验六 肠杆菌科细菌的检验 379

实验七 几种常见细菌的形态观察 381

实验八 厌氧芽孢梭菌检测 381

实验九 结核杆菌检测 382

实验十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的形态观察 383

实验十一 真菌检验 383

实验十二 中成药(口服液、蜜丸)的微生物学检测 385

实验十三 病毒实验技术 386

第3部分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 391

实验一 线虫实验 391

实验二 吸虫、绦虫实验 392

实验三 原虫实验 393

参考书目 398

附录1 人CD分子的主要特征 399

附录2 主要的细胞因子 410

附录3 常用词英汉对照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