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小儿推拿基础知识 3
第一章 小儿推拿概述 3
一、小儿推拿及其发展简史 3
(一)小儿推拿的定义 3
(二)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3
二、小儿推拿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5
(一)小儿推拿的优点 5
(二)小儿推拿操作注意事项及有关说明 7
三、对小儿推拿的十点见解 9
第二章 小儿推拿的指导理论 13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13
一、阴阳学说 13
(一)阴阳的意义 13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14
(三)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16
二、五行学说 19
(一)五行学说的意义 19
(二)五行的相互关系 19
(三)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21
第二节 藏象与气血 23
一、藏象学说 23
(一)藏象学说的生理特点 23
(二)五脏 24
(三)六腑 39
(四)奇恒之腑 42
(五)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43
二、气与血 48
第三节 经络学说 50
一、十二正经 51
(一)十二经脉的走向分布和交接规律 51
(二)十二经脉循经流注 52
二、奇经八脉 60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与应用 64
第四节 小儿的生理与病理 66
一、小儿的生理 66
二、小儿病理 72
第五节 病因与治则 74
一、病因 74
二、治则 80
第三章 小儿疾病的诊断 88
第一节 诊查 88
一、望诊 88
二、闻诊 97
三、问诊 99
四、切诊 104
五、简易器械检查 107
第二节 辨证 111
一、八纲辨证 111
(一)表里证候 112
(二)寒热证候 114
(三)虚实证候 115
(四)阴阳证候 117
二、脏腑辨证 118
(一)心与小肠病证候 118
(二)肺与大肠病证候 119
(三)脾与胃病证候 120
(四)肝与胆病证候 121
(五)肾与膀胱病证候 122
(六)脏腑兼病证候 123
三、气血津液辨证 125
(一)气血辨证 125
(二)津液辨证 127
第四章 小儿推拿手法和穴位 129
第一节 小儿推拿手法 129
一、基本手法 130
二、参考手法 133
第二节 小儿推拿穴位 136
一、手臂部穴位 137
二、头面部穴位 177
三、躯干部穴位 187
四、下肢部穴位 200
第三节 复合操作方法 208
一、运土入水与运水入土 209
二、?肘走气 209
三、飞经走气 210
四、飞金走气 210
五、打马过天河 211
六、引水上天河 211
七、水底捞明月 212
八、二龙戏珠 212
九、苍龙摆尾 213
十、双龙摆尾 213
十一、乌龙摆尾 214
十二、丹凤摇尾 214
十三、赤凤摇头 214
十四、凤凰展翅 215
十五、双凤展翅 215
十六、凤凰单展翅 215
十七、凤凰鼓翅 216
十八、按弦搓摩 216
十九、孤雁游飞 217
二十、猿猴摘果 217
二十一、天门入虎口 218
二十二、黄蜂出洞 218
二十三、老汉板缯 219
二十四、揉耳摇头 219
二十五、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 219
二十六、总收法 219
下篇 小儿推拿病症治疗 223
第一章 初生儿疾病 223
一、初生儿不啼 223
二、初生儿肺闭咳喘 225
三、初生儿不乳 226
四、初生儿二便不通 229
五、初生儿目赤不开 230
六、初生儿眼烂 231
七、黄疸(新生儿黄疸) 232
八、脱水热 235
九、脐风(新生儿破伤风) 236
十、胎风 239
十一、满头风 241
十二、初生儿癃闭 242
十三、初生儿硬肿症 244
十四、初生儿呕吐 246
十五、初生儿泄泻 248
十六、夜啼 252
十七、啼哭不宁 254
十八、初生儿败血症 256
十九、奶癣 258
二十、脐疮 260
二十一、脐血 261
二十二、脐疝 263
二十三、串肠风 264
二十四、天钓 266
二十五、内钓 267
二十六、盘肠气痛 268
二十七、胎赤 270
第二章 传染性疾病 272
一、麻疹 272
二、风疹 278
三、幼儿急疹 280
四、水痘(附天花) 281
五、猩红热(烂喉痧) 284
六、痄腮 287
七、白喉 289
八、百日咳 292
九、痢疾 295
十、疟疾 297
十一、传染性肝炎 301
十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03
十三、流行性乙型脑炎 306
十四、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309
十五、流行性出血热 312
十六、伤寒与副伤寒 317
十七、肺结核 320
第三章 肺心系疾病 324
一、感冒 324
二、发热 328
三、咳嗽 332
四、乳蛾(扁桃体炎) 335
五、喉痹 338
六、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341
七、急性支气管炎 342
八、慢性支气管炎 344
九、支气管肺炎(肺风痰喘) 348
十、支气管哮喘 350
十一、肺炎 352
十二、肺痈 354
十三、马脾风 356
十四、胸膜炎 358
十五、咳嗽咯血 360
十六、先天性心脏病 361
十七、心肌炎 363
十八、风湿性心脏病 365
十九、心律失常 368
第四章 消化系疾病 371
一、呕吐 371
二、泄泻 376
三、上吐下泻 381
四、白便 383
五、便血 384
六、便秘 386
七、腹痛 389
八、急性厌食 391
九、食欲不振 393
十、偏食 394
十一、多食易饥 396
十二、食后即便 398
十三、脾虚 399
十四、贫血 401
十五、积滞 403
十六、疳疾 406
十七、缺钙(佝偻病) 409
十八、肠梗阻 411
十九、肠套叠 413
二十、臌胀 415
二十一、伤食 417
二十二、腹胀 419
二十三、胃柿石病 420
二十四、吐血 422
二十五、低血糖 423
二十六、胃下垂 425
二十七、胆囊炎 427
二十八、肠痈(阑尾炎) 429
二十九、急性胰腺炎 431
三十、霍乱 433
三十一、嗜异症 436
三十二、肝脓肿 438
第五章 脑肾骨及泌尿系疾病 440
一、头痛 440
二、脑发育不全 444
三、脑瘫 446
四、解颅(脑积水) 448
五、囟陷 450
六、囟填 451
七、鸡胸龟背 454
八、软骨病 455
九、五软 457
十、五迟 459
十一、急性肾炎 461
十二、肾盂肾炎 464
十三、肾病综合征 466
十四、肾积水 469
十五、泌尿系感染 471
十六、癃闭(尿潴留) 474
十七、尿频 476
十八、血淋 478
十九、石淋(泌尿系结石) 480
二十、尿失禁 481
二十一、遗尿 483
二十二、溺血 485
二十三、尿白 487
二十四、白浊 489
二十五、尿崩 490
二十六、糖尿病 491
第六章 五官九窍疾病 494
一、目赤痛 494
二、先天性泪囊炎 496
三、急性泪囊炎 497
四、先天性白内障 499
五、眼睛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 500
六、视物不清 502
七、胬肉攀睛 504
八、针眼 505
九、睑缘炎 507
十、上胞下垂 508
十一、疳疾上目 510
十二、斜视 511
十三、鼻塞不通 513
十四、鼻渊(鼻窦炎) 514
十五、鼻鼽(过敏性鼻炎) 516
十六、鼻出血 518
十七、鼻疳(鼻前庭炎) 520
十八、上颌骨骨髓炎 521
十九、腺样体肥大 522
二十、旋耳疮 524
二十一、耳疔(外耳道炎及疖肿) 526
二十二、耳闭(非化脓性中耳炎) 527
二十三、脓耳(化脓性中耳炎) 529
二十四、聋哑 533
二十五、口疮 535
二十六、鹅口疮 538
二十七、走马牙疳 540
二十八、地图舌 542
二十九、木舌、重舌 543
三十、吐舌 545
三十一、弄舌 546
三十二、滞颐 548
三十三、重龈 550
三十四、牙痛 551
三十五、口唇燥裂 553
三十六、口臭 554
三十七、肛门红肿 555
三十八、痔疮 556
三十九、翻肛 559
四十、脱肛 560
四十一、龟头红肿 562
四十二、女阴赤红 563
四十三、狐疝 565
四十四、寒疝 567
四十五、水疝(鞘膜积液) 568
四十六、包皮紧 570
第七章 杂证 572
一、急惊风 572
二、慢惊风 575
三、慢脾风 577
四、惊吓 579
五、精神分裂症 581
六、痫证 584
七、荨麻疹 586
八、痈疽疖肿 588
九、疮疡 590
十、湿疹 591
十一、黄水疮 593
十二、天疱疮 595
十三、赤游风(丹毒) 596
十四、单纯疱疹 598
十五、带状疱疹 600
十六、瘰疬(淋巴结核) 601
十七、鹤膝风 603
十八、多汗症 604
十九、无汗症 607
二十、暑热症(小儿夏季热) 609
二十一、痱子 610
二十二、苦夏 612
二十三、水肿 613
二十四、紫癜 615
二十五、血友病 618
二十六、白血病 620
二十七、中恶 622
二十八、孤独症 624
二十九、多动症 625
三十、梦游症 626
三十一、斑秃 628
三十二、白秃疮 629
三十三、相火旺 631
三十四、失语症 632
三十五、口眼歪斜 634
三十六、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瘫) 636
三十七、肌性斜颈 638
三十八、低热症 640
三十九、痹证 642
四十、痿证 644
四十一、舞蹈病 647
四十二、冻疮 649
四十三、全身性红斑狼疮 650
四十四、神经性水肿 652
四十五、牛皮癣 653
四十六、白癜风 655
四十七、小儿保健 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