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章 建置 21
第一节 区位 21
第二节 历史沿革 21
第三节 区划 21
第二章 自然环境 25
第一节 地质 25
一、地层 25
二、断裂构造 25
第二节 地貌 26
一、低山丘陵 26
二、垄岗 26
三、平原 26
第三节 土壤 26
一、黄棕壤土 26
二、砂礓黑土 27
三、棕壤土 27
四、水稻土 27
五、紫色土 27
六、潮土 27
第四节 气候 27
一、日照 27
二、气温 28
三、热量 28
四、无霜期 28
五、降水 28
六、气象测报 29
第五节 自然灾害 29
第三章 资源与管理 31
第一节 矿产资源与管理 31
一、矿藏资源 31
二、管理 33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管理 33
一、土地面积 33
二、土地利用与保护 33
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35
四、管理 37
第三节 水资源与管理 38
一、水资源 38
二、重点工程项目 39
三、水库工程 40
四、地下水灌溉 44
五、饮水工程 45
六、水土保持 46
七、防汛抗旱 46
八、水产 47
九、水利科技 47
十、经营管理 48
第四节 生物资源与管理 49
一、植物资源 49
二、动物资源 49
三、管理 50
第五节 环境保护 50
一、污染治理 50
二、环境监测 52
三、管理 52
第四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55
第一节 人口变动及分布 55
第二节 人口构成 55
一、性别构成 55
二、年龄构成 56
三、民族构成 56
四、文化构成 57
五、婚姻构成 57
六、职业构成 58
七、计划生育构成 58
八、人口与劳力构成 58
九、人口与产业构成 58
十、人口与住房构成 58
第三节 人口普查 59
一、第四次人口普查 59
二、第五次人口普查 59
第四节 计划生育 59
一、宣传教育 60
二、生育政策 60
三、节育措施 61
四、计划生育管理 61
五、计生服务 62
六、计生执法 63
第五节 管理机构 64
一、领导机构 64
二、计划生育协会 65
三、计划生育队伍建设 65
第五章 人民生活 67
第一节 收入状况 68
第二节 消费状况 70
一、饮食 71
二、衣饰 72
三、房舍 72
四、交通 73
五、用具 73
六、医疗保健 73
七、文化 74
八、教育 75
第三节 民俗 76
一、节日 76
二、礼仪 78
第六章 电力 81
第一节 体制改革 81
一、体制 81
二、机构 81
第二节 输电 82
一、输电 82
二、变电 82
三、配电 83
四、农村电网建设 83
第三节 供电 84
一、发电 84
二、计划用电 85
三、线损管理 85
四、城区用电 86
第四节 调度 86
第五节 农电管理 87
一、农村用电 87
二、农村电价 87
三、农村电工统管 87
第六节 安全管理 88
一、低压触电保安器管理 88
二、“三夏”安全用电 88
第七章 交通运输 89
第一节 公路 89
一、国道 89
二、省道 90
三、县道 90
四、乡道 91
五、农村道路 91
六、桥梁 91
第二节 运输 92
一、客运 93
二、货运 93
第三节 铁路 94
第四节 管理 94
一、管理机构 94
二、公路养护 94
三、客运管理 95
四、货运管理 95
五、汽车维修管理 95
六、搬运装卸管理 96
七、交通稽查 96
第五节 运输企业选介 96
第八章 邮政电信 99
第一节 邮政 99
一、邮政事业 99
二、机构 101
第二节 电信 102
一、设施 102
二、业务门类 103
三、电信管理 105
四、机构 105
第九章 城乡建设 107
第一节 体制改革 107
第二节 规划 107
第三节 县城建设 108
一、拆迁 108
二、街道 108
三、市场 109
四、开发区 110
五、公园 110
六、雕塑 110
七、照明 110
八、供水 110
九、排水 110
十、市政 111
第四节 村镇建设 112
第五节 建筑业 115
一、建筑队伍 115
二、建筑设备 115
三、建筑工程设计 115
四、建筑市场 115
五、建筑质量 115
第六节 房产管理 116
一、管理机构 116
二、直管公房 117
三、公房出租 117
第七节 城建管理 117
第十章 政治体制改革 119
第一节 民主政治建设 119
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9
二、完善选举制度 119
三、基层民主建设 120
第二节 民主法制建设 120
一、依法治县 120
二、依法行政 121
第三节 党政机构改革 122
一、1996年机构改革 122
二、1998年乡镇机构改革 122
第四节 人事制度改革 122
一、推行公务员制度 122
二、事业单位实行聘任制 122
三、干部公开招聘 123
四、工资制度改革 123
第十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127
第一节 宏观调控体制改革 127
一、计划 127
二、物价 127
三、工商行政管理 127
四、税务 128
第二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28
一、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128
二、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129
三、推行“小政府、大服务”改革 130
第三节 工业企业制度改革 130
一、转换经营机制 130
二、继续推行承包经营 131
三、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131
四、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131
五、组建股份制企业集团 132
第四节 流通体制改革 132
一、国有商业 132
二、集体商业 134
三、个体私营商业 134
第五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35
一、养老保险 135
二、生育保险 137
三、工伤保险 137
四、失业保险 137
五、职工医疗保险 138
六、社会福利 139
第十二章 开放开发 141
第一节 改革开放试点建设 141
一、制定目标任务 141
二、建立考评体系 141
三、落实试点政策 143
第二节 招商引资 144
一、投资环境 144
二、引进资金 145
三、工业园区建设 146
第三节 对外经贸 147
一、管理机构 147
二、经营机构 148
三、出口收购 148
四、外贸企业选介 150
第十三章 经济综述 153
第一节 “镇平精神”与“镇平现象” 153
一、镇平精神 153
二、镇平现象 154
第二节 经济发展 156
第三节 经济结构 158
一、所有制结构 158
二、产业结构 159
三、投资结构 161
第十四章 特色经济 163
第一节 玉雕产业 163
一、玉雕发展 163
二、原料与品类 164
三、玉雕工艺 164
四、玉雕销售 166
五、玉雕节 166
六、精品介绍 166
七、玉器厂选介 168
第二节 地毯产业 169
一、发展过程 169
二、生产工艺 171
三、产品开发 171
四、经营销售 172
第三节 金鱼产业 173
一、引养 173
二、品系 174
三、饲养 175
四、繁殖 175
五、运输 176
第十五章 农业 177
第一节 农业综合开发 177
一、农业区划 177
二、农业开发 179
三、扶贫开发 180
第二节 种植业 182
一、粮食作物 182
二、经济作物 184
三、植桑养蚕 187
第三节 林业 188
一、营林建设 189
二、林木病害防治 190
三、林业执法 190
四、营林单位选介 191
第四节 畜牧养殖业 191
一、管理机构 191
二、养殖概况 192
三、畜禽饲养 193
四、疫病防治 196
第五节 农业机械 197
一、服务机构 198
二、农机种类 198
三、农机推广 199
四、农机培训 199
五、农机监理 199
第六节 科技兴农 200
一、品种选用 200
二、专项开发 202
三、新技术推广 202
四、植保植检 204
五、科技成果 206
第十六章 乡镇企业 209
第一节 企业门类 209
一、工业 209
二、商业 210
三、饮食业 210
四、运输业 210
五、建筑业 210
六、服务业 211
第二节 生产经营 211
第三节 重点企业选介 214
第十七章 工业 217
第一节 工业门类 217
一、纺织 217
二、机械制造 218
三、食品加工 218
四、酿酒 219
五、医药化工 220
六、矿业建材 220
七、电力 221
八、印刷制革 221
九、烟叶加工 221
第二节 生产经营 221
一、公有制企业 221
二、中外合资企业 223
三、股份制企业 224
第三节 企业选介 224
第十八章 商贸 229
第一节 国有商业 229
一、商品经营 229
二、企业管理 233
三、机构沿革 234
四、公司选介 235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237
一、农副土特产品购销 238
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238
三、生活资料供应 239
四、企业选介 240
第三节 市场建设 241
第四节 粮油 242
一、粮油购销 243
二、仓储保管 244
三、机构沿革 244
第五节 烟草 245
一、烟叶收购 245
二、卷烟销售 246
三、烟草专卖管理 246
第六节 医药 247
一、业务经营 247
二、医药市场管理 248
三、机构沿革 249
第七节 物资 249
一、经营状况 249
二、企业管理 252
三、经营机构 253
第十九章 旅游业 257
第一节 资源 257
一、自然景观 257
二、古建筑 257
三、古遗址 257
四、革命胜地 257
五、人文景观 257
六、新兴旅游资源 257
第二节 旅游开发 258
一、旅游发展规划 258
二、旅游交通 258
三、旅游品牌 258
四、管理机构 258
五、推介机构 259
第三节 景区及游购选介 259
一、景区 259
二、游购 263
第二十章 金融 26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67
第二节 金融业务 268
一、国库 268
二、存款 268
三、贷款 271
四、信用卡 272
五、代收代付 272
六、货币债券 272
第三节 人民保险 273
一、机构 273
二、管理体制 274
三、保险种类 274
四、财险业务 275
五、寿险业务 276
六、保险理赔 276
第四节 合作基金会 277
第五节 金融部门选介 278
一、中国人民银行镇平县支行 278
二、中国农业银行镇平县支行 278
三、中国工商银行镇平县支行 278
四、中国建设银行镇平县支行 279
五、中国银行镇平县支行 279
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镇平县支行 279
七、镇平县农村信用合作社 280
八、镇平县丰源城市信用社 280
第二十一章 计划管理 283
第一节 计划编制 283
一、“七五”计划编制 283
二、“八五”计划编制 283
三、“九五”计划编制 284
第二节 计划执行 284
一、“七五”计划执行 284
二、“八五”计划执行 285
三、“九五”计划执行 286
第三节 基建投资 287
第四节 机构 288
第二十二章 物价 289
第一节 价格变革 289
第二节 物价水平 289
第三节 价格管理 291
第四节 机构 291
第二十三章 财政 293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293
第二节 财政收支 294
一、收入 294
二、支出 294
第三节 财政管理 295
一、预决算编制与执行 295
二、预算内资金管理 295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 296
四、国有资产管理 296
五、财政专项资金管理 297
第四节 财政监察 297
第五节 机构 297
一、县财政 297
二、乡镇财政 298
第二十四章 税务 299
第一节 税制 299
一、农业税制 299
二、工商税制 299
第二节 税种 300
一、营业税 300
二、资源税 300
三、教育费附加 301
四、屠宰税 301
五、城市建设维护税 301
六、个人收入调节税及个人所得税 301
七、房产税 301
八、车船使用牌照税 301
九、印花税 302
十、城镇土地使用税 302
十一、建筑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302
十二、增值税 302
十三、消费税 302
十四、土地增值税 303
十五、企业所得税 303
十六、税收减免 304
第三节 税政管理 304
一、税务稽查 304
二、发票管理 305
三、培植税源 305
四、税法宣传 305
第四节 机构 306
一、国家税务局 306
二、地方税务局 306
第二十五章 统计 309
第一节 统计项目 309
一、农业统计 309
二、工业统计 309
三、交通统计 310
四、邮电统计 310
五、固定资产统计 310
六、建筑业统计 310
七、商业统计 310
第二节 专项调查统计 311
一、重点项目调查 311
二、抽样调查 311
三、重点普查选介 311
第三节 统计管理 312
一、统计调查 312
二、统计服务 312
三、统计监督 313
第四节 统计执法 313
一、法制建设 313
二、执法工作 313
第五节 机构 313
第二十六章 审计 315
第一节 国家审计 315
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315
二、乡镇财政决算审计 315
三、金融审计 316
四、企业审计 316
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317
六、专项资金审计 317
七、行政事业审计 318
八、审计调查 318
第二节 社会审计 318
第三节 内部审计 319
第四节 审计执法 320
第五节 机构 321
第二十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 323
第一节 市场管理 323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324
一、登记 324
二、管理 325
第三节 个体经济管理 326
一、登记 326
二、管理 326
三、个体劳动者协会 327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327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327
一、商标管理 327
二、广告管理 328
第六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328
第七节 机构 329
第二十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 331
第一节 质量管理 331
一、质量改进 331
二、定期检验 331
第二节 计量监督管理 331
一、强制检定 331
二、计量监督 332
三、计量管理工作 332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332
一、标准检查 332
二、机构标示 333
第四节 质量技术监督执法 333
第五节 机构 333
第二十九章 共产党 335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 335
一、中共镇平县第五次代表大会 335
二、中共镇平县第六次代表大会 335
三、中共镇平县第七次代表大会 336
四、中共镇平县第八次代表大会 336
第二节 组织机构 336
一、县委工作机构 338
二、乡镇党委 339
三、县直党组织 339
第三节 重大决策 340
第四节 组织建设 341
一、党员发展 341
二、党员教育管理 342
三、基层组织建设 342
四、干部管理 343
五、后备干部队伍 344
六、老干部工作 344
七、知识分子工作 345
第五节 宣传教育 345
一、社会宣传 345
二、对外宣传 346
三、思想教育活动 347
四、党校教育 348
五、通讯报道 348
第六节 纪检监察 349
一、历届纪委 349
二、廉洁自律 350
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350
四、党风党纪教育 350
五、信访举报 351
六、纠风治乱 351
七、行政监察 351
第七节 统一战线 352
一、党外人士选拔 352
二、民族事务 352
三、对台侨务 353
四、统战宣传 353
第八节 政策研究 353
一、研究方法 353
二、调研成果 353
第三十章 人民代表大会 355
第一节 人大代表的选举产生 355
一、县人大代表选举 355
二、乡镇人大代表选举 356
三、代表联络 356
第二节 历届(次)人民代表大会 356
一、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356
二、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357
三、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357
四、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358
第三节 历届(次)常务委员会会议 359
一、机构 359
二、常委会议 359
第四节 主要活动 360
一、决定重大事项 360
二、法律监督 360
三、工作监督 361
四、人事监督 361
五、议案办理 361
六、视察调查 362
七、人大信访 362
第三十一章 人民政府 363
第一节 政府机构 363
一、县人民政府 363
二、乡镇人民政府 364
第二节 施政方式 365
一、会议制度 366
二、分工负责制 366
三、目标管理 366
四、政务督查 368
第三节 施政述要 368
一、调整农业结构 368
二、工业立县 369
三、发展民营经济 369
四、社会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 369
第三十二章 政务 371
第一节 人事管理 371
一、管理体制 371
二、干部队伍 371
三、干部管理 371
四、干部任免调动 372
五、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372
六、职称评聘 373
第二节 劳动 373
一、管理体制 374
二、劳动就业 374
三、职工培训 376
四、劳动安全 377
五、劳动工资 378
六、劳动力管理 379
七、劳动仲裁 380
八、劳动监察 380
第三节 民政 380
一、组织机构 381
二、社会救济 381
三、五保供养 381
四、优抚安置 382
五、地名勘界 383
六、民间组织管理 384
七、婚姻登记管理 384
八、殡葬 384
第四节 人民信访 385
一、信访管理体制 385
二、信访制度改革 386
三、案件受理 387
第五节 宗教事务管理 387
一、管理机构 387
二、宗教事务 387
三、教派 388
第三十三章 人民政协 393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会 393
一、第五届委员会 393
二、第六届委员会 393
三、第七届委员会 394
四、第八届委员会 394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 395
一、机构 395
二、常委会议 396
第三节 主要活动 397
一、提案工作 397
二、调查研究 397
三、祖国统一工作 398
四、文史资料征集 398
第三十四章 武装 399
第一节 机构 399
第二节 兵役 399
一、征兵 399
二、退伍安置 399
三、转业安置 400
第三节 民兵 401
一、民兵训练 401
二、组织建设 402
三、服务地方发展 402
四、双拥共建 402
五、国防教育 402
第四节 驻军 403
第三十五章 社会团体 405
第一节 总工会 405
一、组织建设 405
二、代表大会 405
三、主要活动 405
第二节 共青团 407
一、组织建设 407
二、代表大会 408
三、主要活动 409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410
一、组织建设 410
二、代表大会 410
三、主要活动 411
第四节 工商联 412
一、组织建设 412
二、代表大会 412
三、主要活动 412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413
一、组织建设 413
二、主要活动 414
第六节 文学艺术联合会 416
一、组织建设 416
二、文艺创作及活动 417
第七节 残疾人联合会 417
一、组织建设 417
二、残疾人劳动就业 418
三、扶贫解困 418
四、康复工作 418
五、募捐 418
第三十六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19
第一节 预防 419
一、基层组织 419
二、防范 420
三、青少年教育 420
四、两劳帮教 420
五、双创活动 421
六、普法教育 421
第二节 整治 421
一、重点治理 421
二、治安乱点治理 421
三、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422
第三节 表彰见义勇为 422
第三十七章 公安 423
第一节 治安管理 423
一、治安防范 423
二、特种行业管理 423
三、公共场所管理 424
四、枪支管理 424
五、民用爆炸物品管理 425
六、查禁“黄、赌、毒” 425
第二节 案件侦查 425
一、刑事侦查 425
二、经济侦查 426
三、政治侦查 426
四、“严打”斗争 426
第三节 户政管理 426
一、常住人口管理 426
二、暂住人口管理 427
三、户口普查 427
四、居民身份证管理 427
第四节 交通管理 427
一、车辆管理 427
二、事故处理 427
三、重大交通事故案例 428
第五节 刑事处理 428
一、看守管教 428
二、羁押案犯 428
三、狱内侦查 428
第六节 消防 428
一、机构 428
二、消防宣传 429
三、消防培训 429
四、消防监督 429
五、大火扑救 429
六、抢险救援 429
第七节 机构 429
第三十八章 检察 431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31
一、审查批捕、起诉 431
二、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 431
第二节 经济检察 432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32
第四节 监所检察 432
第五节 控告审诉检察 433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433
第七节 刑事技术 433
第八节 机构 434
第三十九章 法院 435
第一节 刑事审判 435
第二节 民事审判 435
第三节 经济审判 436
第四节 行政审判 436
第五节 告诉审诉 436
第六节 案件执行 437
第七节 机构 437
第八节 法警大队 438
第四十章 司法 439
第一节 普法教育 439
一、“一五”普法 439
二、“二五”普法 439
三、“三五”普法 439
第二节 公证 440
第三节 律师 440
第四节 法律援助 440
第五节 基层司法行政 441
第六节 机构 441
一、内设机构 441
二、乡镇机构 441
第四十一章 教育 443
第一节 体制改革 443
第二节 学前教育 443
第三节 基础教育 444
一、小学教育 444
二、初中教育 445
三、高中教育 445
四、民族教育 445
五、学校选介 445
第四节 教学研究 449
一、教研机构 449
二、教研项目 449
三、优质课赛讲 449
四、专题研究 450
五、教学改革 450
六、课题实验 450
七、教育科研 450
八、推广普通话 451
第五节 特殊教育 451
第六节 职业教育 451
一、职业学校 451
二、职业培训 452
第七节 成人教育 453
一、扫除文盲 453
二、农民技术培训 453
三、乡镇企业职工培训 454
四、成人高、中等教育 455
五、职工教育 455
第八节 教师 455
一、教师队伍 455
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456
三、教师培训 457
四、跨世纪园丁工程 457
五、工资福利 458
六、师德建设 459
第九节 教学经费 459
一、国家财政拨款 459
二、附加费征收 459
三、社会集资 459
四、勤工俭学 460
第十节 学校设施 461
一、校舍 461
二、图书 461
三、实验室 461
四、电教设备 462
第十一节 教育管理 463
一、行政管理 463
二、目标管理 463
三、管理机构 463
第四十二章 科技 465
第一节 科技研究 465
一、科研机构 465
二、科研项目 466
三、科技成果奖励 467
四、科技著作 470
五、学术论文 470
六、技术改造 470
七、新产品开发 470
第二节 科技服务 470
一、农业科技服务 470
二、引进与推广 471
三、地震监测 471
四、农技推广单位选介 471
第三节 科学普及 473
一、科技教育 473
二、科技宣传 473
三、科技示范 474
四、科技交流 474
五、科技园区选介 474
第四节 高新技术应用 475
一、信息技术 475
二、生物技术 476
三、新能源技术 476
四、激光技术 477
五、空间技术 477
第五节 科技管理 477
一、经费管理 477
二、人才管理 477
三、专利管理 478
四、管理机构 478
第四十三章 文化 481
第一节 群众文化 481
一、文化馆(站) 481
二、文化活动 481
三、群众文化研究成果 482
第二节 文学 482
一、电视剧本 482
二、小说 482
三、散文 482
四、诗歌 483
五、故事 483
六、文学评论 483
七、报告文学 483
八、外地镇平籍作家 483
第三节 艺术 484
一、书画 484
二、音乐舞蹈 485
三、曲艺 492
四、戏剧 493
第四节 民谣 493
一、生活歌谣 494
二、劳动歌谣 494
三、儿童歌谣 495
四、爱情歌谣 496
第五节 图书 497
一、图书馆 497
二、图书服务 497
三、受赠图书 497
第六节 文物 498
一、机构 498
二、文物遗址保护管理 498
三、打击文物犯罪活动 498
四、文物收藏 498
第七节 文化市场 498
一、审批管理 498
二、打击非法经营 499
三、文化商户选介 499
第四十四章 广播电视 501
第一节 广播 501
第二节 电视 501
一、无线电视 501
二、有线电视 502
第三节 网络建设 502
第四节 机构 502
第四十五章 史志档案 505
第一节 党史 505
一、机构 505
二、党史编研 505
第二节 地方志 506
一、机构 506
二、地方志编纂 506
第三节 档案 507
一、机构 507
二、档案收集与保护 507
三、编研利用 508
第四十六章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0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09
第二节 考核管理 509
第三节 文明创建活动 510
一、文明县城创建活动 510
二、文明乡镇、村、家庭创建活动 511
三、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511
第四节 思想道德建设 512
一、思想政治教育 512
二、爱国主义教育 512
三、“四职”、“三德”教育 512
第五节 社会新风 513
一、破除迷信 513
二、崇尚文明 513
第四十七章 卫生 515
第一节 体制改革 515
第二节 医疗 515
一、西医 515
二、中医 516
三、护理 516
第三节 保健 517
一、初级卫生保健 517
二、妇女保健 517
三、儿童保健 517
四、离退休人员保健 518
五、特殊人员保健 518
第四节 卫生防疫 518
一、防疫网络建设 518
二、传染病防治 519
三、计划免疫 521
四、地方病防治 521
五、学校卫生 521
第五节 医疗机构 522
一、县直医疗机构 522
二、乡镇医疗机构 522
三、村级个体诊所 522
第六节 管理 522
一、医政管理 522
二、药政管理 523
三、药品检验 523
四、个体诊所管理 523
第七节 公费医疗 523
第四十八章 体育 525
第一节 体育项目 525
第二节 设施建设 525
第三节 群众体育 525
第四节 学校体育 526
一、课堂教学 526
二、群体活动 526
三、校队训练 526
四、“达标”活动 527
第四十九章 人物 529
第一节 传记 529
第二节 简介 535
第三节 名表 551
一、镇平籍县(团)级以上人员名表 551
二、镇平籍在外地工作科技人员名表 554
三、镇平县企事业单位副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名表 556
四、1986~2000年镇平县先进模范人物名表 563
第五十章 乡镇概览 573
城关镇 575
贾宋镇 577
石佛寺镇 581
侯集镇 585
晁陂镇 589
卢医镇 592
老庄镇 594
枣园镇 596
遮山镇 598
高丘镇 600
曲屯镇 602
杨营镇 605
城郊乡 606
彭营乡 609
柳泉铺乡 611
安字营乡 613
张林乡 615
黑龙集乡 617
马庄乡 618
王岗乡 620
四山乡 622
二龙乡 624
郭庄回族乡 628
附录 631
一、限外辑要 631
2001~2005年大事记 631
2001~2005年镇平县四大班子领导名录 641
2001~2005年镇平县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643
二、县委、县政府重要文件辑存 644
三、碑文 文选 670
四、《镇平县志》(1998年版)勘误表 676
五、2000~2006年镇平县史志编纂委员会 676
六、《镇平县志》(1986~2000)编辑人员分工情况 682
七、《镇平县志》(1986~2000)供稿人员名单 682
编纂始末 684
表格索引 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