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语言的感知、理解与产生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桂诗春编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5513220
  • 页数:38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导论 1

1.1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1

1.1.1 语言和言语 1

1.1.2 心理过程 2

1.1.3 认知基础 3

1.2 为什么要研究心理语言学 6

1.2.1 科学的探究 6

1.2.2 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应用有着十分诱人的前景 6

1.2.3 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对其他科学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6

1.3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简史 7

1.3.1 胚胎期 7

1.3.2 孕育期 9

1.3.3 成长期 17

1.4 小结 22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4

2.1 基本原则 25

2.1.1 抽象分析的原则 25

2.1.2 可计算性的原则 26

2.1.3 信息处理的原则 29

2.2 实验方法 33

2.2.1 潜伏性数据 34

2.2.2 眼睛固视 35

2.2.3 口头报告 37

2.2.4 双耳试验 38

2.2.5 再现 39

2.3 建立理论的方法 40

2.3.1 扣除法 40

2.3.2 信息处理分析 42

2.3.3 计算机模拟 43

2.3.4 不确定性问题 47

2.4 统计手段 48

2.4.1 常模的建立 49

2.4.2 抽样的原理 50

2.4.3 控制的原理 52

2.4.4 无差别假设 54

2.5 小结 57

第三章 认知与语言的神经基础 59

3.1 神经系统 59

3.1.1 神经元 60

3.1.2 信息的神经表征 61

3.1.3 认知元的假设 62

3.1.4 认知的发展模式 64

3.2 大脑的组织 65

3.2.1 左右两半球 66

3.2.2 言语中枢 67

3.3 视觉系统 69

3.3.1 视觉细胞的神经编码 70

3.3.2 马尔的研究 71

3.4 小结 72

第四章 知觉与注意 74

4.1 感觉记忆 74

4.1.1 视觉记忆 74

4.1.2 听觉记忆 76

4.2 注意与感觉信息处理 76

4.2.1 注意的模式 76

4.2.2 自动化 81

4.2.3 数据与资源限制 82

4.3 型式识别 83

4.3.1 模块匹配模式 83

4.3.2 特征分析 85

4.4 格式塔组织原则 86

4.5 注意与型式识别 89

4.6 语境与型式识别 91

4.7 小结 93

第五章 知识表征 95

5.1 以知觉为基础的知识表征 95

5.1.1 空间与线性表征 95

5.1.2 心理表象 97

5.1.3 模拟数量比较 99

5.1.4 表象与心理图画 101

5.1.5 线性排列 102

5.2 以意义为基础的知识表征 105

5.2.1 言语信息的记忆 105

5.2.2 视觉信息的记忆 107

5.2.3 知识的储存 109

5.2.4 命题表征 111

5.2.5 图式 117

5.3 程序性知识 124

5.3.1 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 124

5.3.2 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的相互作用 125

5.3.3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126

5.4 小结 129

第六章 知识的习得和提取 132

6.1 记忆结构 132

6.1.1 短时记忆 132

6.1.2 长时记忆 134

6.1.3 平行与系列处理 136

6.1.4 记忆的ACT理论 138

6.2 陈述性知识的习得与记忆 139

6.2.1 新陈述性知识的习得 139

6.2.2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立 141

6.2.3 增添 142

6.2.4 组织 145

6.3 程序性知识的习得 148

6.3.1 型式识别与动作一次序程序 148

6.3.2 型式识别程序的习得 149

6.3.3 动作一次序程序的习得 155

6.4 小结 160

第七章 语言和通信 162

7.1 信息与信息量 163

7.1.1 什么是信息 163

7.1.2 信息的定量表示 166

7.2 通信中的言语听辨 170

7.2.1 连续性与离散性事件 170

7.2.2 信道容量 172

7.2.3 言语听辨的肌动论 173

7.2.4 通信中的干扰 177

7.3 语言结构的概率 179

7.3.1 言语听辨及其发生的概率 179

7.3.2 马尔可夫过程 186

7.4 小结 191

第八章 语言模式与语法分析器 193

8.1 转移网络 194

8.1.1 有限状态自动机 194

8.1.2 词组结构分析器 197

8.1.3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202

8.2 扩充转移网络 205

8.2.1 转换语法 205

8.2.2 扩充转移网络 209

8.3 以意义为基础的语法分析器 218

8.4 小结 222

第九章 意义及其理论 224

9.1 辨认词的模式 225

9.1.1 试验成果 225

9.1.2 词汇发生模式 228

9.1.3 检索模式 229

9.1.4 问题与发展 231

9.2 什么是意义 237

9.2.1 “意义”的意义 237

9.2.2 语义学的范围 239

9.3 词的意义 240

9.3.1 特征理论 241

9.3.2 语义网络 246

9.3.3 原型理论 248

9.3.4 程序语义学 250

9.4 句子意义 253

9.4.1 逻辑语义学 253

9.4.2 语用理论 259

9.5 小结 268

第十章 语言理解 271

10.1 言语听辨过程 271

10.1.1 孤立声音的听辨 272

10.1.2 连续性言语的听辨 282

10.2 意义建立过程 283

10.2.1 句法和意义分析在什么时候进行 284

10.2.2 语言理解系统是如何组织的 286

10.2.3 对语言理解系统的结构的实验研究 287

10.2.4 语篇的理解 296

10.3 使用过程 314

10.3.1 使用过程是怎样组织的 314

10.3.2 断言的保存 315

10.3.3 是/否问句的回答 319

10.3.4 特殊(Wh-)问句的回答 325

10.3.5 指令的执行 326

10.3.6 间接的使用过程 329

10.4 小结 333

第十一章 语言产生 337

11.1 语言产生的研究方法 338

11.1.1 失语症 339

11.1.2 言语失误 340

11.1.3 口吃和停顿 341

11.2 制定计划阶段 341

11.2.1 语篇计划 343

11.2.2 句子计划 348

11.2.3 句子成分计划 358

11.3 建立结构阶段 362

11.3.1 生成的产生式系统 362

11.3.2 制定计划、建立结构和执行计划 364

11.4 言语的执行阶段 372

11.4.1 失言 373

11.4.2 发音程序的编制 374

11.4.3 词的形成和表现 377

11.4.4 节奏和时间 379

11.4.5 发音程序的执行 380

11.5 小结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