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3
第一篇 法律、道德与中国社会的变迁 3
一、绪言 4
二、传统法律的道德化 5
三、现代法律的西方化 8
四、传统道德与现代法律的距离 12
五、传统道德与现代法律的协调 14
六、协调工作的最高准据 16
七、结语 19
第二篇 儒家思想法律化与中国家庭关系的发展 21
一、绪言 22
(一)孔孟人伦思想的原义 23
(二)孔孟人伦思想的法律化 26
(三)孔孟人伦思想与台湾现行的法律制度 29
(四)孔孟人伦思想与今后中国家庭关系的发展 32
二、结语 37
第三篇 个人在中国传统与现代法律上之地位 38
一、绪言 39
二、个人在西方思想中之地位 40
三、个人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之地位 43
四、个人在中国传统法律上之地位 45
五、个人在中国现代法律上之地位 47
六、中国法律传统与个人在现代法律上地位之关系 49
七、结语 51
第四篇 法律教育之前瞻与基础法学 53
一、绪言 54
二、法律教育与西洋法律思想 55
三、法律教育与基础法学 58
四、法律教育与品德教育 59
五、结语 60
第五篇 美国宪法与“中华民国宪法”之制定及发展 62
一、绪言 63
二、美国宪法与“中华民国宪法”之制定 64
(一)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64
(二)临时约法 65
(三)天坛宪法,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66
(四)省宪 66
(五)五权宪法 66
三、美国宪法与“中华民国宪法”之发展 68
四、结语 71
第六篇 台湾之土地改革——实行法治之一项范例 72
一、绪言 73
二、台湾土地改革之“宪法”基础 75
三、台湾土地改革之法律架构 76
(一)普通法律 76
(二)特别立法 77
四、台湾土地改革所生争议之解决 80
(一)司法机关 81
(二)出租人与承租人间耕地租约之争议 81
(三)公有耕地放领之争议 82
(四)耕地征收与耕地放领之争议 83
五、结语 85
第七篇 法律与科技发展 86
一、绪言 87
二、科技、法律与社会生活 89
三、法律与科技发展 91
(一)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之科技与法律 92
(二)二十世纪以来之科技与法律 94
四、结语 98
第八篇 法律教育与考试 100
一、绪言 101
二、总说 102
三、司法官与律师所受之法律教育及所经之考试 103
(一)修习科目与考试科目 103
(二)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 105
四、司法官与律师二种主要考试之检讨 106
(一)司法官考试与律师考试办法不同之情形 106
(二)司法官考试与律师考试办法不同之后果 107
五、结语 108
(一)司法官与律师之教育应加强品德之培养 108
(二)司法官与律师之考试及训练办法应力求一致 109
第九篇 近三十年法律与社会变迁之关系 110
一、绪言 111
二、法律与社会变迁之关系——理论上的基础 112
三、近三十年法律与社会变迁之关系——台湾之经验 115
四、结语 119
第十篇 思想、法律与社会变迁:历史观点下的中国经验 121
一、绪言 122
二、西周社会之礼与刑 123
三、春秋时代之儒家与礼 125
四、战国时期之法家与法 127
五、先礼后法之思想与制度 128
六、中国法律传统与法律西方化之困难 130
七、台湾社会与西方化法律之实施 133
八、中国法律传统与西方化法律之调和 134
九、结语 137
下部 141
第十一篇 庞德社会利益说之理论的基础 141
一、绪言 142
二、庞德的社会利益说 146
(一)社会利益说的理论渊源 147
(二)现在文明社会的利益的调查 162
(三)社会利益说的难关 169
三、结语 175
第十二篇 庞德论“中华民国宪法”之发展 177
一、绪言 178
二、宪“法”之意义 179
三、宪法之“法”之重要 181
四、宪“法”解释基础之建议 182
五、宪“法”解释方法之建议 184
六、庞德建议之评论 186
七、结语 188
第十三篇 庞德论中华民国法律之发展 189
一、绪言 190
二、庞德建议之层次 191
三、法律之历史的基础 192
四、比较法学之运用 193
五、法典之解释与适用 194
六、统一解释之重要 195
七、庞德建议之评论 196
八、结语 198
第十四篇 牛津哲学对法学之影响 199
一、绪言 200
二、牛津哲学 202
(一)对语言的“用法”之重视 203
(二)对语言的“用法”之扩充 204
(三)对“通俗语言”之注意 206
三、哈特对于分析法学所提出之建议 208
(一)分析法学的困难 208
(二)法律文句的特性 212
(三)哈特所提的建议 222
四、哈特所提出的建议之讨论 228
五、牛津哲学的伦理观与自然法学之关系 237
(一)牛津哲学的伦理观 238
(二)自然法学与规范伦理学 241
六、结语 242
第十五篇 自然法之现代的意义 243
一、绪言 244
二、自然法之历史的简介 247
三、自然法之晚近的理论 255
(一)新经院学派的自然法 256
(二)古典形态的自然法 263
(三)重视价值的法学 270
四、自然法之现代的意义 281
五、自然法之批判的功用 290
六、自然法与综合的法学 297
七、结语 302
第十六篇 二十世纪的美国法律思想 304
一、绪言 305
二、二十世纪以前的美国法律思想 306
(一)独立前后迄南北战争 306
(二)南北战后迄第一次世界大战 307
三、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法律思想 308
(一)分析法学 309
(二)历史法学 310
(三)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1841—1935) 310
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法律思想 313
(一)社会法学 314
(二)法律唯实主义 317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法律思想 327
(一)自然法思想的复兴 328
(二)政策导向的法学 338
(三)整体法学 339
六、结语 342
第十七篇 西洋法律思想近三十年之发展趋势 343
一、绪言 344
二、法律实证主义 345
三、自然法思想 349
四、社会学导向法学 353
五、结语 358
第十八篇 法律哲学与社会变迁之关系——以自然法思想与法律实证主义之消长为例 359
一、绪言 360
二、自然法思想对欧洲大陆立法之贡献 361
三、法律实证主义之得势与欧洲大陆法典之关系 362
四、从社会变迁看自然法思想与法律实证主义之消长 364
五、结语 365
附录一:《西洋法律思想主流之发展》前言 367
附录二:《西洋法律思想主流之发展》绪论 369
附录三:《法律与中国社会之变迁》前言 376
附录四:马汉宝——融贯中西法律文化的笃行者&曾建元 杨湘钧 378
索引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