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政治文明建设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瑞才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6814412
  • 页数:22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根据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目标,对云南的政治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研究。

第一章 政治文明建设总论 1

第一节 政治文明 1

一、理解政治文明的前提:文明 1

二、政治文明的界定 3

三、政治文明的特征 5

第二节 政治文明建设内容 8

一、政治制度文明建设 9

二、政治参与文明建设 10

三、政治决策文明建设 11

四、政治发展文明建设 12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4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5

二、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6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8

四、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保证政治文明建设顺利推进 21

第二章 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党的领导 24

第一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24

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 24

二、十六大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明确了任务,提供了新机遇 26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28

第二节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任务加强党的建设 30

一、党的建设要同一定的时代任务相联系 3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思想建设 3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组织建设 34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风建设 36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党的制度建设 38

第三节 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基本要求加强党的建设 39

一、党的先进性与党员的先进性 40

二、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云岭先锋”工程 41

三、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42

第三章 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人民当家作主 45

第一节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 45

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45

二、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国家 47

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48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49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体现 50

二、云南各级代表依法履行代表职能,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51

三、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做好新时期人大代表工作 54

第三节 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56

一、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57

二、认真履行监督权,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 57

三、认真行使好人事任免权,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58

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 59

第四章 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法治建设 61

第一节 立法工作 61

一、人大立法工作 62

二、行政立法工作 64

第二节 执法工作 65

一、行政执法工作 65

二、2004年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工作 66

第三节 司法工作 68

一、2003~2004年我省法院主要工作 69

二、我省法院工作目前面临的困难 70

第四节 普法工作 71

一、普法工作 71

二、当前普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72

三、推进普法工作的基本思路 73

第五节 法律服务工作 74

一、法律服务工作基本情况 74

二、法律服务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与对策建议 75

第五章 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政治体制改革 78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 78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84

第三节 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93

第六章 政治文明建设的重点:制度建设 99

第一节 制度建设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的地位 99

一、制度的内涵和基本框架 99

二、制度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103

第二节 我国制度建设的现状 106

一、当前我国制度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106

二、我国制度建设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108

三、云南省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 110

第三节 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政治文明发展 112

一、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不断完善和发展各项根本和基本的政治制度 112

二、制度建设的重点是约束政府的行为 113

三、制度建设的关键是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及人民团体的关系 114

四、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权力监督和约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15

五、制度权威的树立是制度得以施行的关键 116

六、制度创新是制度得以发展的根本 117

第七章 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提高政府社会治理的能力 119

第一节 政府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119

一、政府与公民社会 119

二、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 121

第二节 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塑造政府形象 123

一、政府职能与政府形象 124

二、以人为本,强化政府社会管理理念 125

三、实施公共服务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27

第三节 现代政府的社会治理模式 129

一、学习型政府 129

二、服务型政府 131

三、有限型政府 132

四、透明政府 133

第八章 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基层民主建设 135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 135

一、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直接民主的实践成果 135

二、当前云南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6

三、加强领导,积极调控,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138

第二节 继续推进城市社区自治 142

一、社区与社区自治 142

二、实行社区自治的必要性 143

三、进一步在实践中推进和完善城市社区自治 144

第三节 完善工会组织制度建设 147

一、工会组织发展的概况 147

二、工会组织的职能 148

三、加强和完善工会组织制度建设 149

第九章 政治文明建设的新领域: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 153

第一节 非政府组织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53

一、非政府组织概念的界定 153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现状、主要类型和发展背景 156

三、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障碍和解决措施 158

第二节 云南非政府组织发展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60

一、云南非政府组织状况分析 160

二、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是云南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64

三、培育非政府组织对云南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 167

第三节 培育公民社会是云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 168

一、市场经济是培育公民社会的经济基础 168

二、公民社会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和直接动力 169

三、公民社会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原则 171

四、培育公民社会的途径 173

第十章 政治文明建设的特色:民族区域自治 175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在云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75

一、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76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77

三、民族区域自治是云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79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云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实践 181

一、民族区域自治在云南的实践 181

二、云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措施 183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云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85

第三节 关于云南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几点思考 186

一、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给我们的启示 186

二、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 188

三、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加快云南政治文明建设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保证 190

第十一章 政治文明建设的纽带:制度伦理 195

第一节 制度伦理概述 195

一、制度伦理的含义 195

二、制度伦理与个人伦理的差异及关联 196

三、制度伦理的价值诉求 197

四、制度伦理的主体及原则 199

第二节 政治文明建设与制度伦理的关系 201

一、制度伦理与政治文明关系的界定 201

二、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制度伦理思想的反思 202

三、制度伦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203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政治文明建设如何体现制度伦理 205

一、政府主体角色的积极扮演 205

二、法治德治的有机统一 206

三、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 207

第十二章 政治文明建设的落脚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08

第一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进程 208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时期 208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曲折发展阶段 210

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时期 211

四、新世纪新阶段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 212

第二节 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含义、指导思想和科学内涵 213

一、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含义 213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213

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 214

第三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举措 215

一、通过和实施《中共云南省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215

二、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17

三、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18

四、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220

五、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建设富裕平安和谐新边疆 221

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223

后记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