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奥古斯特·孔德 1798—1857 1
一、学说 2
研究方法 4
人类进步法则 5
科学层次 7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8
规范学说 11
二、生平 12
与圣西门合作 14
三、学术背景 18
进步的传统 19
秩序的传统 20
自由主义传统 22
圣西门的影响 24
学术竞争的结果:孔德和凯特尔 25
四、社会背景 25
概况 26
孔德一代人——“世纪病” 28
科学的曙光 29
没有同盟者的孔德 31
寻找听众 32
五、结语 35
第二章 卡尔·马克思 1818—1883 37
一、学说 38
一般学说 38
阶级理论 42
异化 45
知识社会学 47
社会变迁的动力学 49
结束语 51
二、生平 51
成为一名青年黑格尔派 53
在巴黎的日子:成为社会主义者 54
训练期的结束 56
第一国际的建立 58
三、学术背景 61
发展的思想 61
异化的思想 63
完善的思想 64
整体的思想 65
对同时代人思想的吸收 65
四、社会背景 69
概况 69
家庭背景和早期伙伴 70
工人阶级听众 73
孤独和双重边缘感 75
五、结语 78
第三章 赫伯特·斯宾塞 1820—1903 79
一、学说 80
增长、结构、分化 81
社会类型: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83
单线的还是多线的进化 86
功能主义 87
个人主义和有机体学说 87
不干涉主义和适者生存 89
客观性的障碍 90
二、生平 91
在伦敦的岁月 92
成功的作家 94
三、学术背景 95
学历 95
同时代人的影响 98
四、社会背景 100
概况 100
个人背景 104
朋友和同盟者 106
社会环境 108
听众和要求 109
五、结语 113
第四章 埃米尔·涂尔干 1858—1917 115
一、学说 116
一般方法 116
个人与社会 119
宗教社会学 122
知识社会学 125
功能分析 126
二、生平 127
学术生涯 129
涉足公众事务 131
三、学术背景 132
法国学术史渊源 132
同时代人的影响 135
法国之外的影响 137
四、社会背景 139
概况 139
个人背景 143
收罗门徒寻找听众 145
影响方式 149
五、结语 153
第五章 格奥尔格·西美尔 1858—1918 155
一、学说 156
形式社会学 158
社会类型 160
西美尔社会学中的辩证法 161
数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64
西美尔关于现代文化的矛盾观点 166
略述货币哲学 169
二、生平 170
学院的局外人 172
讲台上的艺术家 173
写作生涯 174
三、学术背景 176
达尔文和斯宾塞的追随者 176
康德的影响 177
最后阶段:生机论哲学 178
四、社会背景 179
概况 179
西美尔的两种听众 183
五、结语 190
第六章 马克斯·韦伯 1864—1920 191
一、学说 192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价值关联 193
理想类型 196
因果性和或然性 198
权威类型 199
理念的功能 200
阶级、地位、权力 201
官僚制 202
理性化与除魅 204
二、生平 205
在父亲家中 206
早期学术生涯 208
才华横溢 210
典范的道德家 211
三、学术背景 213
韦伯和唯心主义遗产 213
韦伯与德国历史主义和社会学 216
两个重要影响:尼采和马克思 218
四、社会背景 219
家庭关系网 220
公共舞台 221
学者 224
五、结语 226
第七章 索尔斯坦·凡勃伦 1857—1929 227
一、学说 228
一般方法 229
对竞争的剖析 232
知识社会学 234
功能分析 236
社会变迁理论 237
二、生平 239
边际性的挪威移民 239
边际性的学生 241
边际性的大学教师 242
边际性的自由职业者 249
三、学术背景 253
贝拉米、马克思和进化论的影响 253
受益于实用主义 256
四、社会背景 257
概况 257
一个边际人 259
凡勃伦的听众和同盟者 262
五、结语 265
第八章 查尔斯·霍顿·库利 1864—1929 267
一、学说 268
镜中之我 268
社会有机观点 270
初级群体 270
社会学方法 272
社会过程 273
制度分析 274
二、生平 275
安阿伯的贤人圣子 277
三、学术背景 279
鲍德温和詹姆斯的影响 281
四、社会背景 283
库利的学术环境和他的听众 285
库利的遗产 289
五、结语 290
第九章 乔治·赫伯特·米德 1863—1931 293
一、学说 294
社会中的自我 295
自我的产生 296
“主我”和“宾我” 299
铺路人米德 301
二、生平 302
米德在芝加哥 304
三、学术背景 308
新教和边疆传统 309
进化论 309
德国唯心主义 310
在实用主义者中间 312
四、社会背景 312
米德的听众和同事 315
五、结语 316
第十章 罗伯特·埃兹拉·帕克 1864—1944 317
一、学说 318
集体行为和社会控制 319
四种主要的社会过程 320
社会距离 321
社会变迁 323
生物秩序和社会秩序 324
自我和社会角色 325
二、生平 327
帕克——新闻记者和哲学学生 328
帕克——社会活动家 329
帕克的学术生涯 330
三、学术背景 332
德国社会科学的影响 333
进化论和欧洲大陆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335
四、社会背景 336
20世纪初的芝加哥社会学 338
大学生涯 340
五、结语 342
第十一章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 1848—1923 343
一、学说 344
逻辑性行动与非逻辑性行动 345
剩余物和派生物 347
两种非逻辑性理论 350
主观愿望和客观结果 351
狮子与狐狸 351
精英论和精英循环 352
团体的和有益于团体的社会利益 355
小结与评价 356
二、生平 357
从商与官场失意 358
迟来的学术生涯 359
三、学术背景 361
马基雅维里的继承者 362
进化论和实证主义的影响 363
莫斯卡和马克思的影响 365
四、社会背景 367
概况 367
帕累托的同事与听众 371
帕累托在美国的影响 375
五、结语 378
第十二章 卡尔·曼海姆 1893—1947 379
一、学说 380
知识社会学 380
计划重建理论 387
二、生平 391
布达佩斯的学术环境 391
在英国的岁月 395
三、学术背景 397
马克思主义和历史主义 399
格式塔心理学、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 400
黑格尔的影响 402
转向实用主义 403
四、社会背景 404
在匈牙利 404
20年代的德国社会 405
30年代的英国社会 407
五、结语 409
第十三章 皮季里姆·亚历山德罗维奇·索罗金 1889—1968 411
一、学说 412
概述 412
社会和文化观综述 413
知识社会学 416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419
社会哲学 422
二、生平 423
从肖像画家到职业革命家 424
圣彼得堡的学生和学者 426
革命和革命以后 429
在美国的最初年代 432
哈佛时期 433
三、学术背景 438
民粹主义思想:赫尔岑、拉夫罗夫和米哈伊洛夫斯基 438
达尼列夫斯基和反单线发展观 441
圣彼得堡大学的老师和同事 443
四、社会背景 447
一场夭折的革命 447
终身孤独的科米人 448
生活在美国的孤独者 450
五、结语 452
第十四章 威廉·伊萨克·托马斯 1863—1947 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 1882—1958 455
一、学说 456
《波兰农民》——一个里程碑 457
《波兰农民》一书的理论基础 457
对于人类行动者的分类 461
威廉·伊萨克·托马斯——从人种史学家到社会心理学家 464
托马斯的情境分析 465
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从哲学家到社会学家 468
兹纳涅茨基的知识社会学 472
二、生平 475
威廉·I.托马斯 475
兹纳涅茨基 481
三、学术背景 486
威廉·I.托马斯 486
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 490
四、社会背景 494
威廉·I.托马斯 494
弗洛里安·兹纳涅茨基 496
五、结语 502
第十五章 美国社会学理论的新动向 503
一、功能分析的兴起和它的主导地位 503
社会学的一个新途径 504
乔治·霍曼斯 507
罗伯特·默顿 507
金斯利·戴维斯 509
威尔伯特·穆尔和罗宾·威廉斯 509
马里恩·利维 510
20世纪50年代的哈佛大学 510
帕森斯的新方向 510
二、微观社会学和冲突论的复苏 513
交换论 513
符号相互作用论 515
戏剧分析 516
标签论 518
“冲突论” 519
三、结语 522
参考文献 523
近期新加参考文献 526
专有名词索引 528
译后记 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