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既得利益集团:必须正视的话题一、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2
1.广遭诟病的弊症 2
2.认识模糊的概念 5
二、一个研究不够的问题 8
1.国内的研究现状概述 8
2.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18
第一章 既得利益集团的概念一、从三种社会现象谈起 23
1.中国的公车改革 23
2.苏联发生的剧变 27
3.英国公务员罢工 33
二、既得利益集团的定位 37
1.概念界定 37
2.社会定位 39
三、既得利益集团的性质 42
1.利益集团的极端形态 42
2.公共权力的恶性变异 44
第二章 既得利益集团的表征一、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态 51
1.组织结构 51
2.生长状态 52
3.存在状态 53
4.基本类型 54
二、既得利益集团的活动 56
1.活动目标 56
2.维利方式 59
三、既得利益集团的特点 61
1.群体的狭隘性 61
2.边界的模糊性 62
3.行为的公开性 63
4.目光的短期性 64
5.资源占有的不公性 65
6.政治态度的反动性 66
第三章 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一、既得利益集团的演变轨迹 68
1.认识其演变轨迹的双重意义 68
2.演变的三个阶段与两种形态 69
二、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的条件 71
1.官员的“职业化”为其形成准备了主体来源 71
2.可扩展的权益为其形成准备了维利目标 74
3.官员政治道德逆转是其形成的主观条件 76
4.体制和制度缺陷为其形成开了方便之门 79
5.公共权力运行过程中技术化的推波助澜 83
6.进行相关的利益关系调整是其形成契机 87
三、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辨析 89
1.和社会制度没有固定的搭配关系 89
2.主要源于人性的弱点和体制漏洞 91
第四章 既得利益集团的危害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危害 95
1.从根本上否定人类社会存在的道德基础,瓦解社会应有的聚合力 95
2.诱发不安定因素聚积,引发社会动荡,阻滞社会的正常发展进程 96
二、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危害 99
1.阻挠和扭曲改革,影响公共权力发挥功能 99
2.破坏社会公正,降低公共权力的公信度 101
3.使公共权力发生变异,引发制度的崩溃 102
三、对工人阶级政党的危害 105
1.削弱党的品格优势,使其特有的先进性大打折扣 105
2.削弱党的组织优势,使其自我修复功能大打折扣 107
3.削弱党的政治优势,使其执政的合法性大打折扣 109
第五章 中共遏制既得利益集团的历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探索 112
1.从认识轨迹看,经历的是一个曲折过程 112
2.从防止举措看,有设想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116
3.从遏制效果看,有成效但花费的代价过大 118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努力 119
1.以坦诚的态度对待日益严峻的问题 119
2.在思想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和突破 121
3.在遏制思路与途径上都进行了创新 122
三、对当前遏制既得利益集团的启示 125
1.敢于正视这个问题是基本前提 125
2.进行长期不懈努力是基本策略 126
3.有法治意识的民众是基本力量 127
4.确保制度发挥作用是基本路径 128
第六章 遏制既得利益集团的现实环境一、从当前时机看,正处在遏制的关键时期 129
1.目前既得利益集团的基本状况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29
2.改革的持续推进,使其获得了蔓延和升级的契机 133
3.防腐力度的加大,促使谋私者转向既得利益集团 135
二、从治理成效看,还需全党上下继续努力 136
1.有认识,还需深化 136
2.有措施,还需加力 138
3.有效果,还需扩大 144
三、从遏制要素看,基本条件正在逐渐完备 145
1.从领导方面看,全党上下形成了共识 145
2.从遏制对象看,还正处在发展过程中 147
3.从遏制路径看,认识正在进一步深化 148
4.从基本力量看,正在日益发展和强健 148
第七章 遏制既得利益集团的基本对策一、遏制既得利益集团的目标设定 152
1.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前提 152
2.设定遏制目标必须求实 154
3.群体分化下的不同目标 156
二、遏制既得利益集团的基本思路 158
1.在力量来源上,着力落实人民的主体地位 158
2.在领导保证上,必须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 160
3.在遏制路径上,必须坚持依靠制度和机制 161
4.在工作定位上,纳入政治文明建设的布局 162
三、遏制既得利益集团的主要路径 163
1.提高认识,为遏制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163
2.营造遏制既得利益者的政治环境,防止官员的政治道德逆转 165
3.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削减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的主体条件 167
4.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从机制上削减既得利益者的维利目标 170
5.加强监督,筑起一道牢固屏障,阻止官员向既得利益者转化 174
第八章 排除影响遏制举措推进的疑虑一、准确把握列宁职业革命家思想的真谛 177
二、消除“凭政绩用干部”导向的副作用 190
三、如何对待官员们的个人利益 193
四、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批评和指责 196
五、落实人民的监督主体地位和党管干部是否冲突 198
六、加强监督会不会影响效率 204
主要参考文献 210
附一:本书作者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索引 210
附二:国内刊物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索引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