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黑土生态系统特征 4
第一节 基本概况 4
一、黑土生态系统类型 4
二、黑土生态系统特点 5
第二节 黑土分类 6
一、黑土的发生分类 7
二、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应用的分类 8
三、世界土壤参比基础(WRB)的分类 9
四、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10
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11
第三节 生态环境条件 14
一、气候条件概况 14
二、地形地貌 21
三、植被条件 21
四、土壤形成条件 23
五、生物种群特征 24
六、生态系统管理技术体系 27
七、系统生产力特征 33
第二章 黑土生态系统演替 35
第一节 演替的主导因素 35
第二节 生态系统结构演替 36
第三节 系统生产力演替 36
第四节 环境演替 38
一、气候条件变化 38
二、土壤环境演替 39
第五节 管理技术演替 41
第三章 黑土养分平衡与调控 42
第一节 黑土区养分利用状况 42
第二节 黑土农田养分自然供给力及变化 45
第三节 施肥对作物产量的长期影响 47
第四节 农田黑土养分循环 50
一、农田养分循环平衡的概念模型 50
二、黑土农田养分循环平衡的基本参数 51
第四章 黑土有机质变化特征 54
第一节 黑土有机质状况 54
一、农田黑土有机质含量与区域分布 54
二、农田黑土有机质的变化特点 56
三、黑土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及腐殖质的形成 57
第二节 黑土有机质变化规律 59
一、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有机碳数量变化 59
二、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有机碳组成变化 60
三、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有机碳氧化稳定性变化 62
四、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有机碳结合形态变化 62
五、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动态变化 66
第五章 黑土农田水分平衡与调控 75
第一节 农田黑土水分特征 75
第二节 黑土农业生态系统主要作物耗水规律 86
第三节 黑土生态系统水资源 91
第六章 松嫩平原黑土农田生态系统分析 98
第一节 生产力分析 98
一、土地生产力分析 98
二、劳动生产率分析 99
第二节 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101
一、光能利用效率分析 101
二、能量利用效率分析 102
三、养分利用效率分析 104
四、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107
第三节 系统稳定性分析 111
第四节 环境效应分析 114
一、气候环境变化分析 114
二、养分去向分析 115
第七章 黑土退化因子分析及调控措施 117
第一节 土壤退化严重 118
一、黑土层日益变薄 118
二、土壤有机质有下降趋势 119
三、土壤物理性状恶化 120
四、黑土化学退化 121
五、黑土生物活性变化特征 122
六、土壤侵蚀加剧 123
第二节 黑土肥力的演化 126
一、黑土物理性质的变化 127
二、黑土区土壤主要养分指标的变化 129
三、黑土剖面肥力性状分析 132
四、黑土肥力评价 135
第三节 黑土质量的空间特性 141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分析 141
二、土壤全氮含量空间分布分析 144
三、土壤全磷含量空间分布分析 145
四、土壤全钾含量空间分布分析 145
五、土壤碱解氮含量空间分布分析 146
六、土壤有效磷含量空间分布分析 146
七、土壤有效钾含量空间分布分析 147
第四节 黑土退化阶段与强度分析 148
一、土壤有机质演变特征 148
二、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和现状分析 150
三、黑土退化强度与阶段 152
四、黑土脆弱生态区成因分析 158
第八章 侵蚀黑土综合治理与持续发展模式 160
第一节 侵蚀黑土环境因素 160
一、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 160
二、黑土侵蚀的因素 164
第二节 侵蚀黑土农业综合发展规划设计 171
一、总体规划设计原则 171
二、规划设计步骤 172
三、小流域的总体规划设计 174
第三节 侵蚀黑土综合治理措施 176
一、坡耕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 176
二、坡荒地高效生态综合治理措施 178
第四节 侵蚀黑土农业持续发展模式 181
第九章 黑土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86
第一节 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 186
第二节 资源有效利用的可持续性 187
第三节 生态环境稳定的可持续性 191
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191
第五节 黑土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193
一、区域农业存在的问题 193
二、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发展对策 195
三、黑土区绿色食品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198
第十章 国外黑土的利用 204
参考文献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