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用才 3
周公吐哺待贤士 3
“楚虽有材,晋实用之” 5
魏文侯用人崛起 7
赵王委蔺相如以重任 10
刘邦尊儒取天下 13
高歌《大风》求猛士 15
贾谊才高 忧郁而死 18
汉之得人 于兹为盛 21
曹操三下求贤令 24
刘备三顾茅庐 28
王猛一岁五迁 30
唐太宗推诚任玄龄 33
武则天倚重狄仁杰 35
北宋用人 官多成灾 38
忽必烈信用“聪书记” 40
马皇后以才为国宝 41
努尔哈赤器重读书人 43
皇太极大胆用汉人 45
察贤辨才 51
秦穆公自责用孟明 51
求贤如求千里马 5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5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58
时光易逝 及早用材 61
王莽谦躬未篡时 62
孙权不疑诸葛瑾 65
长孙皇后尊贤避亲 67
唐太宗拔擢马周 69
韩愈惜才助贾岛 71
宋太祖慧眼识齐贤 72
宋太宗重大节用吕端 74
宗泽慧眼擢岳飞 76
辽圣宗以人才为宝 77
知人不易,用人更难 79
刘基知人又自知 80
康熙帝慧眼识施琅 82
雍正帝用李卫之长 85
随才任使 91
商用伊尹灭夏桀 91
孟尝君用人不拘一格 92
主父偃岁中四迁 94
出身奴虏的托孤大臣 96
汉武帝顾托得人 98
因材换职 两县皆治 100
唐太宗知人善任 101
太宗择人,唯才是与 103
姚崇不因私去贤 106
宋璟力除裙带风 107
刘晏理财用才 109
唐宣宗寝宫记县令异政 111
范公用人爱憎分明 112
金世宗取才于暴君之朝 114
元世祖用郭守敬治水 117
朱元璋老少参用 118
左公刚毅 砥砺书生 120
康熙帝善用河臣 121
雍正帝用人重才技 125
林则徐用人不拘一格 130
荐贤自荐 137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137
墨子奔走 鼓吹“尚贤” 138
以贤荐贤 人才荟萃 140
毛遂自荐脱颖出 144
小甘罗自荐出奇谋 146
萧何捐嫌举曹参 147
举贤良对策论国是 149
出身僮仆的大将军卫青 151
李恢自荐治南中 153
羊祜病危荐杜预 155
唐高祖“既往不咎”用李靖 156
张嘉贞逢时得超擢 158
娄师德大度荐狄公 159
毕士安力举寇准 161
“朋党”与荐贤 162
程元凤举人无私 165
元世祖不论资历用安童 166
杨士奇为国荐贤才 167
贤臣荐清官 169
鲁亮侪义不代贤 172
捐弃前嫌 177
齐桓公释仇用管仲 177
秦穆公“五羖”挽贤相 179
敌将可赦 仇者先封 180
汉文帝纳谏赦魏尚 182
曹操不念旧恶 183
陈霸先多用敌将 186
赵普荐才百折不挠 187
成吉思汗用人不计恩怨 188
元世祖用宋金两国状元 191
朱元璋不以前过为过 192
朱元璋敬请刘伯温 195
李自成用人不计前嫌 196
努尔哈赤化敌为友 198
雍正帝不计私怨用鄂尔泰 200
用人之论 205
韩非“法、术、势”的用人术 205
秦国的逐客风波 208
刘邦用人不以无过为贤 210
汉文帝不以口辩用人 213
董仲舒论养士以求贤 215
东方朔论得士 218
王褒论君主求贤 219
桓谭论人才乃国之大宝 220
开科取士,选用贤才 222
王安石论举贤任能 226
叶适论“养士”、“取士”与“任官” 228
刘基著书论人才 232
张居正选才六原则 235
沈文奎论用人之道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