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学习型城市的内涵及特征 1
一、学习型城市的内涵 1
二、学习型城市的特征 2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社会历史背景 8
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8
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 9
三、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 10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意义 11
一、创建学习型城市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12
二、创建学习型城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14
三、创建学习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由之路 16
四、创建学习型城市是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根本途径 18
第四节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基础、目标和原则 20
一、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基础 20
二、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 24
三、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本原则 26
第五节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途径 28
一、转变学习观念 28
二、确定创建目标与实施步骤 29
三、健全学习体系 29
四、创建学习型组织 31
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32
六、营造学习氛围 32
七、形成运行保障机制 33
八、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33
第六节 国内外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的概况 34
一、国外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形成及其演变 34
二、国外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概况 44
三、国内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的概况 50
第一章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终身教育体系第一节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工程 56
一、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56
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57
第二节 构建学习型城市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 61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61
二、建立科学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63
三、改革现行教育制度 64
四、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67
五、改进学习方式方法 70
六、形成终身教育的法制保障 73
第二章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第一节 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内涵、形态与特征 77
一、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内涵 78
二、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主要形态 78
三、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特征 81
第二节 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作用 84
一、强化学习理念 85
二、搭建学习平台 86
三、营造学习氛围 87
四、催化学习效果 88
第三节 创设学习实践活动载体的原则 89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90
二、科学有效的原则 92
三、创新发展的原则 93
四、简便实用的原则 95
第三章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城市文化 97
第一节 学习型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形态 97
一、文化和城市文化释义 97
二、学习型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形态 102
第二节 学习型城市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109
一、城市文化化的舆论导向和推动力量 109
二、学习型公民素质培育的智力支撑和教育启迪 111
三、城市知识信息传播的精神动力和价值牵引 112
四、城市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思想保证和动力来源 113
第三节 学习型城市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114
一、学习型城市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14
二、学习型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118
三、学习型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22
第四节 学习型城市文化建设的措施和要求 124
一、培育城市文化的环境品质 124
二、营造城市共享的文化氛围 128
三、创新城市共享的文化载体 130
四、培育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 134
五、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 136
第四章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学习型产业第一节 学习型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141
一、学习型产业的内涵、范围与分类 141
二、学习型产业的特征 144
第二节 学习型产业产生发展的必然性 145
一、学习型产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45
二、我国城市培育发展学习型产业的有利因素 147
三、学习型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 149
第三节 发展学习型产业的意义 150
一、有助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150
二、有助于提高城市经济总量 150
三、有助于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151
第四节 发展学习型产业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对策 152
一、发展学习型产业的思路和重点 152
二、发展学习型产业的主要对策 155
第五章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工作运行与保障第一节 创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内涵、特征和作用 159
一、创建工作运行机制的内涵和特征 160
二、创建工作运行机制的作用 162
第二节 创建工作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163
一、建立“一把手”责任制 164
二、建立领导机构 165
三、建立管理协调机构 166
第三节 创建工作运行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167
一、创建工作运行的主要内容 167
二、创建工作运行的基本要求 179
第四节 创建工作的运行保障机制 183
一、思想发动机制 183
二、党群结合机制 186
三、激励约束机制 187
四、投入保障机制 190
五、考核评估机制 192
六、资源共享机制 194
七、人才保证机制 198
八、立法保障机制 202
第六章 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评估认证 205
第一节 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内涵、特征及种类 205
一、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内涵与特征 205
二、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种类 207
第二节 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意义 210
一、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理论意义 210
二、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实践意义 212
第三节 学习型城市评估认证的原则 213
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213
二、过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 214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215
第四节 学习型城市评估的依据 216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216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 217
三、学习型城市的理论 217
第五节 学习型城市评估的主要内容与程序 219
一、评估认证的体系框架 219
二、评估指标及其标准分值设计 220
三、评估、认证的方法与程序 236
第七章 学习型组织 239
第一节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类型与特征 239
一、学习型组织的内涵与类型 239
二、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240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意义 243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43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244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提高组织整体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245
第三节 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原则 246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指导思想及其思想基础 246
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目标 247
三、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基本原则 248
第四节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主要途径及其要求 251
一、树立全新学习理念 251
二、领导干部高度重视 252
三、深化、完善学习型组织建设,实现“两型”的有机结合 253
四、形成浓厚创建氛围 255
五、改进组织学习方式 256
六、创新学习实践载体 258
七、典型引路加强引导 259
八、分层分类指导创建 260
九、加强组织的文化建设 261
十、建立长效创建机制 263
第五节 学习型组织的考核评估 267
一、学习型组织考核评估的意义及原则 267
二、考核评估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共性要求和程序 268
第八章 学习型党组织 272
第一节 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与特征 272
一、学习型党组织的内涵 272
二、学习型党组织的特征 275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意义 279
一、有助于我们党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 279
二、有助于提高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281
三、有助于我们党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 283
四、有助于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 283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与原则 284
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 284
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原则 288
第四节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措施及其要求 290
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措施 290
二、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 293
第九章 学习型机关 295
第一节 学习型机关的内涵与特征 295
一、学习型机关的内涵 295
二、学习型机关的特征 296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意义 298
一、有助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98
二、有助于创建学习型城市 300
三、有助于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质与创新能力 301
四、有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302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目标与原则 304
一、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目标 304
二、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原则 308
第四节 创建学习型机关的主要措施及其要求 310
一、强化领导 精心组织 310
二、制订计划 稳步实施 311
三、深入发动 营造氛围 311
四、搭建平台 建立载体 312
五、领导带头 率先垂范 313
六、典型引路 整体推进 313
七、健全制度 完善机制 314
第十章 学习型企业 315
第一节 学习型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315
一、学习型企业的内涵 315
二、学习型企业的特征 316
三、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意义 318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标和原则 319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指导思想 319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标 320
三、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原则 321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措施要求和评估认证 322
一、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要求 322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的主要措施 323
三、学习型企业的评估认证 328
第十一章 学习型社区 333
第一节 学习型社区的内涵与特征 333
一、学习型社区的内涵 333
二、学习型社区的特征 334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意义 337
一、创建学习型社区有助于形成学习型社会 337
二、创建学习型社区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339
三、创建学习型社区有助于创新社区管理 341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总体目标与原则 342
一、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总体目标 342
二、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原则 343
第四节 创建学习型社区的主要措施及其要求 344
一、建立创建工作的领导体制 344
二、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346
三、整合社区的学习资源 347
四、发展社区教育 349
五、设计学习实践活动载体 352
六、形成同创共建的机制 352
七、构建社区内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网络 353
八、形成因地制宜的创建特色 355
第十二章 学习型村镇 356
第一节 学习型村镇的内涵、特征和创建意义 356
一、学习型村镇的内涵和特征 356
二、创建学习型村镇的战略意义 357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村镇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362
一、创建学习型村镇的指导思想 362
二、创建学习型村镇的总体目标 362
三、创建学习型村镇的原则 364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村镇的主要措施 365
一、建立组织机构 健全保障机制 365
二、明确操作主体 落实“三个到位” 367
三、加强科普工作 提高农民素质 369
四、整合学习资源 创新学习载体 371
五、培育学习典型 加强组织管理 374
第十三章 学习型家庭 377
第一节 学习型家庭的内涵、要素与特征 377
一、学习型家庭的内涵 377
二、学习型家庭的要素 379
三、学习型家庭的特征 382
第二节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重要意义 385
一、形成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85
二、成为高效工作、科学工作的前提 386
三、奠定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 386
第三节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87
一、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指导思想 387
二、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原则 388
第四节 创建学习型家庭的主要措施 390
一、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90
二、培育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氛围 392
三、开展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式学习 393
四、引导孩子全面提高素质 394
五、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395
六、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396
七、搞好有特色学习型家庭的评价 397
八、形成学习型家庭的长效创建机制 398
主要参考文献 401
后记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