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变化趋势分析 1
第一章 全面把握申论考试 8
第一节 申论概述 8
一、申论的含义 8
二、申论考试的测评要素 8
三、申论考试的试卷结构 9
四、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 10
五、申论考试的题目要求 10
第二节 应对申论考试的根本方法——系统思考 12
一、概括部分的系统思考 12
二、分析部分的系统思考 12
三、对策部分的系统思考 12
四、论证部分的系统思考 12
第三节 申论考试的命题、阅卷及评分标准 13
一、命题相关情况 13
二、阅卷情况 13
三、评分标准 13
第二章 阅读理解 17
第一节 阅读理解的原则 17
一、时间原则 17
二、整体把握的原则 17
三、筛选性原则 17
第二节 阅读理解的应试方法 17
一、阅读第一遍——带着问题阅读,了解材料内容 18
二、阅读第二遍——理清脉络 18
第三章 总结概括 22
第一节 总结概括综述 22
一、总结概括的题型分类 22
二、总结概括的作答要求 26
三、总结概括的评分标准 27
第二节 归纳概括的一般应试方法 27
一、删减要素的方法 27
二、分类归纳的方法 28
三、抓住关键句的方法 28
四、寻根究底法 29
第三节 总结概括实战演练 30
一、公务员考试制度突显公平机制问题 30
二、技工短缺问题 33
三、食品安全问题 35
四、资源利用率严重偏低问题 38
五、政府诚信问题 41
第四章 综合分析 45
第一节 综合分析概述 45
一、综合分析部分成为申论考试题型变化的主要阵地 45
二、综合分析主要是对部分给定材料的分析 46
三、综合分析的具体题型 46
四、分析原因的方法 50
五、示例 53
第二节 综合分析实战演练 54
一、失地农民利益受损问题 54
二、民办教育陷入困境问题 55
三、教育乱收费问题 58
第五章 提出对策 61
第一节 提出对策概说 61
一、提出对策的具体题型 61
二、提出对策的总体要求 63
三、提出对策的表述方法 64
四、提出对策部分的评分标准 64
第二节 提出对策实战演练 65
第一部分 标准习题演练 65
一、公务员考试制度突显公平机制问题 65
二、技工短缺问题 66
三、食品安全问题 66
四、资源利用率严重偏低问题 67
五、政府诚信问题 68
第二部分 最新热点问题 69
六、节约型社会问题 69
七、节能减排问题 69
八、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 70
九、安全生产问题 71
十、社会保障问题 72
第六章 论证表述(一)——议论文 74
第一节 议论文概说 74
一、议论文三要素 74
二、议论文的总体要求 75
三、评分标准 75
第二节 议论文的审题和立意 75
一、审题 75
二、立意 76
三、立意练习 77
第三节 论证的方法 80
一、例证 80
二、引证 80
三、喻证 81
四、对比论证 81
五、理论论证 82
六、类比论证 83
七、假设论证 84
八、归谬论证 84
第四节 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及文风 85
一、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85
二、形象生动 86
三、情理交融 86
四、朴素精练 87
第五节 论证表述实战演练 88
第一部分 标准习题演练 88
一、公务员考试制度突显公平机制问题 88
二、技工短缺问题 89
三、食品安全问题 89
四、资源利用率严重偏低问题 90
五、政府诚信问题 91
第二部分 最新热点参考例文 92
六、廉洁问题 92
七、诚信问题 93
八、团结问题 93
九、用人问题 94
十、监督问题 95
十一、政绩问题 96
十二、服务业发展问题 97
十三、作风问题 97
第七章 论证表述(二)——公文式申论文章 100
第一节 演讲稿 100
一、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100
二、演讲稿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100
三、演讲稿的语言要求 103
第二节 讲话稿 104
一、讲话稿的特点 104
二、讲话稿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105
三、讲话稿的语言要求 106
第三节 意见 107
一、意见的特点 107
二、意见的结构 107
三、意见的撰写要求 108
第四节 报告 109
一、报告的特点 109
二、报告的结构 109
三、报告的撰写要求 109
第五节 请示 112
一、请示的特点 112
二、请示的撰写要求 112
三、请示的结构 113
第六节 意见、报告、请示的语言要求 115
一、庄重准确 115
二、简明通顺 115
三、平实得体 115
第八章 历年考试真题及全真模拟试卷 116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7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申论》试卷 116
参考答案及解析 121
中央、国家机关2006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申论》试卷 123
参考答案及解析 129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申论》模拟试卷一 134
参考答案及解析 139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8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申论》模拟试卷二 141
参考答案及解析 146
第九章 社会热点之一:必备基础理论 149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 149
一、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49
二、温家宝: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154
第二节 和谐社会 162
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62
二、胡锦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 17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1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81
第四节 依法治国 188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 188
二、胡锦涛: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1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192
第五节 社会主义荣辱观 198
一、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98
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199
三、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与实质 199
第十章 社会热点之二:重大专项宏观政策 20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1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理论 201
二、胡锦涛: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扎扎实实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3
第二节 科技自主创新 204
一、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理论 204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205
第三节 节约型社会 211
一、温家宝:高度重视 狠抓落实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11
二、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214
三、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215
第四节 物权法 216
一、胡锦涛:认真学习全面实施物权法 开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局面 216
二、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重大意义 217
第十一章 社会热点之三:重大社会问题 220
第一节 民生问题 220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 220
第二节 教育问题 221
一、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切实促进教育公平 221
二、教育发展要追求公平与效率和谐 224
三、陈至立:进一步加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27
第三节 医疗问题 230
一、胡锦涛强调: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230
二、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31
三、新医改凸显公益性质与政府责任 234
四、如何降低药价 235
第四节 资源与环境问题 235
一、重新审视相关关系 235
二、周生贤:污染减排指标考验政府责任 236
三、灾害风险管理——防微杜渐除隐患 238
第五节 住房问题 239
一、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 239
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 240
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 241
第六节 老龄化问题 243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243
二、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244
第七节 社会保障问题 247
劳动社会保障事业“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247
第八节 弱势群体 252
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252
二、关注弱势群体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254
第十二章 社会热点之四:政府改革与发展 255
第一节 服务型政府 255
一、服务型政府的基础理论 255
二、胡锦涛: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258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 258
第二节 作风建设 259
一、作风建设的基础理论 259
二、“三项意识”促和谐发展 261
第三节 腐败问题 262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会公报 262
第四节 政府公开 263
一、政府信息公开提出的必要性 263
二、构建公开透明的服务型政府 263
第五节 官员问责制 266
官员问责制的基础理论 266
第十三章 中央国家机关的职能介绍 269
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69
二、商务部 269
三、民政部 269
四、教育部 270
五、农业部 270
六、建设部 271
七、交通部 271
八、水利部 272
九、文化部 272
十、审计署 272
十一、国土资源部 273
十二、信息产业部 273
十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73
十四、中国人民银行 273
十五、监察部 274
十六、卫生部 274
十七、信访局 274
十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274
十九、国家林业局 275
二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75
二十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75
二十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76
二十三、国家税务总局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