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列腺的应用解剖 1
第一节 前列腺的形态和毗邻 1
第二节 前列腺的分区和临床意义 4
第三节 前列腺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分布 7
一、前列腺的动脉供应 7
二、前列腺的静脉回流 9
三、前列腺的淋巴引流 9
四、前列腺的神经分布 10
五、临床应用解剖要点 10
第四节 前列腺的生理功能 13
第二章 前列腺炎 15
第一节 概述 15
第二节 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16
一、前列腺炎流行病学研究的现状 16
二、前列腺炎的发病率 18
三、前列腺炎的年龄构成 20
四、前列腺炎发病的种族差异 21
五、前列腺炎与性生活 21
六、前列腺炎与气候及生活习惯的影响 22
七、前列腺炎与某些疾病的影响 22
八、前列腺炎与可能的医源性感染 22
第三节 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23
一、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 23
二、细菌感染 24
三、支原体和衣原体 25
四、其他病原体 26
五、化学因素 26
六、免疫因素 27
第四节 前列腺炎的临床分类 28
第五节 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 30
一、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 30
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 31
第六节 前列腺炎的诊断 35
一、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 35
二、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包括慢性细菌性和慢性非细菌性) 39
第七节 前列腺炎的治疗 47
一、急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47
二、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48
三、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NIH Catergory Ⅱ) 50
四、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包括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炎症型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炎症型) 52
第八节 前列腺炎的预防 55
第三章 前列腺癌 61
第一节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61
第二节 前列腺癌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63
一、遗传因素 63
二、性激素水平和性行为 64
三、饮食因素 65
四、细胞凋亡与前列腺癌 67
五、生长因子与前列腺癌 68
六、DNA的甲基化与前列腺癌 68
七、雄激素受体突变与前列腺癌 69
八、肿瘤抑制基因及癌基因 69
九、染色体变异与前列腺癌 72
第三节 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 73
第四节 前列腺癌的诊断 74
一、病史采集 74
二、前列腺直肠指检(DRE) 75
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相关指标 75
四、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与前列腺穿刺活检 79
五、前列腺癌的其他影像学检查 79
六、前列腺癌的临床分类 82
七、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 83
八、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 88
第五节 前列腺癌的治疗 90
一、随访观察(Watchful waiting) 90
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 91
三、放射治疗 96
四、辅助性治疗 104
五、姑息性放疗 105
六、冷冻治疗 105
七、内分泌治疗 105
八、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的前列腺癌的治疗 114
九、基因疗法 115
十、影响前列腺癌预后的因素 115
第四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123
第一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流行病学 123
一、发病率 123
二、发病差异 124
三、城乡、地区以及文化程度差异 124
四、BPH与生活习惯 125
五、BPH与高血压 125
六、BPH与性生活 126
第二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127
一、雄激素 127
二、雌激素 129
三、细胞凋亡 130
四、间质—上皮细胞相互作用 131
五、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132
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132
七、细胞外间质 132
八、性激素与间质、上皮相互作用机理 133
九、生长因子 134
第三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表现 138
一、膀胱刺激症状 138
二、梗阻症状 140
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140
第四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 142
一、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与检查 143
二、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154
第五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 156
一、观察等待 156
二、药物治疗 157
三、微创治疗 163
四、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开放手术治疗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