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
1.1 黄河流域 2
1.2 淮河流域 2
1.3 海河流域 2
1.4 地下水与煤炭资源 2
2 构造体系及其控煤作用 4
2.1 伏牛—大别北西向构造体系的控煤作用 4
2.2 小秦岭—嵩山东西向构造体系的控煤作用 5
2.3 新华夏系构造的控煤作用 6
2.4 豫中北西向构造带的控煤作用 7
3 区域水文与地质条件 8
3.1 松散的第三系、第四系冲积层含水岩组 8
3.2 砂岩裂隙含水岩组 8
3.3 碳酸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层 8
3.4 碳酸盐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9
4 重点矿区及其水文地质条件 10
4.1 豫北煤田水文地质条件 10
4.2 豫东永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23
4.3 豫西煤田地层及其水文地质 35
5 河南煤矿矿床水文地质区域特征的差异 54
5.1 成煤时代 54
5.2 沉积构造 54
6 二1煤系基底碳酸盐岩溶成因及富水特征 57
6.1 岩溶及溶洞成因 59
6.2 煤系底板灰岩的突水条件 61
6.3 突水系数 65
6.4 突水前征兆 67
6.5 构造与突水 68
7 矿井涌水与突水规律 71
7.1 顶板涌水及其规律 71
7.2 底板涌水及其规律 76
8 井筒施工时的防治水 92
8.1 倾斜井筒施工的防治水 94
8.2 立井井筒施工防治水 101
9 立井含水层涌水预处理 108
9.1 冻结法凿井 108
9.2 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堵水 129
9.3 钻井法施工 146
9.4 立并地面帷注堵水施工 155
10 开拓布署与矿井防排水系统 158
10.1 开拓布署 158
10.2 防水闸门的构筑与管理 164
10.3 防水闸墙 178
10.4 排水系统 185
11 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及其分析 195
11.1 断层防水煤(岩)柱及其对断层导水性的判断与认识 196
11.2 断层的力学性质 201
11.3 断层面与岩层的夹角大小和断层带两侧的岩性条件 201
11.4 断层带固有的阻水能力和可能承受的静水压力 201
11.5 采掘工作面与断层构造相对位置关系 201
11.6 由采矿活动引起的采动冒裂、矿山压力及地压对断层破碎带的重复破坏作用 203
11.7 断层防水煤(岩)柱的留设 203
11.8 地表水体或疏散冲积含水层下采煤防水煤柱的留设 207
11.9 井田矿界的防水煤(岩)柱 211
11.10 防水煤柱的留设与保护 212
12 采掘巷道防治水 213
12.1 补充水文地质勘探 213
12.2 完善矿井或矿区地下水观测孔 213
12.3 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整理 213
12.4 利用物探技术,查清水文地质条件 213
12.5 采掘工作面探放水 228
12.6 采煤工作面底板灰岩置换预注浆 251
13 矿井突水淹井(地区)的救治与恢复 258
13.1 突水后的现场工作 258
13.2 研究确定被淹矿井(地区)恢复的主要方法 259
14 雨季及暴雨对矿井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301
14.1 雨季及暴雨对矿坑充水的影响 301
14.2 防范雨季暴雨危害矿井的措施 307
15 矿井涌水量预测与计算 309
15.1 矿井水的补给条件对矿井涌水量预测的影响 309
15.2 计算公式中的参数对矿井涌水量预测的影响 310
15.3 矿井涌水量预测与预算 311
16 矿井水排、供、生态环保三位一体综合利用 339
16.1 水文地质条件和矿井的涌水 339
16.2 矿井水的综合利用 340
16.3 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位一体的优化管理 345
作者简历 346
主要参考文献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