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第6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发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117087625
  • 页数:519 页
图书介绍:《分析化学》第6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第6轮规划教材之一。与本教材配套的系列教材还有《分析化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2版、《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第2版及《分析化学第6版配套光盘》,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使用。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分析化学及其作用 1

第二节 分析化学的发展 2

第三节 分析化学的方法分类 3

第四节 分析过程和步骤 5

第五节 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 6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7

第一节 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7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7

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0

三、误差的传递 11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3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15

一、有效数字 15

二、数字的修约规则 16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6

第三节 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17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17

二、t分布 18

三、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区间 19

四、显著性检验 21

五、可疑数据的取舍 25

六、相关与回归 27

思考题和习题 28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31

第一节 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 31

一、滴定分析法 31

二、滴定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33

第二节 标准溶液 35

一、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35

二、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6

第三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37

一、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 37

二、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37

第四节 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40

一、水溶液中溶质各型体的分布和分布系数 40

二、溶液中化学平衡的处理方法 46

思考题和习题 47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49

第一节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49

一、一元酸(碱)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计算 49

二、多元酸(碱)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计算 51

三、两性物质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计算 52

四、缓冲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计算 53

第二节 酸碱指示剂 55

一、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55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55

三、混合指示剂 57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8

一、强酸(碱)的滴定 58

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61

三、多元酸(碱)的滴定 64

四、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66

五、滴定方式 67

第四节 滴定终点误差 69

一、强酸(碱)的滴定终点误差 69

二、弱酸(碱)的滴定终点误差 70

第五节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法 71

一、非水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 72

二、非水溶液中酸和碱的滴定 76

思考题和习题 82

第五章 配位滴定法 86

第一节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87

一、配位平衡 87

二、配位滴定曲线 92

三、金属指示剂 93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95

第二节 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96

一、配位滴定的滴定终点误差 96

二、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选择和控制 97

三、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99

四、滴定方式 101

思考题和习题 103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05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105

一、条件电位及其影响因素 105

二、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09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 110

第二节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111

一、滴定曲线 111

二、指示剂 113

三、滴定前的试样预处理 115

第三节 碘量法 115

一、碘量法的基本原理 115

二、碘量法的指示剂 118

三、碘量法的标准溶液 118

第四节 高锰酸钾法 119

一、高锰酸钾法的基本原理 119

二、高锰酸钾法的标准溶液 120

第五节 亚硝酸钠法 121

一、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 121

二、亚硝酸钠法的指示剂 122

三、亚硝酸钠法的标准溶液 122

第六节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122

一、溴酸钾法和溴量法 122

二、重铬酸钾法 123

三、铈量法 124

四、高碘酸钾法 124

思考题和习题 125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127

第一节 沉淀滴定法 127

一、银量法的基本原理 127

二、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 129

三、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133

第二节 重量分析法 133

一、沉淀重量分析法 134

二、挥发重量分析法 143

思考题和习题 145

第八章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148

第一节 电化学分析法概述 148

第二节 电位法的基本原理 149

一、化学电池 149

二、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151

第三节 直接电位法 154

一、溶液pH的测定 154

二、其他离子浓度的测定 158

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与微电极技术简介 163

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 164

一、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和特点 164

二、滴定终点的确定 165

三、电位滴定类型 166

第五节 永停滴定法 167

思考题和习题 169

第九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 173

第一节 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73

一、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173

二、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74

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175

一、光谱法与非光谱法 176

二、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 176

三、吸收光谱法和发射光谱法 178

第三节 光谱分析仪器 179

一、辐射源 179

二、分光系统 180

三、辐射的检测 182

第四节 光谱分析法的发展概况 182

思考题和习题 183

第十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84

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184

一、电子跃迁类型 184

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常用概念 186

三、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86

四、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188

五、朗伯-比尔定律 190

六、偏离比尔定律的因素 192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95

一、主要部件 195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和光学性能 197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 199

一、定性分析 199

二、纯度检查 200

三、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201

四、同时测定多组分的定量方法——计算分光光度法 203

五、结构分析 208

六、比色法 212

思考题和习题 214

第十一章 荧光分析法 217

第一节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17

一、分子荧光 217

二、荧光与分子结构 221

三、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223

第二节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225

一、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225

二、定量分析方法 226

第三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其他荧光分析技术 227

一、荧光分光光度计 227

二、其他荧光分析技术简介 228

思考题和习题 229

第十二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231

第一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231

一、分子振动能级和振动形式 231

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吸收峰强度 234

三、吸收峰的位置 236

四、特征峰和相关峰 241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 242

一、脂肪烃类 242

二、芳香烃类 244

三、醇、酚和醚类 245

四、羰基化合物 246

五、含氮有机化合物 250

第三节 红外光谱仪 251

一、光栅型红外光谱仪 252

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253

三、红外光谱仪的性能 254

第四节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255

一、试样的制备 255

二、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256

思考题和习题 259

第十三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62

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62

一、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 262

二、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 264

三、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和变宽 265

四、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266

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68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268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271

第三节 实验方法 272

一、测定条件的选择 272

二、干扰及其抑制 274

三、灵敏度和检出限 275

四、定量分析方法 276

思考题和习题 277

第十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279

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 279

一、原子核的自旋 279

二、原子核的自旋能级和共振吸收 281

三、自旋弛豫 283

第二节 核磁共振仪 283

一、连续波核磁共振仪 284

二、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仪 284

三、溶剂和试样测定 285

第三节 化学位移 285

一、屏蔽效应 285

二、化学位移的表示 286

三、化学位移的影响因素 287

四、几类质子的化学位移 289

第四节 偶合常数 291

一、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 291

二、偶合常数 294

三、自旋系统 295

第五节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298

一、峰面积和氢核数目的关系 298

二、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方法 299

第六节 核磁共振碳谱和相关谱简介 301

一、核磁共振碳谱 301

二、相关谱 303

思考题和习题 305

第十五章 质谱法 309

第一节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和质谱仪 309

一、质谱法的基本原理 310

二、质谱仪 310

第二节 质谱中的主要离子及其裂解类型 315

一、质谱中的主要离子 315

二、阳离子的裂解类型 317

第三节 质谱分析法 320

一、分子式的测定 320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22

第四节 综合解析 330

一、解析程序 330

二、解析示例 331

思考题和习题 335

第十六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338

第一节 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 338

一、色谱过程 338

二、色谱流出曲线和有关概念 339

三、分配系数和色谱分离 342

第二节 基本类型色谱方法及其分离机制 344

一、色谱法的分类 344

二、分配色谱法 345

三、吸附色谱法 346

四、离子交换色谱法 347

五、分子排阻色谱法 349

第三节 色谱法基本理论 350

一、塔板理论 351

二、速率理论 353

第四节 色谱法的发展概况 356

思考题和习题 358

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 361

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一般流程 361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 361

二、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361

三、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 362

第二节 气相色谱固定相和载气 363

一、气液色谱固定相 363

二、气固色谱固定相 366

三、载气 366

第三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 367

一、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367

二、热导检测器 368

三、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369

四、电子捕获检测器 370

第四节 分离条件的选择 371

一、气相色谱速率理论 371

二、实验条件的选择 372

三、样品的预处理 374

第五节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375

一、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的特点和分类 375

二、毛细管色谱速率理论和实验条件的选择 376

三、毛细管气相色谱系统 377

第六节 定性与定量分析 379

一、定性分析方法 379

二、定量分析方法 380

思考题和习题 382

第十八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385

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385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 385

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386

三、其他高效液相色谱法 390

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及其选择 391

一、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的固定相 391

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的流动相 393

三、分离条件的选择 396

四、其他固定相 399

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400

一、输液系统 400

二、分离和进样系统 401

三、检测系统 402

四、数据记录处理和计算机控制系统 406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406

一、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406

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的选择 407

思考题和习题 407

第十九章 平面色谱法 410

第一节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原理 410

一、平面色谱法的分类 410

二、平面色谱法参数 411

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 413

一、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 413

二、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414

三、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416

四、定性和定量分析 418

五、高效薄层色谱法 419

六、薄层扫描法简介 420

第三节 纸色谱法 421

一、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 421

二、纸色谱的实验条件 422

思考题和习题 423

第二十章 毛细管电泳法 425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基础理论 426

一、电渗和电渗率 426

二、电泳和电泳淌度 426

三、表观淌度 427

四、分离效率和谱带展宽 427

五、分离度 429

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的主要分离模式 430

一、毛细管电泳的分类 430

二、毛细管区带电泳 430

三、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432

四、毛细管凝胶电泳 433

五、毛细管电色谱 434

六、非水毛细管电泳 434

第三节 毛细管电泳仪 435

一、高压电源 435

二、毛细管柱 435

三、进样 436

四、检测器 437

思考题和习题 437

第二十一章 色谱联用分析法 439

第一节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 439

一、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439

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442

三、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 446

四、色谱-质谱的扫描模式及其提供的信息 446

第二节 其他联用分析法 448

一、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 448

二、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波谱联用 450

三、色谱-色谱联用 451

思考题和习题 453

附录一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05) 454

附录二 常用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456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458

附录四 国际制(SI)单位与cgs单位换算及常用物理化学常数 461

附录五 常用酸、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 463

附录六 配位滴定有关常数 468

附录七 电极电位 472

附录八 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5℃,I=0) 477

附录九 标准缓冲溶液的pH(0~95℃) 480

附录十 主要基团的红外特征吸收峰 481

附录十一 质子化学位移表 488

附录十二 质谱中常见的中性碎片与碎片离子 491

附录十三 气相色谱法用表 494

附录十四 高效液相色谱常用固定相 499

参考资料 502

索引 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