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弘扬国医按摩,与不足中求发展 1
第一节 门派之见、施术松散,流于经验形式 1
第二节 治疗与保健、功能性质分家 4
第三节 职业分工与施术习惯形成按摩功效的脱节 6
第四节 按摩保健,技术走低 6
第二章 寻找传统按摩发展的突破口 8
第一节 中西医学理论相结合指导传统按摩的发展 8
第二节 脊柱与相关疾病病理性质的关系 9
第三节 脊柱器质性病变与相关疾病的病理转化 10
第四节 按摩施术与中医用药在治疗疾病中的关系 13
第五节 由中药方剂学考虑按摩处方的组成 14
第三章 正脊按摩 16
第一节 什么是“正脊” 16
第二节 为什么提出正脊按摩 17
第三节 借鉴现代医学对脊柱功能研究的认识 18
第四节 应用传统按摩“罗氏正骨”手法 22
第四章 正脊按摩常用经穴简介 34
第一节 经络分布及功能作用 34
第二节 人体背侧常用经穴 39
第三节 人体腹侧常用经穴 53
第五章 脊柱的神经分布及功能 63
第一节 颈部神经 63
第二节 胸部神经 66
第三节 腰部神经 67
第四节 骶尾部神经 69
第六章 脊柱肌肉群的结构与功能 70
第一节 颈部肌肉群(附6.1) 70
第二节 背部肌肉群 72
第三节 腰、骶尾部肌肉群 73
第七章 脊柱骨骼结构及功能 75
第一节 颈椎的生理结构及功能 78
第二节 胸椎的生理结构及功能 79
第三节 腰椎的生理结构及功能 80
第四节 骶尾骨的生理结构及功能 84
第五节 脊髓的生理结构及功能 85
第八章 正脊按摩常用手法及功法 87
第一节 正脊按摩常用手法 87
第二节 正脊按摩手法、功法习练要求 105
第三节 正脊按摩技术应用特点 107
第四节 按摩用药及辅助康复器材简介 109
第五节 按摩禁忌证 111
第九章 正脊按摩施术基础方 113
第一节 正脊整体按摩基础方 113
第二节 正脊强元按摩基础方 116
第三节 正脊专项按摩基础方(男、女) 117
第四节 颈、肩正脊康复按摩基础方 118
第五节 胸、背正脊康复按摩基础方 119
第六节 腰、腿正脊康复按摩基础方 119
第七节 儿童正脊按摩基础方 120
第十章 正脊整体按摩基础方及临证加减应用 124
第一节 亚健康 124
第二节 强直性脊柱炎 126
第三节 中风后遗症 128
第四节 高血压 131
第五节 肥胖病 134
第六节 痛风 137
第七节 白细胞减少症 139
第八节 更年期综合征 141
第九节 慢性荨麻疹 145
第十节 瘙痒症 147
第十一章 正脊强元按摩基础方及临证加减应用 150
第一节 早搏 150
第二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52
第三节 慢性支气管炎 155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 157
第五节 消化性溃疡 160
第六节 胃下垂 163
第七节 慢性胆囊炎 165
第八节 糖尿病 168
第九节 肾盂肾炎 171
第十节 肾虚症 174
第十一节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76
第十二节 肠道易激惹综合征 178
第十三节 习惯性感冒 180
第十四节 神经衰弱 182
第十二章 男、女专项正脊按摩基础方临证加减应用 185
第一节 慢性宫颈炎 185
第二节 子宫脱垂 187
第三节 慢性盆腔炎 189
第四节 痛经 192
第五节 闭经 195
第六节 不孕症 197
第七节 男性不育症 199
第八节 慢性前列腺炎 201
第九节 前列腺增生 203
第十节 黄褐斑 207
第十一节 痤疮 210
第十二节 斑秃 212
第十三节 女性生殖系保健 215
第十四节 男性生殖系保健 217
第十五节 驻容养发 219
第十三章 正脊颈、胸、腰椎康复按摩基础方的临证加减应用 222
第一节 偏头痛 222
第二节 眩晕 224
第三节 落枕 227
第四节 耳鸣 228
第五节 耳聋 230
第六节 慢性咽炎 232
第七节 过敏性鼻炎(附慢性鼻炎) 234
第八节 面神经炎 236
第九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38
第十节 肩关节周围炎 240
第十一节 网球肘 242
第十二节 颈椎病 244
第十三节 胸椎病 247
第十四节 腰椎间盘脱出症 248
第十五节 便秘 250
第十四章 儿童正脊按摩 253
第一节 儿童按摩特定穴位及按摩手法 254
第二节 儿童正脊强元按摩基础方的应用 268
第三节 儿童正脊培元按摩基础方的应用 271
第四节 儿童正脊益智按摩基础方的应用 272
第十五章 保健的性质与功效 273
第一节 保健性质的分类 273
第二节 被动保健 275
第三节 主动保健 277
第四节 心理保健 278
第五节 如何保健 279
参考文献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