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1
一 明诗之体 1
二 门户 2
三 有容乃大 2
四 立派以学为本 3
五 明诗以才韵胜 3
六 明诗之变 4
七 明之十五国风 4
八 诗理分合 5
九 洪武诗人噤口 5
一○ 嬉春体 6
一一 陈庄体 7
一二 阳明体 8
一三 诗分南北 8
一四 明诸家诗 9
一五 明人乐府 9
一六 吴中四家咏物 10
一七 茶陵之兴 10
一八 李空同、王阳明 11
一九 李空同重词章 11
二○ 以《易》言诗 12
二一 真诗只在民间 12
二二 粤诗中兴 14
二三 诗俗之说 14
二四 后七子派卷帙之富 14
二五 九子咏 15
二六 五君咏 16
二七 三子诗 16
二八 岭南四黎 17
二九 归熙甫复古 17
三○ 江右、吴中之诗 18
三一 江右明诗 18
三二 皖诗三足鼎 19
三三 中州明诗 19
三四 闽诗三变 20
三五 吴越从风赤帜高 20
三六 山左明诗 21
三七 齐风 21
三八 讲学者萧爽一派 22
三九 云间明诗 22
四○ 丰对楼一派 23
四一 鄞布衣十家 23
四二 诗中异端 24
四三 得长吉之奇 24
四四 王元美护惜李于鳞 25
四五 效韩体 25
四六 求真 26
四七 一趣可以尽诗 27
四八 王元美染习北调 27
四九 一代有一代之诗 28
五○ 明学 29
五一 明之学人诗 29
五二 明诗之选 30
五三 公安体 31
五四 巷闾有真诗 31
五五 《打枣竿》为诗 32
五六 袁中郎诗近李中麓 32
五七 生涩以避肤廓 33
五八 诗体不虚 33
五九 江进之论何大复 34
六○ 袁小修论玉茗堂诗 34
六一 叙事纪实 34
六二 长庆体不亡 35
六三 《雪涛诗评》 35
六四 公安派不主妙悟 36
六五 不避说理 36
六六 公安末流 37
六七 竟陵体 38
六八 采民谣土风以脱诗苦 38
六九 山左楚调 39
七○ 朱长孺论钟、谭 40
七一 橘皮橄榄汤 41
七二 丁野鹤驳竟陵 42
七三 湖湘钟李 43
七四 吴中三冯 44
七五 董遐周论诗 44
七六 吴下体 45
七七 明季宗藩诗 45
七八 明末山水诗 46
七九 题画咏史 46
八○ 高景逸习静 48
八一 明诗用字 49
八二 《皇明诗选》选诗之弊 49
八三 众夫所指 50
卷之二 51
一 不惑流派之说 51
二 清诗以才学胜 52
三 清初之体 52
四 嵞山体 53
五 效欧阳体 53
六 效孟东野体 55
七 江左三家各有擅场 55
八 杜骨白肌 56
九 清初论诗尚学 56
一○ 王渔洋学力 56
一一 徐巨源论万历朝无诗 57
一二 孔东塘论南北诗 57
一三 海内诗学三派 58
一四 梁园风雅 58
一五 中州四派 59
一六 合肥之诗 59
一七 宣城之诗 60
一八 宣城体 61
一九 海宁诗派 62
二○ 闽诗无派 62
二一 清初十家 63
二二 国朝山左五家 63
二三 诗在布衣 64
二四 旧京遗民诗 65
二五 遗民诗有定题 65
二六 遗民咏物 66
二七 清初江右诗 66
二八 学唐三变 67
二九 朱竹垞嗤近人宗宋 67
三○ 杜茶村取法杜陵 68
三一 云间诗派 69
三二 桐城诗派 70
三三 阳羡诗派 71
三四 钱田间驳虞山 72
三五 钱牧斋选诗 72
三六 魏贞庵论公安、竟陵 73
三七 清初掊击竟陵诸说 73
三八 方氏三足鼎 74
三九 孙豹人学宋 75
四○ 勿替他人争短长 76
四一 昭阳之诗 76
四二 侯朝宗与陈定生论诗 77
四三 表彰寒士 78
四四 通于史始可言遗民诗 79
四五 顾亭林诗之二气 80
四六 赵玉峰咏史 80
四七 汪钝翁论宋诗 81
四八 顾茂伦选明诗 81
四九 梅渊公删诗 82
五○ 施愚山不宗宋诗 82
五一 王渔洋好禅 84
五二 乾隆五大家 85
五三 袁子才论诗与学 85
五四 袁子才机局趋小 86
五五 机巧 86
五六 赵瓯北之日新 87
五七 哀笔写乐景 90
五八 洪北江、黄仲则倡言比兴 90
五九 洪北江论李太白 91
六○ 毗陵七子 92
六一 黄仲则以学为诗 92
六二 袁子才不好山谷诗 93
六三 诗家翻案 93
六四 云伯本艳才 94
六五 姚惜抱正钱说 94
六六 诗工穷亦至 95
六七 直露 95
六八 用意 96
六九 李爱伯论钟、谭 96
七○ 李伯揆论袁中郎 97
卷之三 98
一 高青丘 98
二 杨孟载 99
三 宋景濂 100
四 刘青田 101
五 南园五先生 101
六 黎彦晦 103
七 陈白沙 104
八 罗一峰 106
九 庄定山 107
一○ 岳蒙泉 109
一一 柯孟时 110
一二 童子昂 111
一三 何廷秀不喜西昆之调 112
一四 丘仲深信口为诗 113
一五 李西涯 114
一六 李征伯 115
一七 陈得山 116
一八 鲁振之 116
一九 王稚钦 117
二○ 湛甘泉 117
二一 黄才伯 119
二二 黎惟敬 119
二三 梁公实 120
二四 王允宁 120
二五 颜山农 121
二六 蒋道林 122
二七 陶人诗 122
二八 沈启南 123
二九 马东田 124
三○ 归熙甫 125
三一 李于鳞 127
三二 李伯承 127
三三 冯汝行 128
三四 王子衡 128
三五 梁伯龙 129
三六 鹅池山人 130
三七 四溟山人 131
三八 吴明卿 131
三九 陈季立山水诗 132
四○ 徐文长写实 133
四一 张江陵 133
四二 汤义仍五绝 134
四三 陈眉公 135
四四 张伯起 135
四五 王缑山悼亡 136
四六 汪伯玉 137
四七 王子声 137
四八 宋幼清 138
四九 云间二韩 138
五○ 邢子愿诗近六朝 139
五一 松圆诗老 139
五二 江进之古体 140
五三 区海目 140
五四 钟、谭 141
五五 钟伯敬山水诗 142
五六 孟诞先 142
五七 周伯孔 143
五八 徐元叹 143
五九 钟叔静 144
六○ 陈则梁 145
六一 周远害 145
六二 胡君信、吴既闲 146
六三 黄陶庵和陶 147
六四 曹能始诗不用书卷 148
六五 冯子犹近俚近俳 148
六六 丁野鹤 149
六七 瘦居士 149
六八 孙孟朴 150
卷之四 152
一 归玄恭 152
二 孔东塘 153
三 杜茶村变风变雅 153
四 阎古古 157
五 吴野人不失本色 158
六 张宗子 159
七 渔洋三变 160
八 侯朝宗 161
九 李湘北 162
一○ 邓州彭氏 162
一一 宋荔裳 163
一二 黄九烟之嗔气 164
一三 阎百诗 166
一四 周雪客 166
一五 刘山蔚 167
一六 髡残 167
一七 竺庵 168
一八 大汕 169
一九 梅癖寒心 169
二○ 孙豹人 170
二一 朱长孺 171
二二 曾止山 172
二三 周栎园 173
二四 钱田间 174
二五 纪伯紫 175
二六 邢、顾 175
二七 龚半千五律 176
二八 费此度五律 177
二九 南北王廷璧 177
三○ 汤孔伯 178
三一 梁曰缉 179
三二 吴伯其 180
三三 宋山言 181
三四 刘太乙学唐 181
三五 吴敏轩苦吟 182
三六 刘觐宸 183
三七 阮芸台徒具形骸 184
三八 陈云伯 184
三九 洪北江奇而入理 185
四○ 金冬心 187
四一 张船山 187
四二 赵瓯北 189
四三 黄仲则诗变楚音 190
四四 汪容甫 190
卷之五 192
一 《青丘子歌》 192
二 从今四海永为家 192
三 袁海叟擅咏云树、飞鸟 193
四 刺客四咏 194
五 《咏眼》 195
六 《荷钱》 195
七 二乔观兵书图 196
八 刘子高七言长句 197
九 天魔舞 198
一○ 成弘四大布衣 199
一一 丘仲深题《苏武图》 200
一二 《焦仲卿妻》 200
一三 《五杂组》 201
一四 《邯郸才人嫁作厮养卒妇》 202
一五 《君马黄》 203
一六 正德宫词 204
一七 天启宫词 205
一八 《月节折杨柳歌》 206
一九 《十二月乐章》 207
二○ 九言诗 209
二一 《俗礼歌》 211
二二 女儿歌 212
二三 居庸关 213
二四 茶陵竹枝词 214
二五 燕涴雕梁 215
二六 《结肠篇》 215
二七 唐子畏《落花诗》 216
二八 李中麓《塞上曲》 218
二九 王元美《弘治宫词》 219
三○ 李龙湖《系中八绝》 220
三一 《岭南踏踏词》 221
三二 阊门杨柳枝词 221
三三 公浮来《落花诗》 222
三四 家家白粉擦高鼻 222
三五 以大见小,以小见大 223
三六 谐谑为诗 223
三七 徐文长用字 224
三八 诗中无一忧民字 224
三九 《华嵩游草》 225
四○ 传写人物 226
四一 《无字碑》 227
四二 《怨离诗》 228
四三 白雪楼 228
四四 华不注 229
四五 黎美周黄牡丹诗 230
四六 《汴上谣》 231
四七 倪鸿宝游西山诗 231
四八 黄忠端公纪燕俗 232
四九 奉圣夫人休沐来 233
五○ 陈大樽《秋日杂感》 233
卷之六 234
一 钱牧斋《秋兴》 234
二 孙豹人七夕诗 235
三 金陵不怀古 236
四 《玉带生歌》 236
五 杨太常弹琴歌 238
六 金龙四大王 239
七 孙无言归黄山 239
八 悼马、鱼服 240
九 三百年来空养士 241
一○ 《鲥鱼》 241
一一 清明诗 242
一二 《六声猿》 242
一三 顾亭林五岳诗 243
一四 《皂帽》 243
一五 周苦虫《秦淮竹枝词》 244
一六 锦石洲 244
一七 《元夕松江竹枝词》 245
一八 夜泊诗 245
一九 桃根在何处 245
二○ 颜修来下字沉隐 246
二一 红桥竹枝词 246
二二 洞庭橘枝词 247
二三 姑苏杨柳枝词 247
二四 《都下竹枝词》 248
二五 渔洋秋柳诗 249
二六 返生香 250
二七 小游仙诗 251
二八 《宁古塔杂诗》 252
二九 《桃花扇》题咏 253
三○ 洪昉思生日诗 254
三一 袁子才《马嵬》 254
三二 赵瓯北梅诗 254
三三 童二树咏梅 255
三四 罗滋万《咏月》 256
三五 张船山五律摘句图 256
三六 黄仲则用字 257
三七 《富阳》 259
三八 绕郭青山似白门 259
三九 黎二樵用字 259
四○ 吴兰雪咏秦良玉 262
四一 黄鹤楼诗 263
四二 高絙 264
四三 《古史诗针》 265
四四 《人海诗区》 270
四五 《明史咏》 271
四六 钱芦花 271
四七 七夕巧咏 272
四八 岳阳楼、滕王阁 273
四九 送春诗 273
五○ 迎春诗 274
五一 红豆唱和 276
五二 三月十九日诗 277
五三 严陵钓台 278
五四 《捉船行》 279
五五 《卖船行》 279
五六 别母诗 281
五七 一笑 281
五八 夜月诗 282
五九 雨中太湖诗 282
六○ 乾隆题咏汝窑 283
卷之七 284
一 七姬冢 284
二 优人乞米 285
三 教坊旧伎歌 286
四 金书铁券歌 286
五 真氏女 288
六 醴陵唐寅 289
七 混堂 290
八 桃源图 290
九 傀儡诗 291
一○ 王元美学道 292
一一 李于鳞戏侮谢茂秦 292
一二 《四卖》、《六卖》诗 293
一三 斗牛 294
一四 徐文长、郑板桥俊语 295
一五 冯琢庵绝笔 295
一六 于无垢深于释老 296
一七 汤义仍诀世七祈 296
一八 江进之苦吟 297
一九 袁中郎绝去乡愿 297
二○ 江进之、邓玄度吏隐 298
二一 不耐令俗 299
二二 徐兴公咏荔 300
二三 汪钝翁咏洞庭黄橘 301
二四 陈大樽霸戾之气 301
二五 井函心史 302
二六 绝命词 303
二七 方尔止修诗癖 303
二八 方尔止观剧 304
二九 戴笠图 305
三○ 张宗子云林閟阁 306
三一 张果老倒骑驴 306
三二 士比鲫鱼多 307
三三 施愚山改诗 308
三四 老僧由来是优伶 308
三五 冒辟疆、侯朝宗不贱诺 309
三六 惶恐滩 309
三七 渔洋秋柳诗本事 310
三八 万年少、归玄恭诗以骂世 312
三九 徐巨源之死 313
四○ 老荡子行 315
四一 孙豹人小像 315
四二 击鞠 316
四三 李太虚遣家伎 317
四四 力田科 317
四五 洪北江诗冢诗 318
四六 降乩诗 319
四七 他时脱便微之过 319
四八 袁子才答黄仲则书 320
四九 避公才笔去研经 321
五○ 袁子才之书 321
五一 莫打鸭 322
五二 高青丘题画 322
五三 唐子畏题《嫦娥执桂图》 323
五四 唐子畏题《菊花图》 324
五五 徐文长题画 324
五六 黄甲传鲈 325
五七 李君实题画 325
五八 《四壬子图》 326
五九 《扫花图》 327
卷之八 328
一 闺媛诗 328
二 《闺秀诗评》 329
三 中州闺秀诗 329
四 女子诗才 330
五 呼文如 330
六 丘长孺妻 331
七 会稽女子题壁诗 331
八 李是庵 332
九 吴江叶氏闺媛 333
一○ 顾若璞 334
一一 谢季兰 335
一二 董小宛诗 336
一三 钱、柳庚寅人日唱和 336
一四 柳如是咏岳武穆、于忠肃祠 337
一五 柳如是题顾横波《墨兰》 338
一六 钟山秀才 339
一七 顾太清集句 340
一八 顾太清诗 341
一九 王采薇 342
二○ 董小宛小照 343
二一 亡肉含冤谁代雪 344
二二 顾太清鄙薄陈云伯 345
二三 女塾诗 346
跋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