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义范畴的产生 1
一 义范畴溯源 1
二 《尚书》《诗经》之义 4
三 《诗经》《尚书》《左传》之威仪 10
四 《左传》《国语》之义 15
第二章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义思想 26
一 义之与比——自我裁制之义 26
二 君子喻于义——修己之义 31
三 依民之所利而利之——治民之义 37
第三章 先秦儒家的义思想 46
一 孟子根于人性、养气辨利之仁义 46
二 荀子循理明分遂欲之礼义 65
三 《易传》相为得宜俱利之义 74
第四章 先秦其他诸子的义思想 78
一 墨子尚利尚同之义 78
二 后期墨家以利为义、志功并重之义 81
三 老庄与天道、自然、人性对立之义 84
四 韩非恃势尚法非儒的人主之义 89
五 《管子》礼、法并用的牧民之义 95
第五章 汉代的义思想 101
一 陆贾除暴政、惜民力的无为之仁义 101
二 贾谊民本、德之理的义思想 109
三 董仲舒的“正我”之义 119
四 《盐铁论》的义思想 135
五 扬雄、王充的义思想 140
第六章 魏晋隋唐时期的义思想 152
一 傅玄尊儒尚信之义 152
二 玄学家的义思想 157
三 王通的弃利胜欲得天理之义 168
四 《贞观政要》的义思想 172
五 韩愈的义思想 179
第七章 两宋时期的义思想 186
一 周敦颐的义与“立人之道” 186
二 程颢、程颐的“理欲”与“集义” 194
三 朱熹的“义者,人之性” 209
四 陈亮的“义利双行” 222
五 张轼的“宜之理在义” 234
六 陆九渊的“志于义则行在义” 240
第八章 元明时期的义思想 248
一 许衡论“合宜之义” 248
二 刘因论“义当闲适” 251
三 王阳明的“心得其宜谓之义” 254
四 王艮的淮南格物与明哲保身 262
五 高拱的义利之分与义利之辨 269
六 李贽的谋利方可正义 273
第九章 清代前期的义思想 282
一 黄宗羲的“功到成处便是有德” 282
二 王夫之的义利与理欲 289
三 颜李学派的义观念 302
四 戴震的人性与理义 309
第十章 近代的义思想 319
一 社会思潮的激荡与“重利轻义”思想的提出 319
二 梁启超的“义者,我也” 332
三 严复的“新民德”与“义利合” 340
四 蔡元培对传统“义利观”的评价 348
余论 “义”范畴的现代诠释与转型 355
一 义与儒学的现代困境 355
二 “义”范畴的现代诠释与转型 359
主要参考文献 367
后记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