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
第1章 童年的艰辛 2
1-1 祖籍与家世 2
1-2 寄居外婆家 4
1-3 勤于思考的少年 5
第2章 学生时代 7
2-1 最初的启迪 7
2-2 富有个性的学生 8
2-3 写春联的故事 9
2-4 年轻的乡村教师 10
2-5 越级跨入大学校门 11
2-6 获取奖学金 13
2-7 在北平深造的日子里 14
第3章 科教生涯 17
3-1 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 17
3-2 创办《大地》月刊 18
3-3 独特的蜜月旅行 20
3-4 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21
第4章 在艰辛探索的科学道路上 24
4-1 踏遍深山探纵横 24
4-2 与病魔抗争 26
4-3 重返羊城 28
4-4 柳暗花明又一村 30
4-5 新中国成立前夕 31
第5章 勇攀高峰 自主创新 35
5-1 拓荒者的风范 35
5-2 实现多年的夙愿 38
5-3 地洼学说(活化构造理论)的诞生 41
5-4 地洼学说的充实与发展 44
5-5 来自“墙外”的反应 47
第6章 肩负重任 52
6-1 建立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地构造与地球化学研究室 52
6-2 编制颇具特色的大地构造图 54
6-3 首任湖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 56
6-4 深入矿山解决基础地质问题 59
6-5 奋战在地震前线 61
第7章 在逆境中抗争 63
7-1 平静面对 63
7-2 忘我笔耕 65
7-3 不倦的追求 68
7-4 留下难愈的腿疾 70
第8章 驰骋在科学的春天里 73
8-1 党的关怀 73
8-2 矿业会战 77
8-3 地洼学说的普及 81
8-4 培养后备军 84
8-5 设立奖励基金 88
第9章 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92
9-1 当选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 92
9-2 异国情怀 95
9-3 一次科学外交的开端 98
9-4 东渡日本 103
9-5 做客27届国际地质大会 106
9-6 朋友遍天下 109
第10章 老骥伏枥 鞠躬尽瘁 115
10-1 主持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讨论会 115
10-2 不倦的科学战士 120
10-3 倡导严谨治学的独特风尚 124
10-4 为旅游资源开发献策效力 128
10-5 轮椅上的奉献 131
10-6 谦虚豁达的学者风范 137
10-7 最后时刻 142
后记 146
陈国达生平年表 149
陈国达论著目录(1932—2005)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