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
1.1.1 经济学的定义 2
1.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2
1.2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
1.2.1 稀缺性 4
1.2.2 机会成本 5
1.2.3 生产可能性曲线 5
1.2.4 资源配置 7
1.2.5 资源利用 9
1.3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9
1.3.1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定义 10
1.3.2 实证分析方法 10
思考与自测 14
第2章 需求与供给 15
2.1 需求理论 15
2.1.1 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 15
2.1.2 需求函数与需求定理 17
2.1.3 需求的运动 17
2.2 供给理论 18
2.2.1 供给与影响供给的因素 18
2.2.2 供给函数与供给定理 21
2.2.3 供给的运动 21
2.3 均衡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22
2.3.1 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 22
2.3.2 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 23
2.3.3 均衡价格的应用 24
2.4 弹性理论及其应用 25
2.4.1 需求价格弹性 25
2.4.2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27
2.4.3 需求的收入弹性 28
2.4.4 需求的交叉弹性 29
2.4.5 供给价格弹性 29
思考与自测 30
第3章 消费者行为 31
3.1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31
3.1.1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31
3.1.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2
3.1.3 基数效用理论的消费者均衡 33
3.2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3
3.2.1 无差异曲线 34
3.2.2 消费者预算线 36
3.2.3 消费者均衡 36
3.3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 37
3.3.1 消费者剩余 37
3.3.2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 38
3.4 消费政策 39
3.4.1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局限性和保护消费者政策 39
3.4.2 消费外在化的干预政策 40
思考与自测 41
第4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42
4.1 生产与生产函数 42
4.1.1 生产者和生产要素 42
4.1.2 生产函数 43
4.1.3 技术系数 43
4.1.4 常见的生产函数 44
4.2 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 44
4.2.1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4
4.2.2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45
4.2.3 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 46
4.3 两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 47
4.3.1 等产量线 47
4.3.2 等成本线 48
4.3.3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49
4.3.4 产量扩张线 50
4.4 规模经济 51
思考与自测 52
第5章 成本与收益 53
5.1 成本 53
5.1.1 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53
5.1.2 显成本与隐成本 53
5.1.3 会计利润、正常利润和经济利润 54
5.1.4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54
5.1.5 成本函数 55
5.2 短期成本分析 55
5.2.1 短期的含义 55
5.2.2 短期成本的类型 55
5.2.3 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56
5.3 长期成本分析 59
5.3.1 长期总成本 59
5.3.2 长期平均成本 59
5.3.3 长期边际成本 60
5.3.4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61
5.3.5 利润最大化原则 62
思考与自测 62
第6章 市场理论 63
6.1 市场的类型及特点 63
6.1.1 完全竞争 63
6.1.2 垄断市场 64
6.1.3 垄断竞争市场 65
6.1.4 寡头市场 65
6.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66
6.2.1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66
6.2.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68
6.2.3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69
6.3 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71
6.3.1 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71
6.3.2 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72
6.3.3 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73
6.3.4 垄断企业的定价策略 73
6.4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 75
6.4.1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需求与收益 75
6.4.2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76
6.4.3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76
6.4.4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产品竞争差别 77
6.5 寡头市场 78
6.5.1 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及条件 78
6.5.2 寡头决策 78
思考与自测 79
第7章 分配理论 80
7.1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原理 80
7.1.1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特点 80
7.1.2 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 81
7.1.3 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 81
7.1.4 生产要素的供给 82
7.1.5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83
7.2 工资、利率、地租、利润理论 85
7.2.1 工资理论 85
7.2.2 利息 87
7.2.3 地租 88
7.2.4 利润 91
7.3 社会收入分配 92
7.3.1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状态的标准 92
7.3.2 收入分配的公平与不公平 93
7.3.3 收入分配政策 95
思考与自测 95
第8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96
8.1 市场失灵 96
8.1.1 公共物品 96
8.1.2 外部性 98
8.1.3 垄断 99
8.1.4 信息不对称 101
8.2 政府的经济职能及政府失灵 102
8.2.1 政府的经济职能 102
8.2.2 政府失灵 105
思考与自测 106
第9章 国民收入决定 107
9.1 国民收入核算 107
9.1.1 国民收入的核算 107
9.1.2 有关收入的宏观总量 108
9.1.3 国民收入中五个总量间的关系 110
9.1.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110
9.2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12
9.2.1 总需求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 112
9.2.2 乘数理论 116
9.3 IS—LM模型 117
9.3.1 商品市场的均衡——IS分析法 117
9.3.2 货币市场的均衡——LM分析法 118
9.3.3 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分析法 118
9.4 总供给与总需求 119
9.4.1 总需求曲线 119
9.4.2 总供给曲线 121
9.4.3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122
思考与自测 123
第10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24
10.1 失业的种类和影响 124
10.1.1 失业与充分就业 124
10.1.2 失业的原因和类型 125
10.1.3 充分就业与失业成本 126
10.2 通货膨胀理论 128
10.2.1 通货膨胀的含义与分类 128
10.2.2 通货膨胀的原因 130
10.2.3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131
10.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132
思考与自测 133
第11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134
11.1 经济增长理论 134
11.1.1 经济增长的含义 134
11.1.2 经济增长的因素 135
11.1.3 经济增长模型 136
11.2 经济周期 141
11.2.1 经济周期的含义 141
11.2.2 经济周期的阶段 141
11.2.3 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 142
思考与自测 143
第12章 宏观经济政策 144
12.1 宏观财政政策 144
12.1.1 政府也是局中人:税收和政府支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44
12.1.2 消除经济活动的“缺口”:财政政策的作用 145
12.1.3 逆经济风向而动:财政政策的特点 145
12.2 财政政策 146
12.2.1 基本工具:内在稳定器和斟酌决定的财政政策 146
12.2.2 财政政策不是灵丹妙药: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148
12.3 货币政策 149
12.3.1 货币供应量 149
12.3.2 货币政策工具 150
12.3.3 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局限性 151
12.4 供给管理政策 152
12.4.1 收入政策 152
12.4.2 指数化政策 153
12.4.3 人力政策 154
12.4.4 经济增长政策 154
思考与自测 155
参考文献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