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非与《韩非子》 1
1.命运的悲喜剧 1
智高才富 1
韩国贵公子 1
退而著书 2
人才争夺战 3
韩非之死 3
一生总结 3
2.韩非的法家前辈与学术渊源 4
韩非之前的法家 4
韩非思想的学术渊源 9
3.《韩非子》的智慧 13
《韩非子》其书 13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14
“世异备变”的历史观 18
法、术、势之集大成 21
韩非与马基雅弗利 36
4.《韩非子》的文学贡献 40
“论事入髓,为文刺心” 40
驳难文体的开创 42
韵文的创新 42
二、韩非思想的实践与秦王朝的兴亡 44
1.秦的兴起与变法 44
秦人的兴起 44
商鞅变法 44
商鞅之死 45
2.秦始皇、李斯与韩非 46
丞相吕不韦的期望 46
秦王嬴政的胜利 48
韩非的同学李斯 48
李斯与韩非之死 50
3.强调君主个人独裁 51
改“王”为皇帝 51
金字塔式的统治机构 52
巡游全国,造势立威 53
事无巨细,自行决断 54
4.以刑杀树立权威 55
残忍嗜杀 55
一举手,一投足,均可犯法 55
典籍之灾——焚书 56
文人之祸——坑儒 57
5.穷奢极欲,自掘坟墓 58
绵延七百里之阿房宫 58
神秘墓葬骊山陵 58
长城、驰道激民愤 59
6.秦二世胡亥与阴谋家赵高 60
沙丘谋废嫡 60
暴虐无道 62
权术与阴谋 64
指鹿为马 67
7.秦王朝的覆灭 68
秦王朝的灭亡 68
灭亡的教训 69
三、从外道内法到阳儒阴法 70
1.汉承秦制 70
政治制度 70
重本抑末 72
约法省刑 72
2.汉初的黄老之治 74
统治旗号的选择 74
曹参与盖公 75
陈平与田叔 75
王生与邓公 76
窦太后与黄生 77
汲黯与杨王孙 78
黄老之治 78
3.外道内法的黄老之学 79
黄老之学的起源 79
黄老之学的内容 81
黄老之学的消失 83
4.陆贾、叔孙通与贾谊 84
陆贾及其《新语》 84
叔孙通创制朝仪 85
贾谊及其《新书》 86
5.阳儒阴法思想体系的构造者——董仲舒 87
董仲舒的生平和著作 87
天人感应 88
三纲五常 89
人性三品 89
“大德而小刑” 90
春秋决狱 91
6.阳儒阴法的形成与确立 91
儒学在汉代的兴起 9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3
阳儒阴法统治方式的确立 94
阳儒阴法的历史影响 95
四、韩非的法治理论与著名的政治家 97
1.“拨乱之政以刑为先”&曹操 97
2.“科教严明,赏罚必信”&诸葛亮 99
3.“诛贵所以立威,赏贱所以劝善”&葛洪 100
4.“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王猛 101
5.“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 102
6.“罚者必当其罪”&包拯 103
7.“度世之宜而通其变”&王安石 106
8.“收平中国,非猛不可”&朱元璋 107
9.“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张居正 109
五、帝王术的运用 112
1.魂灵的附体 112
2.刘邦杀韩信 113
3.杨广杀父夺位 116
4.李世民与玄武门之变 119
5.武则天成就女皇梦 121
6.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124
7.赵构保位求和 125
8.朱翊钧的南面之术 127
9.雍正即位之异说 130
10.乾隆皇帝与大贪污犯和珅 132
六、韩非思想的近现代意义 135
1.召唤亡灵 135
2.“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龚自珍 136
3.“变古愈尽,便民愈甚”&魏源 137
4.“纯用重典,以除强暴”&曾国藩 138
5.“申韩贤于尧舜十倍”&汪士铎 139
6.礼赞韩非的不同含义&严复 141
7.给韩非穿上西装&梁启超 143
8.革命家论法家&章太炎 146
9.“法家复兴论”&国家主义派 149
七、韩非思想的另类智慧 153
1.韩非智慧中的管理学 153
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极端集权制 153
韩非“法治”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 156
2.韩非智慧中的营销学 158
鲁人贩屦缟 159
买椟还珠 161
附录 163
《韩非子》选译 163
主道 163
有度 166
二柄 170
扬权 173
八奸 177
孤愤 180
备内 184
难势 187
定法 191
六反 193
五蠧 199
显学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