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社会学经典论著评述》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瑜青等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10589342
  • 页数:2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反映法律社会学大家的经典著作中法律社会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创新之处,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律社会学理论创新的评价,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学和法学两个学科之间的交融。

一、法律是与社会互动中实现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

(一)写作背景和知识框架 2

(二)前法律阶段的社会调整 4

(三)法律的形成 7

(四)结语 10

二、法是由事物性质产生的必然关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2

(一)从社会学角度探究法的精神 13

(二)《论法的精神》的几点意义及研究方法 20

三、法律是怎样可能的——尤根&埃利希《法律社会学的基本原理》 24

(一)法律的基本原理 25

(二)法学比较研究 29

(三)国家、社会与法律发展 32

(四)习惯法理论 33

(五)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35

(六)评论 36

四、在回应社会中推进法律的发展——塞尔兹尼克、诺内特《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 37

(一)“回应型法”到底“回应”什么——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 38

(二)法律现象的三种类型理论——一种对不同法律现象进行分析的工具 39

(三)评述 44

五、法律的运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布莱克《法律的运作行为》 48

(一)《法律的运作行为》的研究对象 49

(二)《法律的运作行为》的理论结构 50

(三)《法律的运作行为》的研究方法 55

六、在社会结构中的司法与超越——布莱克《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 60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一书的结构 61

(二)关注对案件的社会结构分析 62

(三)法律与超越社会结构 66

七、法律、现代性与社会理论——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 73

(一)宏大的理论抱负 74

(二)通过研究法律来破解社会理论的困境 76

(三)不同社会形态中的法律 76

(四)现代性与法治的兴衰 82

(五)再论社会理论 85

(六)一个简短的评价 86

八、法律变革、发展的重心在社会——劳论斯·M&弗里德曼《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观察》 88

(一)“社会科学如何看待法律”——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分析 89

(二)法律结构与法律行为——一种法律社会观分析 91

(三)法律亚文化群和法律多元主义——法律文化观的分析 93

(四)结论和启示 95

九、法律现代因子与实效——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 98

(一)背景与结构分析 98

(二)法社会学的基础理论 101

(三)法社会学的实践理论 105

十、法律研究一种方法论思考——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110

(一)以“社会事实”作为研究对象 111

(二)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 113

(三)如何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 114

(四)比较法确定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 116

(五)区分正常现象与病态现象 117

(六)划分社会类型 118

(七)在法律研究方法论上给我们的启迪 119

十一、法律背后的社会基础考察——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 121

(一)研究方法 121

(二)法律与社会团结 125

(三)法律与道德 137

(四)对迪尔凯姆法社会学思想的评价 140

十二、法律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控制形式——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法律的任务》 143

(一)法律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144

(二)法律的社会控制论 147

(三)法律与利益论 150

(四)法律的价值准则 152

十三、法律建构基础的思考——庞德《法律史解释》 155

(一)法律与历史 155

(二)伦理与宗教解释 157

(三)政治解释 158

(四)人种学和生物学解释 159

(五)经济学解释 162

(六)著名法学家的解释 163

(七)社会工程解释 164

(八)科学地评价庞德的法制史解释 166

十四、从社会行动中解读法律——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 168

(一)马克斯&韦伯其人、其著 168

(二)在社会中探究法律 170

(三)法律中的社会 174

十五、法律行为与场域分析——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等 180

(一)关系主义方法论 181

(二)反思社会学 183

(三)实践、惯习与场域理论 184

(四)布迪厄理论的评价 188

(五)布迪厄理论——作为一个案例的运用 190

十六、纠纷解决的社会学分析——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 193

(一)纠纷解决过程的理论基础 193

(二)准审判过程的基础理论 195

(三)现代法制社会中调解的特点和意义 195

(四)审判制度运行的功能条件 197

(五)后现代社会的法院活动方式的变化 199

(六)当事人主义和律师的作用 200

附录 203

一、在法律与社会之间——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203

(一)家族社会中的法律 204

(二)阶级社会中的法律 206

(三)儒教社会中的法律 207

(四)几点思考 209

二、本土资源是法治生长的基础——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213

(一)本土资源语境中的中国 213

(二)中国法社会学的尝试 218

三、语境化”的法学研究方法——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222

(一)司法制度 222

(二)司法知识与技术 224

(三)法官与法律人 226

(四)研究方法的反思 227

四、当代中国法律土壤的一个实证研究——李瑜青、李明灿《契约精神与社会发展》 230

(一)契约精神的实证与规范分析 230

(二)契约精神与文化、道德及政治建设的关系研究 234

(三)契约精神与市场经济体制模式选择 237

(四)中国经济契约化进程中的社会代价控制和社会控制 238

后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