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医用基础化学概述 1
一、化学与生命科学的联系 1
二、医用基础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
三、怎样学好医用基础化学 3
第二节 SI和法定计量单位 4
第二章 溶液 6
第一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 6
一、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 6
二、质量摩尔浓度 7
三、摩尔分数 7
四、质量分数 8
五、质量浓度 8
第二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8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9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11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12
四、溶液的渗透压 14
第三章 酸碱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 22
第一节 强电解质溶液 22
一、强电解质溶液 22
二、离子的活度和活度因子 23
三、离子强度 25
第二节 弱电解质溶液 26
一、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26
二、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移动 29
第三节 酸碱理论 31
一、酸碱质子理论 31
二、酸碱电子理论 36
第四节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36
一、水的解离平衡 36
二、溶液的pH 37
第五节 缓冲溶液 42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机制 42
二、缓冲溶液的pH计算 43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45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 46
五、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47
第四章 难溶强电解质溶液的沉淀溶解平衡 50
第一节 溶度积原理 50
一、标准溶度积常数及其与沉淀溶解度的关系 50
二、溶度积规则 54
第二节 沉淀反应的利用与控制 54
一、沉淀的生成 55
二、沉淀的溶解 56
三、沉淀的转化 57
四、分步沉淀 58
第三节 生物矿化现象 58
一、骨骼的形成与龋齿的产生 59
二、尿结石的形成 61
第五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64
第一节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 64
一、体系和环境 64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65
三、过程和途径 66
四、热和功 66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 68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68
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热化学方程式 69
三、Hess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 72
第三节 熵和Gibbs自由能 76
一、自发过程及其特征 76
二、反应热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77
三、熵变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77
四、化学反应自发性与Gibbs自由能 78
第四节 标准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的限度 81
一、反应商与标准平衡常数 81
二、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84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84
第五节 非平衡体系热力学简介 86
一、耗散结构 86
二、生物进化的热力学解释 91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94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94
一、以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定义的反应速率 94
二、以反应物或产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定义的反应速率 95
三、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95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97
一、碰撞理论与活化能 97
二、过渡状态理论 98
第三节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99
一、元反应和复合反应 99
二、质量作用定律 99
三、反应分子数与反应级数 100
四、简单级数的反应速率方程 101
第四节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05
一、van't Hoff规则 106
二、Arrhenius方程 106
第五节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09
一、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09
二、催化作用理论 109
三、生物催化剂——酶 110
第六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介 111
一、体内过程 111
二、速率过程 113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117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117
一、氧化值 117
二、氧化还原电对 118
第二节 原电池 119
一、原电池与电极 119
二、电池的书写方式 121
三、常见电极类型 121
第三节 电极电势和原电池的电动势 123
一、电极电势的产生 123
二、原电池的电动势 123
三、电极电势的测定 124
四、电池电动势与Gibbs自由能 125
五、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Nernst方程 126
六、电极电势的应用 128
第四节 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 132
一、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 132
二、指示电极 133
三、参比电极 134
四、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 135
第五节 生物传感器 136
一、传感器工作原理 136
二、生物传感器概述 136
三、生物传感器应用实例 138
第八章 胶体分散系 141
第一节 分散系概述 141
一、分散系的分类 141
二、胶体分散系 142
第二节 表面现象 143
一、表面积与表面Gibbs能 143
二、表面活性剂 146
三、乳化作用 148
第三节 溶胶 149
一、溶胶的基本性质 149
二、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154
三、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156
四、气溶胶 157
第四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与凝胶 158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稳定性 158
二、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159
三、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和膜平衡 160
四、凝胶 162
第五节 胶体化学与医学 163
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66
第一节 微观粒子的特征 166
一、氢原子光谱和Bohr理论 167
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与不确定原理 169
第二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71
一、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171
二、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 172
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和径向分布 173
第三节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78
一、屏蔽效应和钻穿效应 178
二、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180
三、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82
第四节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183
一、元素周期表 183
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185
第十章 分子结构 192
第一节 离子键 192
一、离子键的形成与特点 192
二、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 193
第二节 共价键 194
一、经典Lewis学说 194
二、现代价键理论 195
三、杂化轨道理论 200
四、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203
五、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205
第三节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211
一、分子的极性 211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212
三、氢键 215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220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概述 220
一、配合物的组成 221
二、配合物的命名 224
三、配合物的异构现象 225
第二节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228
一、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228
二、晶体场理论简介 231
第三节 配合物的解离平衡 236
一、配合物的平衡常数 236
二、配位平衡的移动 239
第四节 螯合物和生物配合物 240
一、螯合物的结构特点及螯合效应 241
二、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241
三、生物配合物 242
第五节 配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 244
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 247
第一节 滴定分析概述 247
一、滴定分析的方法和特点 247
二、滴定分析法的操作程序 248
三、滴定分析的计算 249
第二节 分析结果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250
一、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250
二、准确度与精密度 251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52
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53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254
一、酸碱指示剂 254
二、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256
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61
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262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263
一、概述 263
二、高锰酸钾法 263
三、碘量法 265
第五节 配位滴定法 266
一、EDTA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267
二、EDTA配位滴定应用示例——水的总硬度测定 270
第十三章 常用仪器分析方法概论 273
第一节 电势分析法 273
一、电势分析法概述 273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 274
三、直接电势法 275
四、电势滴定法 276
第二节 光度分析法 277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77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84
第三节 色谱分析法 286
一、色谱分析法概述 286
二、气相色谱法 293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295
四、毛细管电泳法 298
第十四章 人体中的化学元素 302
第一节 人体元素组成 302
一、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 302
二、人体必需元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 304
三、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09
第二节 元素的选择与演化 310
一、丰度规则和生物可利用规则 310
二、有效规则 312
三、基本适宜规则 312
四、有效和特异性的进化规则 312
第三节 生物无机化学简介 313
一、新兴的边缘学科——生物无机化学 313
二、生物无机化学在发展中的研究课题 313
附录 317
附录一 标准溶度积常数(298 K) 317
附录二 一些物质的基本热力学数据 318
附录三 常见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表(298 K) 322
附录四 常见配合物的标准稳定常数 323
汉英索引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