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身疾病与医学模式转变概述 1
一、疾病谱的变化促使医学模式转变 1
二、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1
三、生物医学模式下心身疾病的诊治现状 4
四、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6
五、心理应激在心身疾病中的中介机制 7
六、肠道内分泌激素、单胺类神经递质、基因与消化系统疾病 8
七、心身疾病的免疫状态 8
八、心身疾病的人格特征与遗传 8
九、应激对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影响 9
十、心身疾病的诊断注意事项 10
第二章 神经递质与心身疾病的基础理论 11
第一节 神经递质 11
一、5-羟色胺 12
二、去甲肾上腺素 12
三、多巴胺 13
四、乙酰胆碱 14
五、γ-氨基丁酸 14
六、其他神经递质 15
第二节 药物、内分泌与精神疾病 15
一、神经生化与精神生化 15
二、神经内分泌与精神疾病 16
三、相关药物与精神疾病 17
第三章 医患沟通要点及快速诊断线索 20
一、病史采集 21
二、治疗注意事项 22
三、随访注意事项 23
四、快速诊断 24
第四章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用药选择 26
一、抗抑郁药的作用与副作用 26
二、IBS伴心理障碍的用药选择 27
三、神经性厌食的用药选择 29
四、肝病伴抑郁焦虑的用药选择 31
五、根据药物作用机制特点选择用药 33
六、黛力新在非精神科中的选用 34
第五章 肠神经系统血清素与胃肠道 36
一、血清素的发现 36
二、嗜铬细胞 38
三、肠神经系统的独立性 38
四、肠神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相似性 40
五、Cajal间质细胞 40
六、内在初级传入神经元 40
七、嗜铬细胞、5-HT与肠腔感觉 41
八、肠道传至大脑的信息 42
九、黏膜分泌5-HT的失活 43
十、肠道神经元的5-HT受体 44
十一、胃肠道黏膜5-HT能IPANs激活 45
十二、缺少SERT鼠的便秘和腹泻 46
十三、5-HT与IBS 47
第六章 功能性食管疾病与心理障碍 50
第一节 癔球症 50
第二节 弥漫性食管痉挛 52
第三节 反流性食管炎与心理障碍 55
一、LES功能 55
二、食管廓清功能 55
三、应激和精神因素作用 56
第四节 食管功能与心理障碍 57
一、心理障碍与食管运动 58
二、心理障碍与食管黏膜敏感性 59
三、心理障碍与部分食管功能性疾病 59
四、部分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食管功能改变 61
五、心理障碍致食管运动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 61
第五节 贲门失弛缓症与心理障碍 61
一、发病率与发病机制探讨 62
二、治疗措施选择 63
第七章 慢性胃炎的诊治辨析 64
一、慢性胃炎的诊断现状 64
二、慢性胃炎的治疗现状 67
第八章 功能性消化不良 69
第九章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伴心理障碍 78
第十章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概况 81
第一节 概述 81
第二节 慢性应激与胃肠道症状的关系 90
一、应激反应过程 91
二、应激生活事件的评估 92
三、生活事件和胃肠道症状 92
四、慢性应激在IBS中的重要意义 93
第三节 性或躯体虐待与肠易激综合征 93
一、虐待的特点 94
二、虐待的评估 94
三、虐待和IBS的关系 94
四、虐待对IBS的影响 95
五、虐待在IBS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95
六、临床治疗 96
第四节 精神障碍与肠易激综合征 96
一、IBS患者的性格特征 96
二、IBS伴精神障碍的特点 97
三、精神障碍对IBS的影响 97
四、IBS伴精神障碍的行为特征 98
五、IBS患者心理异常的评估 98
六、IBS伴精神障碍转诊精神科的标准 99
第五节 中枢神经对内脏痛的感知改变 100
一、内脏痛觉神经的传导通路 100
二、大脑对内脏痛觉的感知 101
三、脑功能成像 101
四、内脏感觉对脑成像的影响 101
五、情绪和疼痛 102
六、IBS患者对内脏痛觉的感知 102
七、精神因素对大脑感知疼痛的影响 102
八、痛觉网络 103
九、中枢对疼痛处理过程的假说 103
十、中枢系统对感觉的调整 103
十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的作用 104
十二、疼痛抑制系统 104
第六节 肠易激综合征与直肠敏感性异常 104
一、各研究之间存在的矛盾 105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 106
三、内脏高敏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 107
四、精神病理学在内脏高敏中的作用 107
五、内脏高敏的神经生理学机制 108
第七节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气体 108
一、肠内气体 109
二、气体与症状 109
三、IBS患者过量产生气体的机制 110
四、IBS患者的气体处理 111
五、IBS患者的气体感觉 112
六、评价和治疗的含义 112
第八节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113
一、历史观点 113
二、流行病学研究 113
三、促进PI-IBS发展的危险因素 114
四、PI-IBS的病理生理反应 115
五、PI-IBS的组织学改变 116
六、PI-IBS患者肠内分泌细胞增加的可能机制及意义 116
七、PI-IBS的治疗 117
八、预后 118
第九节 雌激素与肠易激综合征 119
一、与性别和月经周期有关的肠道症状 119
二、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 119
三、雌激素受体在消化道的分布与调控 120
四、雌激素在IBS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120
五、目前存在的不同观点 123
第十节 抗抑郁药物在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124
一、抗抑郁药治疗IBS的依据与机制 124
二、抗抑郁药物治疗IBS的疗效 125
三、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 127
四、抗抑郁治疗的药物选择 127
五、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IBS的实践经验 128
第十一节 5-羟色胺类药物在IBS治疗中的应用 129
一、用于精神治疗的药物及5-HT再摄取抑制剂 130
二、5-HT3受体拮抗剂 131
三、5-HT4受体激动剂 132
四、5-HT类药物的其他作用 134
第十二节 IBS常用的心理治疗及相关注意事项 134
一、心理治疗 135
二、催眠疗法 137
第十一章 神经性厌食症与心理障碍 140
第十二章 慢性胆囊疾病与心理障碍 145
第十三章 慢性肝病与心理障碍 148
第十四章 其他心身疾病部分——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意外收获 151
第一节 心理障碍与功能性低热 151
第二节 心内科疾病中的心理障碍 154
第三节 卒中后抑郁 156
第十五章 精神疾病 158
第一节 神经症 158
一、概述 158
二、焦虑症 166
三、强迫症 168
四、恐惧症 170
五、躯体形式障碍 172
六、神经衰弱 178
第二节 癔症 181
第三节 抑郁症 185
第四节 睡眠障碍 189
第十六章 心理障碍的躯体治疗 194
第一节 药物治疗概述 194
第二节 抗抑郁药物 195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 196
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202
三、新型抗抑郁药物 203
第三节 心境稳定剂 216
一、锂盐 216
二、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抗癫痫药物 218
第四节 抗焦虑药物 219
一、苯二氮?类 219
二、阿扎哌隆类 223
三、新型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 224
第五节 促智药 226
附:抗抑郁药治疗与自杀风险 229
参考文献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