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礼乐研究述论 1
第一节 旧学时期 2
第二节 新学时期 8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内容、方法 13
第二章 礼乐之思想谱系 18
第一节 “三才”论 19
第二节 阴阳五行论 28
第三节 文论之维 38
第三章 礼乐之知识谱系(上):乐 44
第一节 乐源论 45
第二节 乐之意识形态品格 54
第三节 乐教与中国文化精神 63
一 乐教之为“六艺”先 63
二 诸子乐教理想 66
三 以雅为正 70
第四章 礼乐之知识谱系(中):礼 74
第一节 礼源论 74
第二节 礼之宗教品格 79
第三节 礼教与中国文学精神 87
一 礼教之人文化成意义 87
二 宗法伦理与中国文学精神 91
三 情性与中国文学精神 94
第五章 礼乐之知识谱系(下):诗 99
第一节 诗源论 99
第二节 诗之政教品格 106
第三节 诗教与中国文论精神 117
一 孔子诗教及若干范畴 118
二 汉代诗教对文论影响 126
第六章 礼乐发展与思想文化之演进 133
第一节 礼乐发展三阶段 133
一 “制礼作乐” 133
二 “礼坏乐崩” 136
三 “礼乐复兴” 139
第二节 礼乐背景下的学术传统 142
一 诸子之学 142
二 “六艺”之学 148
第三节 礼乐背景下的历史传统 153
一 鉴识与承传 153
二 三代情结与复古思维 158
第七章 礼乐之思维构型——象 164
第一节 象之渊源 165
第二节 “象喻”思维 175
第三节 象与中国文论传统 184
一 文源于象 184
二 以象比德 189
三 象之元范畴意义 193
第八章 礼乐之文化基因——文 198
第一节 文之渊源 198
第二节 “尚文”意识 211
第三节 文质与中国文论传统 219
一 文质三论 220
二 文质之元范畴意义 229
第九章 礼乐之精神品格——和 236
第一节 和之源流 237
第二节 “尚和”思维 249
第三节 中和与中国文论传统 259
一 “尚中”意识 259
二 中和之义 262
三 中和之元范畴意义 267
结语 273
参考文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