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研究现状 2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现状 2
矿产地质工作调查现状 5
科学研究现状 6
1.2主要成果和进展 9
数据库建设方面 9
开展地质矿产数据库为基础的区域矿产资源定量评价 9
建立了藏东成岩成矿的双冲模式、构造演化地球动力学模型 10
2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5
2.1概述 15
2.2三江地区地层简要对比 19
中元古界 19
新元古界至下古生界 20
下古生界 22
三叠系 27
侏罗系和白垩系 30
第三系 32
小结 34
2.3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35
区域地层条件 35
区域岩浆岩条件 36
区域构造条件 37
2.4小结 40
3三江中段重点成矿区(带)综述 41
3.1矿带及远景区的划分 41
3.2石渠-甘孜银锡铜多金属及金成矿远景区 43
成矿地质背景 43
成矿作用及成矿类型 46
重点成矿远景区资源前景 47
3.3白玉河坡-昌台银多金属成矿带(区) 53
成矿地质背景 53
成矿作用及成矿类型 54
重点成矿远景区资源前景 56
3.4巴塘义敦银多金属成矿区(带) 59
成矿地质背景 59
成矿作用及矿化类型 60
重点成矿远景区资源前景 60
3.5甘孜-理塘金(铜)矿成矿带 66
成矿地质特征 66
矿产矿化类型 67
重点成矿远景区资源前景 67
3.6金沙江中段铜金成矿带 69
成矿地质条件 69
矿化类型 69
重点成矿远景区资源前景 70
3.7江达火山岩浆岛弧北段银多金属成矿带 71
成矿地质背景 71
成矿远景区的划分 73
江达构造带是镓、镉稀有分散元素成矿的远景带 77
丁钦弄银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深部预测 78
3.8昌都-芒康斑岩铜钼金成矿带 86
成矿地质背景 86
主要成矿远景区 88
3.9类乌齐-左贡构造带北段锡铅锌多金属成矿带 94
成矿地质背景 94
主要找矿远景区 95
4构造-岩浆-地层耦合控矿 98
4.1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岩成矿 98
地震层析特征 98
重力场特征 100
均衡重力异常 101
磁场特征 102
深部过程的地表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响应 103
小结 108
4.2昌都陆内裂谷的发育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108
昌都陆内裂谷发育的背景 109
昌都-思茅陆内裂谷的地貌特征 109
昌都-思茅陆内裂谷的沉积盆地演化特征 109
昌都-思茅陆内裂谷的岩浆活动特征 116
陆内裂谷体制下沉积-构造-岩浆耦合与成矿作用 122
4.3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与成矿的关系 124
喜马拉雅期陆内造山 124
陆内造山体制下的构造控矿分析 127
陆内造山体制下的成矿作用 129
构造变形与成矿年代学 130
4.4青藏东缘晚三叠世以来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131
T3-J2期地球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 131
J2-K2青藏Ⅰ型地球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 133
K2-E1青藏型地球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 134
E2-Q横断山型地球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 135
5地质异常的提取及资源潜力评价 137
5.1研究区地质异常简析 137
地层 137
构造 139
岩体 139
5.2地质异常研究方法原理简介 141
地质复杂系数(C值)法 141
熵值(H值)法 142
地质相似系数(S值)法 142
地质关联度(R值)法 143
构造等密度 144
构造优益度 144
构造中心对称度 144
5.3研究区地质异常的圈定与提取 144
地层 144
构造 147
岩体 149
综合方法 157
5.4物化遥异常分析与提取 158
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158
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163
遥感资料分析与处理 171
5.5成矿广度、成矿强度以及成矿潜力评价 172
成矿广度与成矿强度 172
成矿潜力 177
研究区远景资源量估算 186
6西南三江中段矿产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 189
6.1成矿多样性研究 189
数据基础 189
矿床种类研究 191
矿床成因类型研究 192
矿床规模研究 193
6.2研究区地质模型 193
赋矿地层 194
控矿构造 195
岩浆岩 196
6.3研究区概念模型 196
赋矿地层 196
控矿构造 197
岩浆岩 197
6.4研究区数字模型 198
赋矿地层 198
控矿构造 198
岩浆岩 198
6.5证据权重模型 199
证据权原理 199
预测模型建立及应用 203
7结语 219
7.1结论 219
7.2进一步工作建议 221
构造-岩浆-赋矿地层耦合控矿机制 221
区域成矿保存与矿产资源潜力分析 222
关于斑岩铜矿的氧化富集成矿作用 222
跨构造单元成矿的问题 222
参考文献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