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素芹,梁鸿,肖军弼主编
  • 出 版 社: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63624386
  • 页数:3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结合目前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的特点,在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叙述时,采用以网络协议为主线的叙述方法,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在典型网络介绍时,重点以国内外目前常用的网络为对象,叙述了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最新的技术和重大成果。本书的主要对象是计算机学科各个专业的学生及从事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及成人、网络教育的学生参考。

第1章 概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6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6

1.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 7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9

1.3.1 硬件和软件组成 9

1.3.2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10

1.3.3 组网方式 11

1.4 网络的体系结构及网络协议概述 12

1.4.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12

1.4.2 OSI参考模型 13

1.4.3 TCP/IP体系结构 16

1.4.4 国际上几个著名的标准化组织 17

1.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评价指标 18

1.5.1 带宽 18

1.5.2 时延 18

1.5.3 时延带宽积 19

习题 20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

2.1 数据通信概述 21

2.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

2.1.2 计算机数据通信的过程 22

2.1.3 通信方式的分类 22

2.2 信道及其特性 25

2.2.1 传输介质 25

2.2.2 信道的传输特性 30

2.3 数据传输概述 31

2.3.1 数据传输与数据通信 31

2.3.2 数据编码 32

2.3.3 数据传输方式 36

2.3.4 传输信道与数据电路 37

2.3.5 数据传输质量参数 38

2.3.6 数据通信系统 41

2.4 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42

2.4.1 基带传输 42

2.4.2 宽带传输 48

2.4.3 基带和宽带信号的传输性能 52

2.5 信道复用技术 53

2.5.1 信道复用的基本概念 53

2.5.2 多路复用及其类型 54

2.5.3 多路复用器与计算机的连接 59

2.6 数据交换技术 60

2.6.1 数据交换概述 60

2.6.2 线路交换 61

2.6.3 存储转发交换 62

2.7 差错控制 65

2.7.1 概述 65

2.7.2 差错控制 67

2.7.3 差错控制编码 71

2.7.4 几种常用的检错编码 73

习题 81

第3章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83

3.1 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概念 83

3.1.1 物理层的概念 83

3.1.2 物理层协议的概念 83

3.2 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86

3.2.1 EIA-232-E接口标准 86

3.2.2 RS-449接口标准 87

3.2.3 100系列和200系列接口标准 87

3.2.4 RJ-45接口标准 88

3.3 数据链路层概述 90

3.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91

3.3.2 数据链路层协议DLCP及分类 92

3.4 面向字符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92

3.4.1 字符型协议的数据通信过程 93

3.4.2 传输控制字符 93

3.4.3 BSC报文格式 94

3.4.4 BSC的透明传输 95

3.4.5 BSC的传输时序关系 95

3.4.6 实现协议的流程图 96

3.4.7 面向字符型协议链路控制过程 96

3.5 面向位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98

3.5.1 基本概念 98

3.5.2 HDLC帧格式 98

3.5.3 HDLC的控制字段 99

3.5.4 HDLC传输过程举例 100

3.5.5 HDLC的透明传输 102

3.5.6 面向位协议的操作过程 102

3.6 流量控制协议 102

3.6.1 应答式停—等协议 103

3.6.2 滑动窗口协议 104

3.7 协议效率及最大吞吐量分析 107

3.7.1 协议效率分析及最佳帧长 107

3.7.2 最大吞吐量 111

3.8 Internet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112

3.8.1 SLIP协议 112

3.8.2 CSLIP协议 114

3.8.3 点对点协议PPP 114

3.9 工作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网络设备 115

习题 116

第4章 局域网 117

4.1 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117

4.1.1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18

4.1.2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类型 119

4.1.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19

4.1.4 局域网结构标准——IEEE 802参考模型 120

4.2 以太网 122

4.2.1 以太网的产生与发展 122

4.2.2 以太网的核心技术(CSMA/CD协议) 124

4.2.3 以太网的物理地址和帧格式 130

4.3 其他局域网 134

4.4 高速以太网 135

4.4.1 高速局域网概述 135

4.4.2 快速以太网 135

4.4.3 吉比特以太网 136

4.4.4 10吉比特以太网 137

4.4.5 以太网的未来 139

4.5 局域网互联 139

4.5.1 中继器和集线器 140

4.5.2 网桥和交换机 143

4.6 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151

4.6.1 VLAN技术的产生 151

4.6.2 VLAN的定义 151

4.6.3 VLAN的设计思想与工作原理 153

4.6.4 VLAN的分类 153

4.6.5 VLAN使用的以太网帧格式 155

4.6.6 VLAN的运行 156

4.6.7 VLAN的优点 157

4.7 无线局域网 158

4.7.1 IEEE 802.11 WLAN的网络结构与组成 158

4.7.2 IEEE 802.11标准中的物理层 160

4.7.3 IEEE 802.11标准中的MAC层 161

4.7.4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 165

习题 166

第5章 广域网 168

5.1 广域网基本概念 168

5.1.1 广域网的概念及构成 168

5.1.2 数据交换技术 169

5.2 分组转发技术 172

5.3 拥塞控制技术 175

5.4 X.25和帧中继 178

5.4.1 X.25 178

5.4.2 帧中继 178

5.5 ISDN和ATM 182

5.5.1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82

5.5.2 异步传转模式(ATM) 182

习题 190

第6章 网络互联 192

6.1 网络互联概述 192

6.2 网络互联协议IP 194

6.2.1 IP地址 194

6.2.2 子网和超网 197

6.2.3 子网掩码 201

6.2.4 可变长子网掩码 202

6.2.5 子网与超网规划 202

6.2.6 无类域间路由 203

6.2.7 IP数据报的格式 203

6.2.8 IP数据报的转发 207

6.2.9 IP的分片与重组 210

6.3 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211

6.3.1 地址解析协议ARP 211

6.3.2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213

6.4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213

6.4.1 ICMP的报文格式与类型 214

6.4.2 相关的网络命令 216

6.5 多播与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218

6.6 Internet中的路由协议 220

6.6.1 路由协议的分类 220

6.6.2 路由信息协议RIP 221

6.6.3 开放最短通路优先协议OSPF 224

6.6.4 边界网关协议BGP 226

6.7 路由器及其配置 228

6.7.1 路由器的结构 228

6.7.2 路由器的操作模式 230

6.7.3 路由器的配置 231

6.8 网络地址转换NAT 232

6.9 IP的未来 233

6.9.1 IPv6的主要特点 233

6.9.2 IPv6的地址 234

6.9.3 IPv6的报文格式 234

6.9.4 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 235

6.10 IP安全协议IP Sec 236

习题 237

第7章 传输层 239

7.1 概述 239

7.1.1 传输层在TCP/IP协议体系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 239

7.1.2 TCP/IP协议体系结构中的传输层 240

7.1.3 传输层的相关概念 242

7.1.4 端口 244

7.1.5 套接字 248

7.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49

7.2.1 UDP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49

7.2.2 UDP的数据报格式 250

7.3 传输控制协议TCP 252

7.3.1 TCP的特点 252

7.3.2 TCP的连接管理 253

7.3.3 TCP的报文段格式 255

7.3.4 TCP的数据传输 257

7.3.5 TCP的拥塞控制 259

7.3.6 TCP的超时重传机制 261

7.3.7 TCP的状态变迁图 262

习题 264

第8章 应用层 266

8.1 域名系统DNS 266

8.1.1 Internet的域名结构 267

8.1.2 TCP/IP名字服务器 269

8.2 电子邮件系统 272

8.2.1 概述 272

8.2.2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 274

8.3 FTP和TFTP 275

8.3.1 文件传输协议FTP 275

8.3.2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 277

8.4 Rlogin和Telnet 278

8.4.1 Rlogin 278

8.4.2 Telnet 279

8.5 BOOTP和DHCP 281

8.5.1 BOOTP 281

8.5.2 DHCP 281

8.6 万维网 284

8.6.1 概述 284

8.6.2 HTTP与WWW 284

8.6.3 URL与WWW 285

8.6.4 WWW与浏览器 285

8.6.5 WWW的文本格式 286

8.7 网络管理 286

8.7.1 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286

8.7.2 网络管理的基础设施 287

8.7.3 因特网标准的管理框架 288

8.7.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89

8.8 Usenet 292

8.9 多媒体传输 293

8.10 IP电话 294

8.10.1 IP电话的概念 294

8.10.2 IP电话的基本原理 295

8.10.3 IP电话的基本结构 295

8.10.4 IP电话的关键技术 295

8.11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296

8.11.1 MPLS的发展过程 297

8.11.2 MPLS的基本原理 298

8.11.3 MPLS的优越性 299

8.12 居民接入网RAN 300

8.12.1 xDSL技术 301

8.12.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 301

8.12.3 FTTx技术 302

8.12.4 以太网接入 303

习题 303

第9章 网络安全 304

9.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与研究的主要问题 304

9.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304

9.1.2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主要问题 305

9.1.3 网络安全标准 307

9.2 加密与认证技术 308

9.2.1 常用的加密体制 309

9.2.2 密码算法 311

9.2.3 电子邮件的加密 317

9.2.4 链路加密与端到端加密 318

9.2.5 因特网商务中的加密(SSL和SET) 320

9.3 认证技术 323

9.3.1 概述 323

9.3.2 消息认证 323

9.3.3 认证协议与数字签名 328

9.3.4 认证技术实例 329

9.4 网络攻击与入侵检测技术 330

9.4.1 网络攻击 330

9.4.2 入侵检测技术 333

9.5 网络备份与恢复技术 336

9.5.1 网络备份 336

9.5.2 恢复技术 338

9.6 网络防病毒技术 339

9.6.1 网络病毒的传播特点 339

9.6.2 网络防病毒技术 339

习题 342

附录 英汉对照缩略语 343

参考文献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