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占全,金元哲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38148312
  • 页数:30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有关冠状动脉的造影技术。

第一章 冠状动脉解剖及变异 1

第一节 正常冠状动脉解剖 1

一、左冠状动脉 1

二、右冠状动脉 3

第二节 冠状动脉的正常解剖变异 5

一、优势冠状动脉 5

二、圆锥动脉的起源 5

三、窦房结动脉的起源 6

四、房室结动脉的起源 6

五、后降支的解剖变异 6

六、左主干短小或阙如 6

七、中间支 7

八、前降支的长度 7

九、左回旋支的长度和管径 7

十、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 7

第三节 冠状动脉畸形 7

一、按起源分布分类 7

二、按是否影响心肌灌注分类 9

第二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解剖学 16

第一节 历史回顾 16

第二节 冠状动脉的解剖学 16

一、正常冠状动脉的分布 16

二、正常动脉壁的结构 16

第三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 17

一、易发原因 17

二、易发部位 18

三、病理变化过程 18

第三章 冠脉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 22

第一节 冠脉循环的生理 22

一、冠脉血流量与心肌耗氧量 22

二、冠脉循环的调节 22

三、心肌桥 24

第二节 冠状循环的病理生理 25

一、急慢性负荷对冠脉血流的影响 25

二、冠脉病变对冠脉血流的影响 25

第四章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历史沿革 28

第五章 现代化导管室建设 29

第一节 导管室的设置 29

一、手术操作室 29

二、准备室 29

三、控制室 29

四、更衣室 29

第二节 设备 30

一、X线机 30

二、影像增强器 30

三、电影摄像机 30

四、电视录像系统 30

五、导管检查床 30

六、高压注射器 30

七、高分辨透视荧光屏 31

八、数字减影装置 31

九、刻盘机 31

十、多导生理记录仪 31

十一、血压监测仪系统 31

十二、射线防护设备 31

十三、手术器械设备 31

十四、救护设备 32

十五、药品 32

第三节 导管室工作人员 32

一、组成 32

二、技能与职责 32

第六章 冠状动脉造影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3

第一节 适应证的发展与争鸣 33

第二节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现代适应证 35

一、用于诊断目的 35

二、用于治疗目的 35

三、用于评价目的 36

四、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适应证 36

第三节 禁忌证 37

第四节 适应证应注意点 37

一、条件与适应证 37

二、时机与适应证 37

第七章 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前准备 39

第一节 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必需的工作人员及职责 39

一、术者和助手 39

二、配合手术护士 39

三、心电监护技术员 39

四、X线技术员 39

第二节 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必需的设备及抢救药品 40

一、设备 40

二、药品 40

三、准备心脏临时起搏系统 40

第三节 术前讨论 40

第四节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有关的检查 40

第五节 术前用药及皮肤准备 41

第六节 和患者术前谈话 41

第七节 病人术前训练 41

第八节 办理同意手术的术前协议书 42

第九节 经治医师向导管室递送“冠状动脉造影申请单”,书写术前医嘱 42

第十节 保险 45

第八章 冠状动脉造影的操作 46

第一节 血管入路及方法 46

一、股动脉解剖 46

二、股动脉穿刺方法 46

三、桡动脉解剖 47

四、桡动脉穿刺法 48

五、建立动脉通道 48

第二节 注意事项 49

一、肝素问题 49

二、压力监测 50

三、心电监测 50

四、术前用药 50

五、术后护理 50

第三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导管操作技巧 50

一、冠状动脉造影的导管 51

二、右冠状动脉造影 51

三、左冠状动脉造影 54

第四节 其他导管的一些操作 58

第九章 桡动脉穿刺技术 60

第一节 桡动脉的解剖学基础 60

第二节 桡动脉造影的病例选择 60

一、适应证 60

二、绝对禁忌证 61

三、相对禁忌证 61

第三节 术前准备 61

第四节 桡动脉穿刺操作 61

第五节 注意事项 62

第六节 经桡动脉技术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63

第十章 冠状动脉的放射影像学 66

第一节 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及其与放射角度的相对关系 66

第二节 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66

第三节 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 72

一、左主干 72

二、左前降支动脉及分支 72

三、左回旋支动脉及其分支 78

第四节 冠状动脉分段 79

第五节 正常冠状动脉血管树评价 80

一、冠状动脉分布优势类型 80

二、左前降支动脉的长度 82

三、冠状动脉分布类型的临床意义 83

第十一章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断 84

第一节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概念和个体差异 84

第二节 冠状动脉造影片的阅读方法 85

第三节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 85

第四节 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 86

一、向心性狭窄 86

二、偏心性狭窄 86

三、局限性狭窄 87

四、管状狭窄 87

五、弥漫性狭窄 87

六、不规则狭窄 87

七、管腔闭塞 87

第五节 冠状动脉狭窄的划分 88

一、左主干狭窄 88

二、右冠状动脉开口或近开口狭窄 89

三、分叉处狭窄 89

四、成角狭窄 89

五、桥血管狭窄 90

六、不稳定狭窄(斑块) 90

第六节 冠状动脉造影其他异常所见 90

一、“瘤样”扩张 90

二、溃疡 91

三、钙化 91

四、夹层 91

五、血栓 92

六、气栓 93

七、痉挛 93

八、心肌桥压迫现象 93

九、皱褶 94

十、造影剂滞留(消失缓慢) 94

十一、侧支循环 94

第七节 冠状动脉血流 95

第十二章 桥血管病变的造影 96

第一节 冠状动脉旁路血管解剖 96

一、大隐静脉桥血管 96

二、内乳动脉 96

第二节 冠状动脉旁路血管造影导管选择和步骤 96

一、大隐静脉桥血管造影 96

二、内乳动脉造影 97

第三节 冠状动脉旁路血管造影投照体位 98

第十三章 心肌桥现象 99

第一节 心肌桥的概念及命名 99

第二节 心肌桥的分布和解剖学特点 99

第三节 心肌桥的发病机制 99

一、心肌桥对冠脉血流的影响 99

二、心肌桥与冠脉粥样硬化 100

第四节 心肌桥的诊断 100

一、心电图检查 100

二、冠脉造影 101

三、心脏核素检查 101

四、其他新技术 101

第五节 有症状心肌桥的治疗 101

一、药物治疗 101

二、介入治疗 102

三、手术治疗 102

第六节 心肌桥的预后 102

第十四章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103

第一节 冠脉侧支循环解剖分布 103

一、冠脉问侧支 105

二、冠脉内侧支 106

三、冠脉外侧支 107

第二节 单一冠脉阻塞侧支血管来源途径 107

第三节 冠脉侧支血管的变异性 108

第四节 冠脉侧支循环病理生理学及临床意义 108

一、侧支循环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109

二、侧支循环的评价方法和分级 111

三、冠状动脉侧支血管功能 111

第十五章 左心室造影 113

第一节 心脏解剖 113

第二节 左心室造影方法 113

一、造影导管的选择 113

二、导管操作方法 114

三、造影剂的注射部位 114

四、造影剂的注射量和注射速率 115

五、投照体位与投照技术 116

第三节 左心室造影图像的肉眼定性分析 116

一、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 116

二、心室壁肥厚 118

三、二尖瓣反流 118

四、左心室血栓 118

五、室间隔穿孔及室间隔缺损 118

第四节 左心室造影的定量分析 119

一、射血分数计算 119

二、左心室重量 120

三、左心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定量分析 120

第十六章 压力测定力曲线 123

第一节 压力测定原理 123

第二节 压力测定常见的伪差及误差 123

第三节 正常及异常的左心室、主动脉压力曲线 124

第四节 正常及异常冠脉压力曲线 126

第十七章 容易误诊误判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127

第一节 冠状动脉痉挛 127

第二节 心肌桥 127

第三节 左前降支动脉与第一对角支的混淆 128

第四节 开口部病变被造影导管所掩盖 129

第五节 右冠状动脉主干完全闭塞 129

第六节 开口部完全关闭致动脉消失 130

第七节 冠状动脉扭曲、扭结和皱褶 130

第八节 器质性狭窄误为冠状动脉痉挛 131

第九节 超选择造影 131

第十节 造影剂推注力量不足或不均衡 131

第十八章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记录方法 132

第一节 一般资料 132

第二节 病情简介 132

第三节 冠状动脉病变记录 132

第四节 冠状动脉血管段划分 132

第五节 左心室造影报告 133

第六节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报告单 133

第十九章 冠状动脉造影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137

第一节 分类 137

第二节 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并发症防治 137

一、死亡 137

二、急性心肌梗死及处理 138

三、持续心绞痛及处理 140

四、冠状动脉气体栓塞症及处理 140

五、心律失常及处理 141

第三节 非冠状动脉并发症及处理 142

一、过敏反应 142

二、低血压 143

三、血管迷走反应及处理 143

四、外周血管并发症 144

第二十章 特殊情况的冠状动脉造影术 149

第一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术 149

一、概念 149

二、指征 149

三、临床意义 149

四、紧急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 150

五、择期冠状动脉造影 151

六、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冠状动脉造影 151

第二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造影 151

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造影的适应证 151

二、左心室造影的意义 152

三、移植术后旁路血管造影注意事项及方法 152

四、近端吻合口 152

五、旁路移植血管体部 152

六、远端吻合口 153

七、内乳动脉旁路血管 153

八、移植血管血流情况分析与评价 153

第三节 左主干病变的冠状动脉造影术 154

一、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造影的危险性 154

二、非创伤性检查对左主干病变的预测和评价 154

三、左主干病变造影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 154

第四节 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的造影 155

第五节 特殊径路的冠状动脉造影 156

第二十一章 疑难冠状动脉造影的技巧 157

第一节 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造影技巧 157

一、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左右半月瓣联合部位之上的造影技巧 157

二、RCA开口于左冠窦偏前部位的造影技巧 157

三、LAD、LCX分别开口于主动脉根部的造影技巧 158

四、LCA开口异常的造影技巧 158

五、LCX起源于右冠窦的造影技巧 159

第二节 主动脉弓异常时冠状动脉造影的技巧 160

第三节 降主动脉及髂动脉扭曲的造影技巧 160

第四节 旁路移植血管的造影技巧 160

一、大隐静脉移植血管造影的技巧 160

二、内乳动脉移植血管造影的技巧 161

第二十二章 冠状动脉造影中的药物试验 162

第一节 麦角新碱激发试验 162

第二节 硝酸甘油试验 163

第三节 乙酰胆碱激发试验 164

第四节 过度换气加静脉滴注碱性药物试验 164

第五节 冠脉内罂粟碱的应用 164

第六节 冠脉内腺苷/ATP的应用 164

第七节 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 164

第二十三章 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后处理 166

第一节 动脉通路的处理 166

第二节 完成术后记录及手术记录 167

第三节 术后主要监测内容及处理 167

第四节 术后饮食指导 168

第五节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周手术期护理 168

第二十四章 冠状动脉造影对特殊类型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 170

第一节 X综合征 170

第二节 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 171

第三节 冠状动脉瘘 171

第四节 川崎病 172

第五节 其他冠状动脉炎 173

第六节 心尖部心肌收缩障碍综合征 173

第二十五章 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 176

第一节 在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局限性 176

第二节 对冠状动脉病变斑块性质和形态学特征的局限性 176

第三节 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心肌缺血的局限性 177

第四节 指导临界病变处理的局限性 178

第五节 指导介入治疗的局限性 179

第六节 其他方面的局限性 180

第七节 影响冠状动脉造影精确性的因素 180

第二十六章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的客观评价 182

第一节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绞痛 182

一、冠状动脉造影的局限性 182

二、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绞痛 182

三、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183

第二节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慢性胸痛 183

第三节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胸痛 186

第二十七章 心导管医师培训及培训要求 188

第一节 心导管医师培训 188

一、诊断性心导管术手术过程培训 189

二、诊断性导管培训的最少例数及培训时间 190

三、介入治疗手术培训 192

四、最少手术例数及受训时间要求 192

五、非血管造影介入图像术 193

第二节 心脏介入医师再教育问题 193

一、诊断性介入手术的再教育 193

二、介入培训的再教育 193

第三节 培训的导管室要求 194

第二十八章 常用无创检查冠心病的方法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比较 195

第一节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195

一、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局限性 195

二、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同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195

三、心电图潘生丁试验诊断冠心病同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196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扫描诊断冠心病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196

一、心肌灌注显像 196

二、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评价 196

三、放射性核素心脏功能测定 197

四、PET心脏显像 197

第三节 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198

一、静息状态下的室壁运动 198

二、负荷超声心动图 199

三、心肌超声造影显像 201

四、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201

五、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 201

第四节 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 202

第五节 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的比较 203

第二十九章 有关造影剂的若干问题 205

第一节 造影剂的发展简史 205

第二节 造影剂的分类及特性 205

第三节 造影剂的生物学安全性 206

一、造影剂反应的类型及机制 206

二、造影剂不良反应的临床分级 207

第四节 冠状动脉造影中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207

第五节 不良反应的预防 208

一、过敏试验 208

二、高危人群的识别 209

三、造影剂的选择 209

四、造影剂剂量 209

五、适当的血容量 210

六、术中心电监护 210

七、术前预防性用药 210

第六节 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处理 210

一、造影剂不良反应的识别 210

二、过敏反应的处理 210

三、心脏不良反应的处理 210

四、造影剂诱发的肾病 211

第七节 理想的造影剂 211

第三十章 心导管室工作常规和放射保护制度 212

第一节 心导管室的设置 212

一、位置 212

二、设施 212

三、布局 212

四、造影间的设施 212

五、X线机的要求 213

第二节 导管室的管理 213

一、无菌管理 213

二、安全管理 214

三、物资管理 214

第三节 导管室的规章制度 214

一、一般规则 214

二、病员入室规则 215

三、工作人员一般规则 215

四、参观制度 215

五、安全制度 215

六、清洁制度 216

七、保管制度 216

第四节 导管室的消毒隔离原则 216

一、器械物品的消毒 216

二、室内空气消毒 217

三、手术区皮肤的消毒 217

第五节 导管室的无菌技术常规 218

、无菌操作原则 218

二、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方法 218

三、无菌单的铺置 218

四、手的消毒 218

五、穿无菌手术衣方法 219

六、戴无菌手套方法 219

第六节 导管室各级人员职责 219

一、导管室主任职责 219

二、导管室主任(副主任)医师职责 219

三、导管室主治医师职责 220

四、导管室住院医师职责 220

五、导管室护士长职责 220

六、导管室主管护师职责 220

七、导管室护师职责 220

八、导管室护士职责 221

九、导管室放射性技师职责 221

十、导管室监测技师职责 221

第七节 冠状动脉造影的配合 221

一、巡回护士的工作程序 221

二、辅助护士的工作程序 222

三、监测技师工作程序 222

四、放射技师工作程序 222

第八节 导管室的物品准备 222

一、布类 222

二、器械 223

三、导管材料 223

四、设备、抢救物品 223

五、药品 223

第九节 放射保护制度 224

一、X线防护的意义 224

二、防护物质 225

三、对机房防护的要求 225

四、X线机的要求 226

五、放射工作者的防护 226

第三十一章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技术 227

第一节 血管内超声显像的仪器和操作方法 227

一、图像处理系统 227

二、超声导管 227

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操作方法 228

第二节 图像的判断 228

一、血管内超声图像的定性分析 228

二、IVUS图像的定量测定 229

第三节 血管内超声的临床应用 230

第四节 血管内超声的局限性与安全性 232

一、血管内超声的局限性 232

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安全性 233

第三十二章 冠状动脉内镜 234

第一节 冠状动脉内镜的结构及装置 234

第二节 操作方法 234

第三节 冠状动脉内镜的特点 235

第四节 冠状动脉病变的内镜所见 235

第五节 各种冠心病的冠状动脉内镜所见 237

第六节 冠状动脉内镜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39

第七节 冠状动脉内镜技术与新的介入治疗方法结合 241

第八节 结论及展望 241

第三十三章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技术 242

第一节 多普勒血流测定的原理和仪器 242

第二节 多普勒血流测定检查方法 243

第三节 多普勒血流参数 244

第四节 临床应用 245

第五节 局限性和安全性 246

第三十四章 冠状动脉内压力测量技术 248

第一节 冠状动脉血流测定的理论基础 248

一、冠状动脉循环系统 248

二、心肌血流量的调节 249

三、流量储备的概念 249

第二节 冠状动脉压力测量和流量储备分数 250

一、跨狭窄压力阶差 250

二、流量储备分数 251

第三节 冠状动脉压力测量方法 253

一、压力导丝 253

二、压力导丝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 253

三、最大充血相的诱发 253

第四节 冠状动脉流量测量的临床应用 254

一、FFR的定义和正常值 254

二、临界值和可靠性 254

三、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对策的选择 255

四、评价介入治疗即刻和远期疗效 255

五、评价侧支循环血流量 256

六、特殊状态下FFR的应用 257

七、压力导丝及FFR测量的安全性 257

第五节 结论与展望 258

第三十五章 冠心病存活心肌核素显像检测技术及临床意义 259

第一节 心肌灌注显像 259

一、显像原理 259

二、常用显像剂 259

三、常规显像类型和方法 259

四、介入试验 260

五、图像分析 261

六、临床应用与评价 263

第二节 心肌代谢显像 265

一、18F-FDG心肌代谢显像 265

二、11C-棕榈酸心肌代谢显像 266

三、123I-BMIPP 266

四、11C-乙酸 266

五、临床应用与评价 266

第三节 心肌乏氧显像 268

一、显像原理及显像剂 268

二、临床应用及评价 268

第三十六章 多层螺旋CT(MS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69

第一节 冠状动脉MSCT技术简介 269

第二节 MSCT显示冠状动脉变异和畸形的临床应用 269

一、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269

二、冠状动脉瘘 270

三、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 271

第三节 MSCT在冠状动脉瘤和夹层诊断中的价值 271

一、冠状动脉瘤 271

二、冠状动脉夹层 272

第四节 MS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的价值 273

一、冠状动脉狭窄 273

二、冠状动脉斑块 274

第五节 MSCT在冠心病介入(支架)治疗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275

第三十七章 动脉止血装置的应用 276

第一节 机械按压 276

第二节 血管闭合器 276

一、胶原蛋白介导的血管闭合装置 276

二、缝合介导的装置 279

三、修补技术 281

四、其他装置 281

第三节 动脉闭塞装置的选择 283

第四节 并发症 284

一、感染 284

二、血管栓塞 284

三、其他并发症 284

附录 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质量审核 285

参考文献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