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辨脏腑经络先后受病脉证 1
一、论脏腑辨证论治的整体观 1
二、论脏腑发病与致病因素 5
三、论望面色及形态主病 10
四、论闻声诊病 16
五、论望形诊病 19
六、论三焦辨证 22
七、论脉诊与面诊之间的辨证关系 24
八、论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25
九、论脉象主证的辨证意义 26
十、论阳厥证机 27
十一、论卒厥在脏在腑的预后 27
十二、论脉脱在脏在腑以别预后及火毒热证的转归 29
十三、论经络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的基本法则 30
十四、论表里兼证先治里大法 37
十五、论新病旧病先后治疗大法 37
十六、论脏腑病证的基本治疗法则 38
十七、论脏腑病证的治疗大法 39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41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 42
一、论太阳病基本脉证 42
二、论辨阴证阳证之大法 43
三、论辨表证里证之大法及辨疑似证 43
四、论辨寒热真假之大法 44
五、辨虚证实证之大法 45
六、论病传之大法 46
七、病愈日期之大法 47
八、治则之大法 49
九、论如何应用辨证论治 53
十、论病愈之机理 57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59
一、太阳营卫肌表证 59
二、太阳营卫经筋证 80
三、太阳营卫风水证 87
四、太阳营卫风湿证 93
第三节 太阳病兼证 99
一、太阳病证兼心证 99
二、太阳病证兼肾、膀胱证 111
三、太阳病证兼肺、大肠证 124
四、太阳病证兼脾胃证 146
五、太阳病证兼肝胆证 180
六、太阳病证兼胸膈证 202
七、太阳病证兼阳气虚证 209
八、太阳病证兼阴血津证 211
九、太阳病证兼阴阳两虚证 226
十、太阳病证兼痰饮证 231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 240
一、悬饮证类太阳病证的证治 240
二、痰阻胸膈证类太阳病的证治 241
三、阳虚肌痹证类太阳病证的证治 243
四、阳虚骨痹证类太阳病的证治 245
五、太阳经伤证类太阳病证 246
六、转筋证类似太阳病证 247
七、疮家类太阳病证 248
八、疮痈证类似太阳病证 250
九、阳明热极痉证类太阳病证 251
十、中暍证类太阳病证 252
第三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256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 257
一、阳明病证机的基本理论 257
二、论阳明病病因病机 257
三、论阳明病恶寒 259
四、论阳明病主证主脉 260
五、论阳明病自愈 262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 263
一、论阳明热证、寒证 263
二、阳明热证 264
三、阳明寒证 301
第三节 阳明病兼证 322
一、阳明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 322
二、阳明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 334
三、阳明病证与少阴病证相兼 336
四、论阳明热结证与瘀热善饥证相兼的证治 338
第四节 阳明病类似证 339
一、论脾约证类阳明热结证的证治 339
二、论太阴脾湿热发黄证类阳明湿热发黄证 340
第四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342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 342
一、论少阳病证 342
二、论少阳病传变 343
三、论少阳病自愈证 344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 345
一、论少阳热证及其类可吐、下证 345
二、论少阳热证及其类可汗证 347
三、论少阳病证治 348
第三节 少阳病兼证 349
一、论少阳病兼证治则 349
二、论少阳太阳阳明兼证 350
三、少阳病证与阳明胃热证相兼的证治 350
第四节 少阳病类似证 351
一、论疟病主脉及其主证特征 351
二、论疟母证的证治 353
三、论疟病热证 354
四、论阳郁牡疟证的证治 355
第五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357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358
一、太阴脾病证 358
二、太阴肺病证 364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369
一、太阴脾本证 369
二、太阴肺病证 377
第三节 太阴病兼证 390
一、论太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 390
二、论太阴脾气滞络瘀证与太阳病证相兼的证治 391
第四节 太阴病类似证 392
一、肾阳虚寒结证类太阴脾证 392
二、论肝血虚寒疝证类太阴脾寒疝证的证治 393
三、膈间饮停呕吐证类太阴病的证治 394
四、论脏腑阳虚呕利证类阳明呕利证 394
第六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396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 396
一、论少阴病证 396
二、论少阴病自愈证 397
三、少阴病兼证治则 398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 401
一、论少阴病寒证 401
二、少阴寒证的证治 402
三、少阴热证 414
四、论少阴胸痹证 417
五、论少阴动血证 424
六、论少阴惊悸证 425
第三节 少阴病兼证 426
一、论少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 426
二、论少阴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 428
三、论少阴病证与膀胱病证相兼 430
四、论少阴病证与咽痛证相兼 431
第四节 少阴病类似证 433
一、痰阻胸膈证类少阴病证及其证治 433
二、论厥阴肝寒吐利证类少阴病证的证治 434
三、论肝气郁滞证类少阴病证的证治 434
第七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436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 436
一、厥阴肝热证 436
二、论厥阴病自愈证 437
三、论厥阴手足厥冷证的机理 440
四、论厥阴病正邪相争 441
五、论厥阴病治则 443
六、论厥阴病治禁 444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 445
一、厥阴肝病 445
二、论厥阴心包证 453
三、论厥阴阳郁证的证治 455
四、论厥阴病预后 455
第三节 厥阴病兼证 459
一、厥阴病证与太阳病证相兼 459
二、厥阴病证与阳明病证相兼 461
三、厥阴病证与少阳病证相兼的证治 464
四、厥阴病证与太阴病证相兼的证治 464
五、厥阴病证与少阴病证相兼的证治 465
第四节 厥阴病类似证 466
一、论厥冷证类厥阴病 466
二、论吐利证类厥阴病 469
三、论哕证类厥阴病 471
第八章 辨百合狐?阴阳毒疮痈脉证并治 474
第一节 百合病证治 474
一、心肺阴虚内热证 474
二、论心肺阴虚内热证的治法 476
三、论心肺阴虚证以肺热为主的证治 477
四、论心肺虚热气逆夹湿证的证治 478
五、论心肺阴血虚证的证治 479
六、论心肺阴虚证以心热为主的证治 480
七、论心肺阴虚内热证的证治 480
八、论心肺阴虚证以热为主的证治 481
九、论心肺阴虚夹湿证的证治 482
第二节 狐?病证治 482
一、论湿热疫毒证(口眼生殖器综合征)的证治 482
二、论湿热下注证的证治 483
三、论湿毒下注证的证治 483
四、论湿热毒血证的证治 484
第三节 阴阳毒证治 485
一、论毒热阳郁证的证治 485
二、论热毒血证的证治 485
第四节 疮痈证治 486
一、论疮痈证 486
二、论痈脓证的审证要点 486
三、论肠痈寒湿证的证治 487
四、论肠痈热瘀证的证治 488
五、论伤科证及亡血证与鉴别 489
六、论伤科、疡科、妇科血瘀气郁证的证治 490
七、论火毒热证的转归 491
八、论心火毒热证的证治 491
九、论胃热痈证的证治 491
十、论胃寒痈证的证治 492
第九章 辨中风历节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493
第一节 中风证治 493
一、论中风及痹证与鉴别 493
二、论邪中经络脏腑及病理 495
三、论心脾不足、痰风内生证的证治 496
四、论风中肌肤营卫气血及心气不足证 497
五、论肝热动风证的证治 498
六、论心虚热发狂证的证治 499
七、肾虚头痛证治 499
第二节 历节证治 500
一、论寒湿历节证机 500
二、论湿热历节证机 501
三、论阴血虚历节证机 502
四、论阳虚痰湿历节证 503
五、论肝肾两伤历节证 504
六、论历节证治 505
七、论湿毒脚气冲心证的证治 507
八、论肾阴阳俱虚脚气证的证治 507
第三节 血痹证治 508
一、论血痹证的病因病机及基本脉证 508
二、论气血营卫虚痹证的证治 509
第四节 虚劳证治 510
一、论虚劳证基本特征 510
二、论虚劳证治 516
第十章 辨痰饮水气病消渴淋病脉证并治 523
第一节 痰饮证治 524
一、论痰饮病证 524
二、论痰饮证的基本治法 525
三、论五脏水饮证 526
四、论留饮基本脉证 529
五、论饮证与饮水的关系 532
六、论饮证脉象 533
七、论肺饮证 535
八、肺支饮证 535
九、论痰饮证的证治 536
第二节 水气证治 545
一、论水气证及其鉴别 545
二、论水气证主证 547
三、论脾胃水气证 549
四、论水气证证机 551
五、论水气主脉及预后 553
六、论脾肾水气证 554
七、论五脏水气证 555
八、论水气病的治疗原则 558
九、论水气证机与肾脾胃的关系 559
十、论妇人水病血病的辨证要点 560
十一、论水气病证候特点、辨治失误、病理特征及治疗大法 561
十二、论水气证的证治 563
第三节 黄汗证的证治 568
一、论湿热黄汗证的证治 568
二、论寒湿黄汗证的证治 569
第四节 辨类似证 571
论阳虚寒厥血少证类水气证 571
第五节 消渴淋病证治 573
一、论消渴证 573
二、论淋病证 576
第十一章 辨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 580
一、论出血证的基本特征 580
二、论出血证的证治 585
三、论瘀血证 589
第十二章 辨奔豚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 591
第一节 奔豚证的证治 591
一、论奔豚证及有关病证 591
二、论奔豚证的证治 593
三、论肾虚水气上冲证类奔豚证的证治 594
第二节 转筋狐疝证的证治 595
一、转筋证的证治 595
二、论肝寒狐疝证的证治 597
第三节 蚘虫证的证治 598
一、虫证 598
二、论虫证的证治 599
三、论蛔厥证的证治 600
第十三章 辨五脏风寒积聚黄疸病脉证并治 601
第一节 五脏风寒聚积 601
一、论五脏病证 601
二、论三焦病证 612
三、论积聚病证 616
第二节 论黄疸证 619
一、黄疸证纲要 619
二、黄疸证的证治 628
第十四章 辨妇人妊娠产后杂病脉证并治 634
第一节 妊娠病证治 634
一、论妊娠恶阻证的证治 634
二、论妇人胞宫癥积的证治 635
三、论妊娠宫寒证的证治 636
四、论冲任血虚证的证治 637
五、论妊娠肝脾气血虚证的证治 638
六、论妊娠脾胃虚寒饮逆证的证治 639
七、论妊娠膀胱血虚湿热证的证治 639
八、论膀胱阳郁水气证的证治 640
九、论妊娠血虚热证的证治 641
十、论妊娠脾胃寒湿证的证治 641
十一、论妊娠伤胎证的证治 642
第二节 产后病证治 643
一、论妇人产后津血虚三大病 643
二、论产后郁冒证的证治 645
三、论妇人产后阳明热结重证的证治 646
四、论产后血虚寒证的证治 646
五、论气血郁滞腹痛证的证治 647
六、论产后气血郁滞腹痛证及胞中瘀血内阻腹痛证的证治 647
七、论产后宿食瘀血证的证治 648
八、论产后风寒证的证治 649
九、论太阳中风证与阳虚夹热证相兼的证治 650
十、论妇人产后脾胃虚热烦逆证的证治 650
十一、论产后气血虚下利热证的证治 651
第三节 妇人杂病证治 652
一、论热入血室适断证的证治 652
二、论热入血室暮谵证的治禁 652
三、论热入血室如结胸证的证治 652
四、论阳明血热证的证治 652
五、论痰阻气郁证的证治 653
六、论气血虚脏躁证的证治 653
七、论寒饮郁肺证与胃脘热痞重证相兼的证治 654
八、论妇人杂病错综复杂证机 655
九、论胞宫虚瘀寒证的证治 658
十、论妇人阳郁血瘀证的证治 659
十一、论妇人半产瘀血漏下证的证治 660
十二、论妇人阳虚血少漏下证的证治 661
十三、论胞中水血证的证治 661
十四、论妇人胞中瘀血证的证治 662
十五、论胞中瘀湿证的证治 662
十六、论妇人气血郁瘀证的证治 663
十七、论妇人肝脾气血虚证的证治 663
十八、论妇人气血虚腹痛证的证治 664
十九、论肾阴阳俱虚转胞证的证治 664
二十、论妇人寒湿瘙痒证的证治 664
二十一、论妇人阴中湿热疮证的证治 665
二十二、论妇人肠胃燥热阴吹证的证治 666
二十三、论小儿疳热生虫证的证治 666
第十五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667
一、论霍乱证 667
二、论霍乱证与太阳病证相兼 668
三、论霍乱证与太阴少阴厥阴病证的鉴别 669
四、论阳虚液竭霍乱证的证治 670
五、论湿热霍乱轻证及寒湿霍乱证的证治 671
六、论营卫不和证的证治 672
七、论阳虚阴寒霍乱证的证治 673
八、论阳虚阴寒假热霍乱证的证治 673
九、论阳虚阴损霍乱证的证治 673
十、论霍乱证病差注意饮食调护 674
第十六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并治 675
一、论肾中浊邪阴阳易证的证治 675
二、论热扰气滞证的证治 676
三、论病者新差复感外邪证的证治 677
四、论膀胱湿热水气证的证治 678
五、论胸阳虚证的证治 679
六、论胃热津伤气逆证的证治 679
七、论任何病证差后皆当注意饮食调节 680
附录 682
仲景方剂索引 682
增补方剂索引 687
条文索引 689
《伤寒论》条文索引 689
《金匮要略》条文索引 695
参考文献 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