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一、地理位置 1
二、地质、地貌特征 1
三、气候特征 3
四、交通条件和景观特点 3
五、全新世环境演变 4
第二节 历史沿革 6
第三节 考古调查与发掘概况 8
第二章 王墓山坡下遗址 11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发掘经过 11
一、地理环境 11
二、发掘经过 11
第二节 文化堆积 13
一、文化堆积 13
二、文化层遗物 16
三、汉代遗迹及其早期遗物 20
四、采集遗物 24
第三节 房屋遗迹 24
一、Ⅰ区房址 26
二、Ⅱ区房址 109
第四节 道路遗迹 112
第五节 灰坑遗迹 113
第六节 遗物综述 122
一、陶器 122
二、石器 134
三、骨角器 136
第七节 文化分期 136
一、地层单位的分组 136
二、分段 138
第八节 聚落形态 139
一、房屋分类 140
二、房屋结构与功能 141
三、聚落布局 147
第三章 王墓山坡中遗址 150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发掘经过 150
一、地理环境 150
二、发掘经过 150
第二节 文化堆积 150
第三节 环壕遗迹 151
第四节 房屋遗迹 156
第五节 遗物综述 161
一、陶器 161
二、石器 165
三、玉器 165
第六节 聚落形态 165
第四章 红台坡下遗址 166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发掘经过 166
第二节 灰坑遗迹和采集遗物 166
第三节 遗物综述 168
一、陶器 168
二、石器 171
第五章 红台坡上遗址 172
第一节 发掘经过 172
第二节 文化堆积 172
第三节 房屋遗迹 176
第四节 灰坑与灰沟遗迹 187
一、灰坑 187
二、灰沟 188
第五节 遗物综述 196
一、陶器 196
二、石器 200
三、玉料 201
第六节 聚落形态 201
一、房屋结构与功能 201
二、聚落总体布局 202
第六章 东滩遗址 203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发掘经过 203
第二节 文化堆积 203
第三节 房屋遗迹 207
第四节 灰坑遗迹 218
第五节 遗物综述 224
一、陶器 224
二、石、骨器 228
第六节 聚落形态 228
第七章 狐子山遗址 230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发掘经过 230
第二节 文化堆积 230
第三节 房屋遗迹 231
第四节 陶器综述 234
第五节 聚落形态 234
第八章 问题讨论 236
第一节 年代分期 236
一、各遗址年代对比 236
二、典型器物的形态变化 237
三、共存器类的变化 241
四、陶质、陶色、纹饰的变化 241
五、房屋形态的变化 242
六、绝对年代 243
第二节 各期遗存间关系及地方特色 243
一、仰韶一期遗存 243
二、仰韶二期遗存 244
三、仰韶三期遗存 246
第三节 聚落间相互关系 248
一、仰韶一期聚落 248
二、仰韶二期聚落 248
三、仰韶三期聚落 249
第四节 聚落演变与社会发展特点 249
一、仰韶一期聚落 249
二、仰韶二期聚落 250
三、仰韶三期聚落 250
第五节 人地关系 251
一、仰韶一期 251
二、仰韶二期 252
三、仰韶三期 253
附表 255
附表一 王墓山坡下遗址房址登记表 255
附表二 王墓山坡下遗址Ⅰ区灰坑(窖穴)登记表 256
附录 王墓山坡下、王墓山坡中、红台坡上、东滩遗址动物骨骼鉴定 259
后记 260
Abstract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