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林地资源评价研究综述 1
第一节 林地资源评价研究现状 1
一、林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1
二、林地生产力评价研究 3
三、林地森林立地类型分类研究 7
四、林地森林固碳释氧量及其价值研究 13
五、林地具体树种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15
第二节 林地资源评价研究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17
一、林地资源评价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二、林地资源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19
第二章 研究内容、总体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21
第一节 研究内容 21
一、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主要气候及大气环境要素空间栅格数据推算 21
二、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适宜性评价 22
三、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生产力评价及其空间分异 22
四、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森林立地类型分类及其景观格局空间分异 22
五、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森林固碳释氧能力与价值评价及其空间分异 22
六、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用地适宜性及其风险评价 23
第二节 总体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23
一、总体技术路线 23
二、主要创新点 23
第三章 福建省自然资源概述 26
第一节 气候 26
一、热量 26
二、降水 27
三、日照 27
第二节 地质地貌 27
一、地质 28
二、地貌 28
第三节 水文 30
一、地表水 30
二、地下水 30
第四节 土壤 30
一、土壤类型 30
二、分布规律 32
第五节 植被 33
一、植物种类与数量 33
二、主要植物群落分布与特征 33
第六节 大气环境 35
一、空气主要污染物 35
二、酸雨污染状况 35
第七节 林地和园地资源 36
一、林地和园地资源数量及其分布 36
二、林地和园地资源利用结构、数量及其分布 37
第四章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主要气候及大气环境要素空间栅格数据推算 38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38
一、技术路线 38
二、方法步骤 38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42
一、主要气候因子栅格空间数据推算及其精度分析 42
二、大气环境及酸雨因子栅格空间数据推算及其精度分析 58
第五章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适宜性评价 68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68
一、技术路线 68
二、方法步骤 68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82
一、福建省林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筛选与分析 82
二、林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85
第六章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生产力评价与分区 105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105
一、技术路线 105
二、方法步骤 106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109
一、福建省林地气候生产力及其空间分异 109
二、福建省林地生产力及其空间分异 111
三、福建省林地林木产量及其空间分异 113
四、福建省林地森林光能利用率及其空间分异 115
五、福建省林地气候生产力分区 116
六、福建省林地生产力分区 118
七、福建省林地林木产量分区 119
八、福建省林地森林光能利用率分区 122
第七章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森林立地类型分类及其景观格局空间分异 126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126
一、技术路线 126
二、方法步骤 126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132
一、福建省林地森林立地类型的数量及其分布 132
二、福建省林地森林立地类型特征分析 137
三、福建省林地森林立地类型景观特征和格局分析 141
第八章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林地森林固碳释氧能力及其价值评价与空间分异 148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148
一、技术路线 148
二、方法步骤 148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151
一、福建省林地森林CO2固定能力及其分区 151
二、福建省林地森林O2释放能力及其分区 155
三、福建省林地森林CO2固定和O2释放价值分析 160
第九章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用地适宜性及其风险评价 164
第一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步骤 164
一、技术路线 164
二、方法步骤 165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171
一、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用地适宜性分析 171
二、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适宜用地区风险评价 193
三、福建省主要桉树树种用地区划 196
第十章 福建省林地和森林资源利用问题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201
第一节 林地和森林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
一、宜林地资源的酸性、缺磷和黏质限制较为突出 201
二、宜林地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202
三、森林结构不尽合理,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202
四、林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不尽合理,林地生产力下降 203
五、林地生产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204
六、林业生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可持续发展基础脆弱 204
七、防护林体系建设总量不足,林分老化 204
第二节 林地和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205
一、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发展混交林,逐步改善不合理的林分结构 205
二、实施退耕退园,还林还草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后备林地资源 206
三、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消除林地限制因素 206
四、严格执行国家林地保护政策,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加大执法和管护力度 207
五、因地制宜地提倡近自然林业经营模式,实现林地资源的科学经营与管理 208
六、加强幼、中林抚育,改造低产林 209
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地发展短轮伐工业原料林 209
八、重视林业的特殊地位,稳定投入,加大扶持 211
九、加快沿海地区高效、稳定的防护林体系建设 212
十、构建先进的林地及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系统,提高资源管理水平 212
十一、加大林业产业综合开发力度 213
参考文献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