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慧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9098699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本研究以农业可持续理论、新要素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证材料论述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利用灰色系统中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东北地区及东北地区各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各个因子进行排序等内容。

1 引言 1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 研究的背景分析 4

1.2.1 选题的国际背景 4

1.2.2 选题的国内背景 7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7

1.4 研究范围界定 22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

2.1 基本概念界定 23

2.1.1 粮食概念 23

2.1.2 粮食生产的基本特征 25

2.1.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涵义 28

2.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指标体系 36

2.2.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标设置的原则 36

2.2.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38

3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41

3.1 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 41

3.1.1 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阶段及区域布局 41

3.1.2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 44

3.1.3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面临的主要问题 52

3.1.4 近年北方及东北地区在我国粮食布局变化中地位突出 55

3.2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58

3.2.1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总量在全国粮食生产总量中所占份额 58

3.2.2 东北地区各省及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总量在全国的地位 61

3.2.3 东北地区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外销情况分析 64

3.2.4 东北地区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市场占有情况分析 71

3.2.5 东北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分析 75

4 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 81

4.1 东北地区粮食种植规模及波动 81

4.1.1 东北地区粮食种植规模 81

4.1.2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波动 85

4.2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规模及产量波动 88

4.2.1 东北地区稻谷生产规模 88

4.2.2 东北地区小麦生产规模 90

4.2.3 东北地区玉米生产规模 91

4.2.4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规模 93

4.2.5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波动 94

4.3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 96

4.3.1 东北地区稻谷和小麦单产水平 96

4.3.2 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单产水平 98

4.4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成本收益分析 100

4.4.1 东北地区稻谷成本收益 100

4.4.2 东北地区小麦成本收益 102

4.4.3 东北地区玉米成本收益 103

4.4.4 东北地区大豆成本收益 104

4.4.5 东北地区三大作物成本收益率比较 105

5 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分析 108

5.1 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建立与运用 108

5.1.1 各影响因子与总产量灰色关联度模型的建立 108

5.1.2 原始数据处理及关联度排序 110

5.2 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分析 117

5.2.1 播种面积因子的影响 117

5.2.2 化肥施用因子的影响 119

5.2.3 农业机械总动力因子的影响 120

5.2.4 自然灾害成灾率因子的影响 122

5.2.5 有效灌溉面积因子的影响 125

5.2.6 粮食混合收购价格因子的影响 126

5.3 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其他因素分析 128

5.3.1 国家粮食政策的影响 128

5.3.2 水资源的影响 137

5.4 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40

5.4.1 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受水土资源约束大 140

5.4.2 小规模传统生产方式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 142

5.4.3 粮食的科技含量低导致单位产出同发达国家比差距大 144

5.4.4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抵制自然灾害能力弱 146

5.4.5 粮食品质等仍然不适应国内外多样化及细分化的市场需求 147

5.4.6 粮食流通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粮食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149

6 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预测 153

6.1 灰色系统模型预测原理 153

6.1.1 灰色系统理论 153

6.1.2 灰色系统模型预测原理 155

6.2 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预测的单序列模型构建及应用 159

6.2.1 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预测的单序列模型方程的建立 159

6.2.2 单序列GM(1,1)模型应用及结果 167

6.3 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预测的多维GM(1,N)模型构建及应用 168

6.3.1 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多维GM(1,N)模型构建 168

6.3.2 多维GM(1,N)模型应用及结果 172

7 国外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经验及启示 182

7.1 国外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经验 182

7.1.1 美国的经验 182

7.1.2 法国和英国的经验 186

7.1.3 澳大利亚的经验 192

7.1.4 日本的经验 194

7.1.5 阿根廷、巴西和印度的经验 199

7.2 国外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启示 207

7.2.1 权衡比较利益及优化粮食生产 207

7.2.2 实行多种补贴及价格支持政策 208

7.2.3 重视科研投入及依靠技术增产 209

7.2.4 保护农业环境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9

8 保护和提高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 212

8.1 依法保护耕地及稳住种粮面积 212

8.1.1 切实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 212

8.1.2 有效管理和利用耕地 213

8.1.3 稳住粮食种植面积 215

8.2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物质装备建设 216

8.2.1 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升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217

8.2.2 通过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18

8.3 加大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以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 219

8.3.1 建立适用良种新技术推广和补贴制度 220

8.3.2 大力推进粮食的标准化生产 221

8.3.3 适当推广精准农业技术 222

8.4 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23

8.4.1 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23

8.4.2 以发展农村教育和对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种粮技能 224

8.4.3 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226

8.5 优化粮食生产的区域布局和对粮食主产县的扶持 228

8.5.1 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 229

8.5.2 加大对粮食主产县的扶持力度 231

8.6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32

8.6.1 继续做好退耕还林工作 233

8.6.2 合理利用水资源 234

8.6.3 加强东北黑土漫岗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235

8.7 加强农业及农村信息体系建设 236

8.7.1 推进农业专家系统建设 236

8.7.2 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237

8.7.3 建立防灾减灾和粮食预警系统 238

8.8 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238

8.8.1 坚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建设 238

8.8.2 坚持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 240

8.9 保障农业生产资料的正常供应 241

8.9.1 保障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241

8.9.2 整顿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 243

8.10 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 244

8.10.1 发展粮食产业化是粮食购销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244

8.10.2 通过粮食产业化实现粮食的过腹转化 245

8.10.3 加大对粮食产业化及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245

9 结论 248

参考文献 252

后记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