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科技文化史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段治文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308018105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的起点和归结 1

一、“科技”概念及含义在中国的历史演变 1

二、科技文化在近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矛盾运动 11

第二章 近代科技在中西文化交汇与;中突背景下的艰难孕育 17

一、为什么近代初始的中国不能独立地走上科学革命的道路 17

1.近代科技革命在西方发生的条件 17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文化缺陷 21

二、近世学风与西学东渐:近代科技在中国的肇端 32

1.近世学风的变动:实学思潮的兴起与演进 32

2.西学东渐思潮的崛起及其与实学思潮合流的最初成果 38

3.西学东渐思潮与实学思潮的再次结合,推动近代科技时代的到来 43

第三章 近代科技在中西文化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三个阶段 48

一、“中体西用”的历史成果 48

1.如何认识“中体西用”的理论体系 48

2.近代科技的发展及第一批近代科学家的形成 53

二、体制变革与中国近代科技的拓展 62

1.近代科技发展孕育了体制变革运动 62

2.体制变革运动促进了近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65

3.近代科学技术体系雏形在中国的形成 69

三、文化大变动的时代与中国科技近代化的初步完成 75

1.文化大变动的形势及其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75

2.中国科技近代化的初步完成 78

第四章 近代中国思想界科学观发展四形态与中国思想的理性化进程 89

一、思想变动的前奏:器物科学观形态的形成 89

二、理性化发展:方法论科学观形态的确立 93

1.严复的科学文化观及其对科学方法最早的系统揭示 94

2.康有为:从物用科学观到方法论科学观 99

3.梁启超:建立在科学方法论基础上的科学理性倡扬 105

三、启蒙科学观形态的发端与发展 111

1.启蒙科学观的发端及其内涵 112

2.陈独秀和胡适:启蒙科学观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走向 119

3.孙中山的科学启蒙思想 125

四、唯科学主义观形态的形成与科技文化发展的困境 134

1.唯科学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34

2.“科玄论战”与近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困境 146

第五章 科技文化发展与近代中国学术变迁 158

一、科技文化发展对近代学风的影响 157

1.经世实学思潮的内在变动 157

2.实证主义思潮的兴起 162

3.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唯物主义观的发展 171

二、科技文化推动了社会科学及其学科视野的拓展 176

1.“天演进化论”催生了近代社会科学 177

2.科技文化拓展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 183

3.科学理性观念推动着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化 187

三、科技文化发展与中国近代科技教育的体制化进程 191

1.科技教育的开端与科学渗入科举的时期 191

2.科技教育的发展与科学科举并举的时期 199

3.科举制度的废除与科技教育体制化的初步完成 205

第六章 科技发展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变革 210

一、中国旧经济结构在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冲击下的解体 210

二、近代工业革命在科技推动下的萌发 216

1.近代中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内外形势 216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运动的开展 226

三、科技理性意识与近代工业化运动之命运 245

1.对科技动力的认识与近代产业革命精神的初步展现 245

2.科技理性意识普遍薄弱与近代工业化运动之受挫 249

第七章 近代科技文化发展与社会民众文化变迁 259

一、科技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民众影响的主要途径 259

1.通过广大思想家知识者的宣传和启蒙 259

2.通过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变革影响社会民众文化 262

3.通过学校教育影响社会文化 264

4.通过书籍报刊的出版发行影响民众 266

二、科技文化对社会民众文化影响的主要方面 271

1.观念领域的变动 271

2.生活方式的变迁 275

3.民俗习惯的变化 279

4.封建迷信的式微 284

三、科技文化对社会民众文化影响的局限 289

第八章 近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之得失及启示 295

一、近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之得失 295

二、近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思考与启示 305

1.要创造一个适应科技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近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思考与启示之一 305

2.唯科学主义的淡化与民众科技意识的强化——近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思考与启示之二 308

3.从机械地跟踪西方的怪圈中走出来——近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思考与启示之三 310

4.加强中西文化融合,在科技时代建设一个有意义的人文世界——近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思考与启示之四 313

后记与鸣谢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