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
1.1 相关背景 1
1.1.1 灾难对信息系统的破坏 1
1.1.2 信息系统容灾的重要性 2
1.2 相关术语 3
1.3 容灾系统 5
1.3.1 数据容灾 5
1.3.2 网络容灾 6
1.3.3 服务容灾 6
1.3.4 容灾规划 6
1.3.5 容灾相关产品 7
1.4 容灾标准和规范 9
1.4.1 国际标准和规范 9
1.4.2 国家标准和规范 11
1.4.3 我国相关容灾标准和规范 13
1.5 容灾系统体系结构 13
1.5.1 本地系统容灾 14
1.5.2 异地系统容灾 16
1.5.3 用户接入系统容灾 17
第2章 信息系统容灾抗毁目标与等级 18
2.1 灾难的分类和影响 18
2.1.1 灾难的分类 18
2.1.2 灾难的影响 18
2.2 容灾抗毁的分类 19
2.2.1 从距离分类 19
2.2.2 从应用分类 20
2.3 容灾抗毁的目标 22
2.3.1 恢复时间目标 22
2.3.2 恢复点目标 23
2.3.3 降级运行目标 23
2.4 容灾抗毁的等级 23
第3章 数据容灾 30
3.1 数据存储技术 30
3.1.1 内嵌式存储系统 30
3.1.2 直接连接存储 31
3.1.3 网络连接存储 31
3.1.4 存储区域网络 33
3.1.5 IP存储网络 35
3.1.6 虚拟存储 43
3.2 数据容灾技术 48
3.2.1 数据容灾技术要求 49
3.2.2 数据容灾技术分类 50
3.3 本地数据容灾技术实现 54
3.3.1 磁盘RAID技术 54
3.3.2 快照数据保护技术 58
3.3.3 磁带备份 62
3.3.4 磁盘备份 69
3.3.5 分级存储 70
3.4 远程数据容灾技术实现 73
3.4.1 远程数据复制技术要求 73
3.4.2 基于应用的数据复制技术 74
3.4.3 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复制技术 75
3.4.4 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复制技术 77
3.4.5 基于服务器逻辑卷的数据复制技术 78
3.4.6 基于智能存储系统的数据复制技术 79
3.4.7 基于远程磁带数据备份的数据复制技术 80
3.5 数据容灾技术对比 81
第4章 网络容灾 83
4.1 网络可生存性概述 83
4.1.1 网络可生存性定义 83
4.1.2 影响网络可生存性的因素 84
4.1.3 网络可生存性保护机制 84
4.2 网络可生存性需求分析 85
4.3 网络体系结构 86
4.4 全光网络可生存性技术 86
4.4.1 网络保护 87
4.4.2 网络恢复 88
4.4.3 故障检测和故障定位 89
4.5 SDH网络可生存性技术 90
4.5.1 自动保护切换 90
4.5.2 自愈环 91
4.6 ATM网络可生存性技术 95
4.6.1 ATM网状自愈网 96
4.6.2 具有优先级的VP恢复技术 97
4.7 IP网络可生存性技术 98
4.7.1 传统路由恢复方法 98
4.7.2 改进IP路由恢复方法 98
4.8 MPLS网络可生存性技术 99
4.8.1 MPLS故障检测技术 100
4.8.2 MPLS保护恢复技术 101
4.9 多层网络中的可生存性技术 104
4.9.1 多层网络恢复框架 105
4.9.2 多层可生存性技术 106
4.9.3 互联策略 107
4.9.4 空闲资源管理 108
第5章 服务容灾 110
5.1 服务容灾的概念 110
5.2 失效检测技术 110
5.2.1 失效检测模型 111
5.2.2 失效检测系统的级别 111
5.2.3 失效检测方法 112
5.3 基于DNS的服务迁移技术 113
5.3.1 DNS原理 114
5.3.2 基于动态DNS的服务迁移技术在容灾中的应用 115
5.4 基于IP重定向的服务迁移技术 116
5.5 基于集群的服务迁移技术 117
5.5.1 集群的体系结构 117
5.5.2 集群的分类 119
5.5.3 集群在容灾抗毁中的应用 122
5.6 服务切换与回切 124
5.6.1 服务切换 124
5.6.2 服务回切 126
第6章 容灾规划 128
6.1 容灾规划概述 128
6.1.1 容灾规划的必要性 128
6.1.2 容灾规划的阶段概述 129
6.2 项目计划阶段 130
6.2.1 项目计划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130
6.2.2 项目计划的规划小组 131
6.2.3 项目计划阶段的活动 132
6.3 风险分析阶段 133
6.3.1 风险分析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133
6.3.2 风险的介绍 134
6.3.3 风险分析小组 136
6.3.4 风险分析阶段的活动 136
6.4 恢复策略选择阶段 142
6.4.1 恢复策略选择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142
6.4.2 恢复策略选择小组 143
6.4.3 恢复策略选择阶段的活动 144
6.5 项目实施阶段 152
6.5.1 项目实施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152
6.5.2 项目实施小组 152
6.5.3 项目实施阶段的活动 153
6.6 项目测试和培训阶段 154
6.6.1 项目测试的目标和任务 154
6.6.2 计划测试的介绍 155
6.6.3 项目测试小组和项目培训小组 158
6.6.4 项目测试和培训中的主要活动 159
6.7 项目维护阶段 159
6.7.1 项目维护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159
6.7.2 项目维护小组 160
6.7.3 项目维护阶段的活动 160
6.8 应急响应 162
6.8.1 应急响应的目的和任务 162
6.8.2 应急响应相关的小组 163
6.8.3 应急响应的过程 165
6.8.4 应急响应计划模版 173
第7章 容灾应用 180
7.1 电信运营系统容灾抗毁方案设计 180
7.1.1 项目计划阶段 181
7.1.2 风险分析阶段 185
7.1.3 恢复策略选择阶段 195
7.1.4 项目实施阶段 198
7.1.5 项目测试和培训阶段 200
7.1.6 项目维护阶段 201
7.1.7 应急响应 202
7.2 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容灾抗毁方案设计 211
7.2.1 项目计划阶段 211
7.2.2 风险分析阶段 214
7.2.3 恢复策略选择阶段 218
7.2.4 项目实施阶段 220
7.2.5 项目测试和培训阶段 221
7.2.6 项目维护阶段 221
7.3 社保信息系统容灾抗毁方案设计 221
7.3.1 项目计划阶段 222
7.3.2 风险分析阶段 222
7.3.3 恢复策略选择阶段 222
7.3.4 应急响应 224
参考文献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