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树木盆景创作知识 10
岭南树木盆景创作基础知识 10
构图、截桩、造型 12
怎样确定截桩高度 13
利用树桩固有形态美造型 14
树木盆景创作中的宜、忌 16
主从关系在桩景中的合理运用 20
第2章 势 22
造型的重点——势 22
势在整体大效果中的作用 22
势的表现形式 22
势的形态特征 24
势与力的关系 24
取势与造势 24
空白与势的关系 25
结顶与势的关系 26
第3章 优秀造型枝的运用、培育、组合树桩的个性与造枝 28
飘枝在桩景造型中的合理运用 29
飘枝的造型与培育 30
探枝在桩景造型中的合理运用 31
探枝的造型与培育 32
拖枝在桩景造型中的合理运用 33
拖枝的造型与培育 34
跌枝、泻枝在桩景造型中的合理运用 35
跌枝的造型与培育 37
从自然界中看盆景优秀造型枝的组合 38
第4章 树桩盆景造型形式的探索直干式的造型探索 40
斜干式的造型探索 41
曲干式的造型探索 42
卧干式的造型探索 43
水影式的造型探索 45
古榕式的造型探索 46
实例分析 47
单干大树型造型探索 49
双干大树型造型探索 50
三干大树型造型探索 51
一本多干大树型造型探索 52
一本双干式的造型探索 53
一本三干式的造型探索 54
一本多干丛林式的造型探索 55
连根丛林式的造型探索 56
悬崖式的造型探索 57
半悬崖式的造型探索 57
大悬崖式的造型探索 58
挂壁式悬崖的造型探索 59
挂钩式悬崖的造型探索 60
捞月式悬崖的造型探索 61
倒挂抬头悬崖式的造型探索 62
飘枝半悬崖式的造型探索 63
双干悬崖式的造型探索 64
探枝悬崖式的造型探索 65
三干飘枝半悬崖式的造型探索 67
文人树的造型探索 68
逆风式盆景的造型探索 69
以根代干式的造型探索 71
异形桩的造型探索 73
石上树式的造型探索 74
附石式的造型探索 75
神枝、舍利干式的造型探索 76
第5章 作品造型实例详解 78
山石榴《醉邀明月》成型轨迹 78
雀梅《傲骨欺风》成型轨迹 80
榆树附石《舞青龙》成型轨迹 82
福建茶附石《凌空飞渡》成型轨迹 84
福建茶《清影摇风》成型轨迹 86
山松《龙起云骧》成型轨迹 88
雀梅《浩气》成型轨迹 90
雀梅《纤夫》成型轨迹 93
雀梅《金龙起蛰》成型修剪轨迹 94
簕杜鹃《追月》成型轨迹 96
雀梅《望春》成型轨迹 98
金银花《堆金叠翠》成型轨迹 100
九里香《激冰飞歌》成型轨迹 102
簕杜鹃《有容乃大》成型轨迹 104
第6章 怎样进一步提高作者的造型能力如何发挥岭南树木盆景中剪、蓄的最大功用 108
枝线的力度美 108
枝线的节奏美、韵律美 110
枝线的空间美 112
传统与创新 114
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114
创新的方向 115
创新的内容 117
如何解决盆景实物与盆景照片的视觉差问题 120
投影、透视的概念 120
平面图与透视图的关系 122
视点不同透视图也不相同 123
枝线方位变化后的透视 124
布枝的平面表现方法 125
小结 126
第7章 树木盆景的赏析 128
树木盆景赏析的特点、差异性 128
树木盆景的内涵、意蕴 128
树木盆景赏析中的批判性 129
树木盆景赏析的标准 129
如何赏析树木盆景 129
总的赏析原则 129
具体赏析细则 130
第8章 作品赏析 132
看命题创作的全过程——赏黄光伟的雀梅盆景《登高望远》 132
有目的、有追求,才有创意——赏赵士湛簕杜鹃盆景《追月》 133
宁心净目 神清气爽——赏冯龙生两面针盆景《吹萧引凤》 134
天然弃雕饰——赏赵士湛山格木盆景《踏春行》 135
雄劲矮霸 勃勃生机——赏赵士湛雀梅盆景《拂云擎天》 136
浓妆淡沫总相宜——赏林炳山橘盆景《长相依》 137
活用桩材 平中见奇——赏蔡英杰九里香盆景《蟾宫桂影》 138
龙腾虎跃 气壮山河——赏李国兴雀梅盆景《云崖虎跃》 139
峥峥铁骨 欺霜傲雪——赏杨汉连雀梅盆景《铁骨峥峥》 140
独具匠心 小中见大——赏陈尉豪雀梅盆景《鹤舞燕翔》 141
年功——作品成熟的标记——赏江锦荣福建茶盆景《迎客》 142
巨榕礼赞——赏黄家乐盆景《古榕》 143
英姿勃发 意境高远——赏叶铭煊榕树盆景《古木雄风》 144
师古而不泥古——赏袁欧明雀梅盆景《幽谷揽胜》 145
花繁锦绣 喜庆吉祥——赏陈志就两面针盆景《大吉大利》 146
霓裳一曲如天籁 靓影多重尽欢怀——赏吴成发先生雀梅盆景《神仙舞曲》 147
第9章 作品欣赏 148
参考文献 159
作者简介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