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绪论 3
一、肾脏疾病的中医文献记载概述 3
二、肾脏疾病论治与六经辨证导读 5
第二章 肾脏疾病的中医病因和发病前提 15
一、外邪入侵 15
二、内在因素 20
三、发病前提及肾与膀胱固邪深伏 28
第三章 肾脏疾病的中医病理 32
一、病变部位以肾与膀胱为主,波及诸多脏腑、经络与组织 32
二、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是其基本病理特征 39
三、肾脏疾病的发病和传变规律 45
第四章 肾脏疾病的六经辨证方法 51
一、太阳病期 51
二、少阳病期 55
三、阳明病期 57
四、太阴病期 58
五、少阴病期 60
六、厥阴病期 64
第五章 肾脏疾病的常用治法 68
第一节 常用十五种治法简介 68
一、解表法 68
二、通腑利水法 70
三、和解枢机法 71
四、清热解毒法 72
五、泄热通使法 72
六、健脾益气法 73
七、补脾泻胃消痞法 73
八、温阳利水法 74
九、滋阴利水法 74
十、阴阳双补法 74
十一、滋阴益气法 75
十二、温阳降浊法 75
十三、温肝清胆法 75
十四、温肝清化法 75
十五、滋阴潜阳法 76
第二节 治法应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76
一、着重辨证论治 76
二、突出扶助正气 77
三、重视利水渗湿 77
四、贯穿活血化瘀 78
五、解毒止血需时时注意 78
六、封土涩关不可不知 79
七、分清主次,灵活变通 79
第六章 肾脏疾病常见临床表现的中医辨治述要 81
第一节 蛋白尿 81
一、概述 81
二、中医病因病机 83
三、辨证论治 85
四、辨病论治 89
第二节 血尿 90
一、概述 90
二、中医病因病机 91
三、辨证论治 92
四、辨病论治 95
第三节 水肿 96
一、概述 96
二、中医病因病机 97
三、辨证论治 99
四、辨病论治 102
第四节 高血压 103
一、概述 103
二、中医病因病机 104
三、辨证论治 105
四、辨病论治 108
第五节 低蛋白血症 109
一、概述 109
二、低蛋白血症从太阴调治 109
三、低蛋白血症的治法 111
第六节 氮质血症 112
一、概述 112
二、中医病因病机 112
三、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 113
第七节 尿路刺激征 115
一、概述 115
二、中医病因病机及诊治要点 116
第八节 腰痛(肾区疼痛) 120
一、概述 120
二、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要点 121
第九节 其他 122
一、肾性贫血 122
二、脓尿 122
三、泌尿系结石 123
四、尿糖、血糖增高 124
五、高脂血症 124
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124
七、尿少尿闭 125
第七章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与中药联合治疗的方法简述 126
第一节 激素与中药的联合应用 127
一、激素应用的早期 129
二、激素治疗维持期 130
三、激素的减量阶段 133
四、顽固性肾病的治疗方法 135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与中药的联合应用 137
一、胃肠道反应 137
二、免疫功能低下 138
三、肝功能损害 138
四、脱发 139
五、生殖系统毒性 139
六、肾功能损害 140
第三节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撤减后中医药治疗 140
一、少阴肾虚 141
二、太阴脾虚 142
三、厥阴气郁浊壅证 143
下篇 各论 147
第八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47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147
第二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169
第三节 IgA肾病 189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 202
第五节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224
第九章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232
第一节 狼疮性肾炎 232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246
第三节 糖尿病性肾病 259
第四节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 271
第十章 小管间质性肾炎 284
第十一章 肾盂肾炎 307
第十二章 肾结石病 329
第十三章 多囊肾 338
第十四章 慢性肾功能衰竭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