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粒——土壤的固体部分 1
第一节 矿质土粒 1
一、矿质土粒的矿物学组成 2
二、矿质土粒的化学成分 5
三、矿质土粒的性质 5
四、矿质土粒的分级 7
五、土壤质地 8
六、土壤质地的田间简测 9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 10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存在形态 10
二、土壤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群 11
三、土壤有机质在提高土壤肥沃度上的作用 13
四、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 14
第二章 土质、土体和土类 15
第一节 土质 15
一、土壤中的孔隙 15
二、影响土壤孔径分布的因素 16
第二节 土体和土类 22
一、土层 23
二、土体构造和土类 25
三、土体构造的评价 28
四、土体的野外研究方法 29
第三章 土壤的化学性质和过程 33
第一节 土壤对离子的吸附 33
一、土壤的阳离子吸附量 34
二、吸附态离子的组成 34
三、吸附态阳离子组成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36
第二节 土壤的酸碱性 37
一、土壤酸碱性的产生 37
二、土壤酸碱性的表示方法 39
三、土壤酸碱性对作物、土壤性质和过程的影响 40
四、酸性土和碱性土的分布 41
第三节 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 41
一、Eh值 41
二、土壤的氧扩散率 42
第四节 土壤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 42
一、土壤矿物质的分解 42
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43
第四章 土壤的物理性质和过程 45
第一节 土壤水的保持和能态 45
一、土壤水的数量 45
二、土壤水的保持 47
三、土水势 48
四、土水势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51
第二节 土壤水的运动 52
一、液态水的运动 52
二、气态水的运动 55
三、水向土壤的入渗和土壤水的再分布 56
四、土壤—植物—大气间的水分关系及土壤水的有效性问题 58
第三节 土壤的通气性 60
一、土壤空气组成的特点 60
二、土壤空气与大气的交换 61
三、土壤的通气性 61
第四节 土壤的热性质 61
一、热容量 62
二、导热率 62
三、热扩散率 63
第五节 土壤的结持性和适耕期 64
一、土壤的结持性 64
二、土壤的适耕期 66
第五章 土壤的水、气、热状况 66
第一节 土壤水状况 66
一、土壤水平衡 66
二、土壤水状况 67
三、土壤的空气状况 70
第二节 土壤的热状况 70
一、土壤的热量平衡 70
二、土壤的温度状况 71
第三节 土壤水热状况的调节 73
一、秋耕、冬灌、春耙 73
二、中耕、蹲苗、灌水 74
三、其它抗旱保墒措施 74
四、土壤水和灌溉水合理利用原则 74
五、稻田土壤水状况管理原则 72
第六章 植物需要的土壤养分 76
第一节 植物生活和营养条件 76
一、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76
二、肥料三要素 78
第二节 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 78
一、碳、氢、氧 78
二、氮 78
三、磷 81
四、钾 84
五、钙 86
六、镁 87
七、硫 88
八、微量元素 88
第三节 各种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91
一、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律 91
二、养分平衡 92
第七章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93
第一节 养分的吸收 93
一、根的结构和对养分的吸收 93
二、根可吸收的养分形态 94
三、土壤中养分的迁移 95
四、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 96
五、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主要因素 99
六、根外营养 101
第二节 作物吸收养分的关键时期 102
一、作物的营养期 102
二、作物营养临界期 104
三、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05
第八章 土壤的养分状况 106
第一节 土壤中植物养分的来源和形态 106
一、土壤养分的来源 106
二、土壤中养分的形态 107
第二节 土壤中的各种主要养分 109
一、土壤中氮的含量、形态和转化 109
二、土壤中磷的含量、形态和转化 114
三、土壤中钾的含量、形态和转化 117
四、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形态和转化 119
第三节 土壤的养分状况 122
第九章 化学肥料的性质及施用 124
第一节 肥料的发展和分类 124
一、肥料发展史简述 124
二、肥料的分类 125
第二节 氮肥 125
一、国内外氮肥生产的一般概况 125
二、氮肥制造方法的简述 126
三、各类氮肥的性质和施用 126
(一)铵态氮肥:液体氨、氨水、碳化氨水、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 126
(二)硝态氮肥: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 133
(三)酰胺态氮肥:尿素 136
四、新型氮肥——长效肥料 138
(一)合成有机长效氮肥:尿素甲醛、脲异丁醛 139
(三)包膜肥料:硫衣尿素、沥青石蜡包被碳酸氢铵、钙镁磷肥包被碳酸氢铵 140
五、氮肥的合理施用 141
第三节 磷肥 143
一、我国的磷矿资源和磷肥生产的概况 143
二、磷肥的性质、转化和施用 144
(一)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 144
(二)弱酸溶性磷肥:沉淀磷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钢渣磷肥 147
(三)难溶性磷肥:磷矿粉、骨粉 149
三、磷肥的合理施用 152
第四节 钾肥 153
一、我国的钾矿资源和钾肥生产概况 153
二、钾肥的性质和施用。氯化钾、硫酸钾、窖灰钾肥、草木灰。 153
三、钾肥有效施用的条件 156
第五节 微量元素肥料 157
一、微量元素的特点和出现缺乏的条件 157
二、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和性质 159
三、微量元素肥料的一般施用技术 159
四、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应注意的问题 159
第六节 复合肥料 160
一、复合肥料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160
二、复合肥料发展的概况 160
三、复合肥料的优点 161
四、复合肥料的品种简介:氨化过磷酸钙、硝酸磷肥、磷酸铵、磷酸二氢钾、硝酸钾、硝磷钾肥 162
五、施用复合肥料应注意的问题 163
第十章 有机肥料 165
第一节 概述 165
一、有机肥料的分类 165
二、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66
三、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的特点比较 167
第二节 有机肥料的腐熟和管理 167
一、腐熟的目的和促进 167
二、腐熟过程中养分的变化 168
第三节 粪尿肥 170
一、人粪尿 170
二、家畜粪尿与厩肥 173
第四节 堆肥和沤肥 176
一、堆肥 177
二、沤肥 179
三、沼气发酵肥料 180
四、秸秆直接还田 180
第五节 绿肥 181
一、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81
二、绿肥的翻压技术要点 182
第十一章 施肥原理与土壤管理原则 185
第一节 施肥原则 185
一、养分归还学说 185
二、最小养分律 186
三、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 187
四、各因素的综合作用 189
五、肥料效应的经济分析 189
第二节 土壤管理原则 192
一、土壤有机物质平衡 193
二、土壤养分平衡 195
三、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持水土和抗旱 195
四、防止砂化,保护土壤资源 197
五、充分利用热资源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