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曲格律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柳村著
  • 出 版 社:上海:百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7036230
  • 页数:5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研究古典诗词曲格律发展、沿革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价值。

第一部分 概论之部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诗歌的音乐美 3

一、诗歌的音乐美效果 3

二、若干实例 5

三、篇章结构单元 8

第二节 诗歌体裁的分类 22

一、古代诗歌 23

(一)先秦时代诗歌 23

(二)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24

(三)古典格律诗 24

二、现代诗歌 25

(一)新诗 25

(二)现代格律诗 25

(三)新格律诗 26

(四)散文诗 27

(五)叙事诗 28

三、统一的诗歌分类系统 28

第三节 本书所用音标 29

一、本书所用音标 29

二、音标与押韵机理的解说 32

第四节 汉语的特点 34

一、汉语的音节 34

二、汉语的声调 38

三、古典诗词曲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39

第二章 押韵 41

第一节 韵脚的语音构成 41

第二节 押韵的一般机理 44

一、语音的感觉与知觉 45

二、瞬时记忆与短时记忆 46

(一)瞬时记忆 46

(二)短时记忆 47

(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诗词格律的关系 48

第三节 某些特殊押韵现象的机理 49

一、i、ü不押韵 49

二、u、ü不押韵 50

三、ie、üe不押韵 51

四、e、ue不押韵 53

五、“庚、东”的分韵 53

第四节 押韵韵目 54

第五节 古韵与今韵 56

一、读旧体诗词曲是否一定要熟知古韵 57

二、现代人写旧体诗词曲是否要押古韵 57

三、人们为何偏爱不符合实际的古韵 58

四、历史上的“古韵”与“今韵” 61

五、押古韵有其不可抗拒的社会原因 63

六、今日的“古韵”与“今韵”之争 64

第三章 平仄 66

第一节 平仄现象的本质与机理 66

一、平仄概念的形成 66

二、平仄的本质 69

三、平仄现象的机理 71

(一)平仄现象的注意与意识 71

(二)平仄现象的瞬时记忆与短时记忆 72

第二节 平仄的相对性与首句押韵问题 74

一、平仄的相对性原理 74

二、首句押韵问题 78

三、首句押韵给予相对平仄对比效果不足的补偿 80

四、平仄相对性古已存在 80

(一)有关史料简介 80

(二)上述史料的解析 80

(三)平声调值的分化 81

(四)分化后的调值的性质 81

五、首联相对平仄匹配的逆转 82

第三节 字调、语调和平仄 83

一、字调和语调的一般概念 83

二、一般朗诵语调 86

三、旧体诗词曲吟诵语调 86

(一)句中程式化的停顿 86

(二)句末的声调处理 90

四、“诗词格律”规定的平仄分布图 93

第四节 传统诗词平仄格律有效性的检验 98

一、“平仄分布图”有效性的检验 98

二、检验结果 109

三、科学的、实用的“律诗平仄格律” 113

第四章 篇章 118

第一节 先秦诗歌的篇章结构 118

一、《诗经》诗篇章结构概说 118

二、篇章结构统计数据(附实例及讨论) 120

三、《诗经》诗的艺术特点 140

(一)形式整齐是致美因素之一 140

(二)利用变化型篇章结构单元组成复杂多变的篇章结构 141

(三)重复上联对句作为下联出句 144

(四)反复咏唱 146

(五)分章诗各章篇章结构有变化 147

(六)同一句型通过变换词序造成新句 148

(七)短章长章有规律地交错运用 151

(八)一章之内篇章结构单元复杂多变,各章之间结构一致 152

(九)夹杂散文化成分 153

四、《诗经》诗的润色与加工 156

五、《诗经》文本有待于进一步整理 158

六、周代乐官编辑《诗经》给我们的启示 168

第二节 汉魏晋南北朝诗的篇章结构 171

一、汉魏晋南北朝诗篇章形式统计数据 172

二、汉魏晋南北朝诗的篇章形式及其演进 175

(一)汉代诗歌的篇章形式 175

(二)魏代诗歌的篇章形式 179

(三)晋代诗歌的篇章形式 181

(四)南北朝诗歌的篇章形式 182

第三节 篇章形式小结 182

一、由《诗经》向律诗的过渡 182

二、变化型篇章结构的消长 183

三、四五七言诗与节奏的关系 184

四、四八句形式的形成 186

五、研究篇章结构发展历史的意义 187

第五章 忌避声病格律 191

第一节 日本文献《文镜秘府论》一书关于忌避声病(八病)格律的史料 192

一、关于忌避声病(八病)格律的史料 192

二、忌避声病(八病)格律摘要 192

三、关于忌避声病(八病)格律的讨论 197

第二节 国内有关忌避声病(八病)格律的研究 200

一、国内有关文献简述 200

二、国内各种文献与日本文献《文镜秘府论》的比较 202

第三节 关于忌避声病格律小结 207

第六章 词 209

第一节 词的押韵 211

一、词韵与诗韵同一 211

二、所谓“词韵” 211

第二节 词的韵脚分布与诗不同 212

第三节 词与平仄的关系 218

一、词的四声、平仄与伴奏乐曲旋律的关系 218

二、姜夔自度曲旋律上行下行与歌词四声平仄关系的再考察 222

三、姜夔自度曲实唱的实验 228

四、现代歌曲的词与曲的关系 231

五、从语音学理论上看词与平仄的关系 232

六、从宋代词学著作看词与平仄的关系 234

七、从散曲的平仄看词的平仄 243

第四节 词谱 245

一、《啸余谱》 246

(一)《啸余谱》序言分析 246

(二)《啸余谱》所载《洞仙歌》一词实例 247

(三)《啸余谱》平仄标注的分析 250

二、《诗余图谱》 251

(一)《诗余图谱》序言分析 251

(二)《诗余图谱》所载《洞仙歌》一词实例 252

(三)《诗余图谱》平仄标注的分析 253

三、钦定《词谱》 254

(一)钦定《词谱》序言的分析 254

(二)钦定《词谱》所载《洞仙歌》一词实例 255

(三)钦定《词谱》句读与平仄标注的分析 259

四、万树的《词律》 260

第五节 词的一调多体 260

一、一调多体概说 260

二、一调多体的实例与分析 262

(一)实例 262

(二)实例分析 269

三、一调多体问题小结 274

第六节 《词谱》平仄规定质疑 277

一、《词谱》平仄规定实例 277

二、《词谱》分体的标准 289

三、《词谱》对填词用字平仄的规定 291

(一)提取公因素的前提条件 291

(二)提取公因素中的问题 293

(三)正体平仄规定与变体平仄规定相矛盾 294

(四)苏词“可平可仄”的规定无语音学上的根据 294

(五)39首变体均无“可平可仄”规定 295

(六)39首变体的平仄规定以一盖全 295

(七)自相矛盾 295

(八)方法论不具有周遍性 295

(九)古人多用方音带来的问题 296

(十)填词与作词的关系 296

(十一)词谱使用中的误区 297

(十二)规定平仄的目的性 297

(十三)最后的提问 298

第七节 词与平仄关系的实验 299

第八节 关于词的最后结论 308

一、严格分析,宽松设制 308

二、关于“做词”的讨论 310

第七章 散曲 313

第一节 散曲的押韵 314

一、诗词曲押韵的同一性 314

二、诗词曲押韵的历史性 317

第二节 散曲的平仄 317

第三节 曲谱 323

一、常见的资料 323

二、曲谱的本质 325

第四节 元刊本杂剧的衬字的意义 330

一、元刊本元曲中的小字与衬字的关系 330

(一)杂剧的小字 330

(二)杂剧衬字与音乐的关系 332

(三)曲牌与衬字的关系 333

二、明刊本元曲中的衬字 335

三、散曲与曲律 338

(一)元刊本散曲与曲律 338

(二)明刊本散曲与曲律 347

第二部分 专论之部第八章 通过杜甫诗看唐诗的格律(学习陆志伟先生《试论杜甫律诗的格律》札记) 351

一、陆志伟关于杜诗格律的统计数字 352

(一)律诗传统格律平仄对粘图 352

(二)陆志伟的统计数字 352

(三)关于“粘” 356

二、平仄对粘与统计数字的说明 357

三、学习陆志伟宏文的心得体会 358

(一)杜甫所写律诗并非依照平仄对粘格律 358

(二)杜甫诗几乎完全不合平仄格律 360

四、诗歌格律的本质 361

第九章 日本古文献《作文大体》中保存的汉诗格律及汉语音韵史的重要史料 363

第一节 《作文大体》中保存的汉诗平仄格律 364

一、汉诗在日本传播的历史背景 364

(一)中国隋唐时代诗文化对日本诗文化的影响 364

(二)日本的汉诗著作 365

(三)平安时代菅江两家的汉诗诗人及《作文大体》作者 365

二、《作文大体》中保存的汉诗格律要点节录 366

第二节 日本古文献所载平他排列组合与国内文献所载平仄排列组合之比较 370

一、中日所传平仄、平他排列组合简介 370

二、中日所传平仄、平他排列组合之异同 373

第三节 平仄概念的兴起 376

一、平仄概念的出现 376

二、《作文大体》中所记汉诗格律所据资料的年代 378

第四节 从忌避声病格律向平仄格律的过渡 381

一、从忌避声病格律向平仄格律过渡的思考 381

二、律诗格律发展变化的历史 383

第五节 《倭注切韵》、《童蒙颂韵》与许敬宗的“合而用之”的《切韵》 387

一、《倭注切韵》所注《切韵》为何书 387

二、《倭注切韵》与《童蒙颂韵》之关系 389

三、我国唐代确曾有过一部只有二十八九韵的韵书 393

四、《倭注切韵》之《切韵》对研究我国古音之价值 394

第十章 拗救——一种十分错误的平仄“理论” 398

一、对《声调四谱图说》一书的总的评价 398

二、拗救的具体方式方法 400

三、例句分析 404

四、拗救“理论”荒谬绝伦 406

第十一章 填格作用(汉语音节结构论) 409

第一节 绪论 409

第二节 语言与语音 412

一、语音的本质 412

(一)思维是一个系统 412

(二)语言是一个系统 413

(三)语音是一个系统 414

二、音位的存在形式 415

(一)音位具有基本固定的音值 415

(二)音位之间具有对立性 415

(三)音位具有变异性 416

三、音节构造原理 417

(一)音节音流的连续与不连续 417

(二)音节的语音核心 417

第三节 填格作用(汉语音节形成原理) 419

一、汉语音位、音节形成模型 419

二、语音发展中的四种动力 420

三、填格作用 421

(一)汉语韵母的“四呼”系统 421

(二)声母韵母拼合总表中的空格 422

第四节 声母韵母拼合总表空格的分析 423

一、开齐两撮空格的分析 423

(一)b、p、m、f系音节的空格 423

(二)d、t、n系音节的空格 424

(三)l系音节的空格 425

(四)与“知彻澄”、“照穿床审禅”有关的空格 425

(五)广义尖团音的合并与?、t?、?音的产生 426

(六)r系音节的空格 428

二、合撮两呼空格的分析 428

(一)合口呼空格的分析 428

(二)撮口呼空格的分析 432

第五节 钱大昕论古音摘要 433

一、古无轻唇音 434

二、古无舌上音 435

三、古舌音后多变为齿音 435

第六节 音节语音结构分析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435

一、/?/音位的一个重要特性——易变性 435

二、与感叹词相关的几个问题 436

三、/?/音位的弱化问题 437

四、“波、泼、摸、佛”等音节的问题 438

五、ueng音节的音位分析 439

六、“拥”音节的音位分析 440

七、“熬”音节的音位分析 443

第七节 音节语音结构分析的用途 444

一、音节语音结构分析与标音方案 444

二、音节语音结构分析与韵目 447

第十二章 “资、此、思、知、吃、诗、日”七个音节中的韵母的性质 450

一、语音系统形成的一般原理 450

二、“资、此、思、知、吃、诗”六个音节的韵母 452

三、/?、?/两个音的性质与特征 453

四、/?、?/两个音在汉语音位系统中的位置 453

五、一个语音学理论上的障碍 454

六、“日”音节的语音构成 455

七、浊辅音r的写法问题 455

八、耶鲁写法与台湾方案 457

第十三章 从敦煌曲子词看词的起源 458

引言 458

第一节 《诗经》诗变化型篇章形式的衰落 459

一、《诗经》诗变化型篇章形式衰落的原因 459

二、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形式的发展 461

第二节 民间曲子词与文人词的关系 463

一、民间曲子词的诞生 463

二、本书所引曲子词文本的说明 464

三、曲子词与伴奏乐曲在内涵上的匹配 465

四、曲子词与伴奏乐曲在形式上的匹配 474

第三节 民间曲子词对文人词的影响 478

一、从宏观上看曲子词对文人词的影响 478

二、从具体作品上看曲子词对文人词的影响 480

结束语 497

第十四章 古典诗词曲的浴火再生(新格律诗的创建) 500

第一节 新格律诗的理念 500

一、问题的提出 500

二、闻一多的“新格律” 502

三、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 503

四、“新格律诗” 504

第二节 新格律诗的格律 504

一、严格押韵 504

二、强调节奏 507

三、注重篇章结构 509

第三节 警惕文言借诗还魂 517

第四节 新格律诗举例 520

第五节 叙事诗 523

第六节 简要的结论 528

一、新格律诗的难易观 528

二、格律是法宝而非桎梏 529

三、旧体诗词曲、新诗与新格律诗应三花齐放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