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历史转折时期的李、杜及其诗歌&裴斐 1
论元代诗人王义山&李佩伦 23
中国文学的比兴原则&禹克坤 37
《诗筏》作者辨正&刘善良 56
冯梦龙与《忠义水浒全传》&傅承洲 61
屈辞《招魂》新辨&黄凤显 76
“东观阁原本”与程刻本的关系考辨&曹立波 89
韩愈天命观的文学意义及其对诗学思想的影响&陈允锋 109
李白乐府的类型化与个别化&蓝旭 124
词体出现与发展的诗史意义&罗漫 141
中国古代穆斯林文学的特点及成就&林松 162
清末民初旗人的京话小说&张菊玲 171
哈斯宝评《红楼梦》的艺术辩证法&李陶 190
论蒙古民族及其文化对元杂剧繁荣兴盛之影响&云峰 205
彝汉古代诗论比较研究二题&刘淑欣 216
现代女性的自我建构&白薇 228
吴宓与《大公报·文学副刊》&刘淑玲 243
从野史的角度看&敬文东 262
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断想&吴重阳 283
“少数民族文学”的提出及其意义&白崇人 292
20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梁庭望 299
少数民族文学修史问题谈卮&李耀宗 323
满族作家关沫南论&周玲玉 336
文明与原始 人性与兽性&乌日娜 352
老舍,民族文学的光辉旗帜&关纪新 365
少数民族作家在中国当代小说界中的地位&赵志忠 379
纳西族东巴文化与风水信仰&陶立璠 393
叙事诗中反抗的女性形象&邢莉 419
《格萨尔王传》与藏族文化圈&丹珠昂奔 432
藏族本教对东巴神话的影响&白庚胜 445
“于”“於”新论&闻宥 458
“羊”与民族语言文化&罗安源 464
迎接新世纪:语法研究的百年反思&史有为 477
成语是古汉语特点的缩影&毛学河 496
论汉语成语的价值系统&李娴霞 504
北京话中的满汉融合词探微&赵杰 517
《切韵》重纽三四等字的朝鲜读音&聂鸿音 530
汉字的超符号功能及其文化意义&孙建军 542
论“文盲双语人”与“非文盲双语人”&关辛秋 551
现代图像艺术&龙熹祖 561
创立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白润生 603
电视节目主持人:面对借鉴性的思考&张芝明 621
后记 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