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 上 总论篇、统治机构篇》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阿部照哉等编著;周宗宪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2028087
  • 页数:5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日本宪法的基本体系与基本理论。

总论篇 1

第一章 近代宪法的历史与思想 1

Ⅰ 序说 1

1 宪法一词 1

2 宪法的各种语法 2

3 constitution的由来 3

Ⅱ 市民宪法的成立与开展 6

一、立宪主义的成立与类型 6

4 立宪主义成立的基盘 6

5 立宪主义的类型 7

二、诸国宪法的开展 8

6 英国成文宪法的尝试 8

7 美国宪法的发展 12

8 法国革命后的宪法 16

9 十九世纪欧洲诸国宪法 19

Ⅲ 市民宪法的变迁 21

10 资本主义的开展及宪法史的变动 21

11 人权的社会化与宪法的社会化 22

12 人权构造的变迁与统治构造的变迁 24

13 国际关系的重视与国家主权的限制 27

Ⅳ 世界宪法的动向 28

14 作为宪法实验场的二十世纪 28

15 社会主义宪法的生成、开展 29

16 已发展、开发国家宪法与开发中国家宪法 31

第二章 宪法的观念 34

Ⅰ 宪法的意义 34

17 实质意义的宪法 34

18 形式意义的宪法 34

19 立宪意义、近代意义的宪法 35

20 作为宪法学对象的宪法之意义 36

21 构成宪法学对象的宪法之诸范畴 37

22 宪法概念中的“规范”与“事实” 38

Ⅱ 制宪权力 39

23 薛耶斯的制宪权力论 39

24 一七九一年法国宪法的制宪权力 40

25 一八七五年宪法下的制宪权力论 41

26 斯密特的制宪权之再出现 41

27 制宪权力观念的角色 41

Ⅲ 宪法的特质 42

28 作为授权规范的宪法 43

29 作为限制规范的宪法 43

30 作为最高规范的宪法 44

31 宪法规范的政治性格 46

Ⅳ 宪法的分类 47

32 成文、成典宪法与不成文、不成典宪法 47

33 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48

34 钦定宪法与民定宪法 48

35 依宪法的历史内容之分类 50

第三章 近代宪法的基本原理 52

Ⅰ 国家 52

36 国家与宪法 52

37 国家的构成要素 53

38 国家的形体 54

Ⅱ 国民主权 56

39 主权 56

40 国民主权 57

41 日本国宪法与国民主权 59

Ⅲ 自由的原理 60

42 近代国家中的自由 60

43 近代自由的特质 60

44 现代的自由 62

Ⅳ 权力分立原理 63

45 权力分立理论 63

46 权力分立的制度化 64

47 权力分立的相关问题 65

48 日本的权力分立 66

Ⅴ 法的支配 68

49 近代国家与法的支配 68

50 法治国家原理 69

51 日本国宪法与法的支配 70

第四章 宪法的修改与保障 71

Ⅰ 宪法的变动 71

52 宪法变动的类型 71

53 宪法的变迁 72

54 宪法第九条变迁论 74

55 革命与政变 75

Ⅱ 宪法的修改 75

一、修宪程序 75

56 修宪 75

57 修宪程序的类型 76

58 日本国宪法的修改程序 76

59 国会的提议 77

60 国会的审议与议决 78

61 国民的承认 78

二、修宪的界限 79

62 宪法明文限制修改 79

63 修宪无界限说的论据 80

64 修宪有界限说的论据 81

65 日本国宪法修改的界限 81

Ⅲ 宪法的保障 83

一、序说 83

66 宪法的保障 83

67 德国学说史 83

二、宪法保障制度的形态 85

68 形态的分类 85

69 预防的保障(实体的保障) 85

70 匡正的保障(程序的保障) 86

三、国家紧急权 87

71 意义 87

72 国家紧急权的界限与条件 88

73 国家紧急权的实定化 88

74 日本国宪法与国家紧急权 89

四、抵抗权 90

75 意义 90

76 抵抗权的实定化 90

77 抵抗权行使的要件 91

第五章 宪法学的课题与方法 93

Ⅰ 宪法学的谱系 93

78 近代宪法学的始祖 93

79 日本宪法学的谱系与欧美宪法学 93

80 法的支配与英国宪法学 94

81 二十世纪前半的美国宪法学 94

82 “非解释主义”与“正义”论的复权 96

83 法实证主义的德国国法学 97

84 政治的宪法学与纯粹法学 97

85 现代德国宪法学 98

86 法国宪法学的成立与发展 99

87 法国宪法思想的转换 100

88 明治宪法下的宪法学 101

89 现代日本宪法学的发展 102

Ⅱ 宪法学的对象与方法 103

90 作为社会科学的宪法学 103

91 宪法现象的构造 103

92 宪法现象的历史考察 105

93 比较宪法学的课题 106

Ⅲ 宪法解释的方法与问题 106

94 法解释论争 106

95 解释与宪法规范认识 107

96 宪法的“严格解释”论与宪法政策论 108

97 解释中的原意与现意 109

第六章 日本宪法的历史 110

Ⅰ 明治宪法的成立与运用 110

98 明治国家的成立 110

99 立宪主义的出现 111

100 自由民权运动的宪法构想 112

101 岩仓具视、伊藤博文的宪法草案 113

102 大日本帝国宪法外的机关 114

103 统帅权的独立 115

104 帝国宪法与宪法外的制度之并存 116

105 帝国宪法下的议会 118

106 帝国宪法与裁判 118

107 帝国宪法与人权 119

108 殖民地的经营 119

Ⅱ 战败与占领法体制的出现 120

109 第二次大战与帝国宪法体制的崩坏 120

110 波茨坦宣言及投降 122

111 波茨坦宣言与国体变更 122

112 大日本帝国的解体 123

113 占领管理法体制的成立 125

114 安全保障条约及两种法体系论 126

Ⅲ 日本国宪法的制定及其内容 126

115 修宪的经纬 126

116 占领军的修宪作业 128

117 麦克阿瑟三原则及总司令部案 129

118 政府草案的发表及国民的反应 129

119 日本国宪法的成立 130

120 修宪的法理 130

121 日本国宪法的构成与内容 132

122 前言 132

123 日本国宪法的思想 132

第七章 天皇 134

Ⅰ 天皇的地位 134

124 天皇制度的连续性及继续性 134

125 象征天皇制的诞生 135

126 作为象征的天皇 136

127 皇位的根据 137

128 不敬罪 138

129 天皇的人权 139

Ⅱ 国事行为 140

130 国事行为的性质 140

131 内阁的建议及承认 141

132 内阁、天皇的责任 142

133 国事行为的内容 143

134 天皇与元首 149

Ⅲ 天皇的公行为 149

135 国事行为以外的公行为 149

136 公行为的宪法评价 149

Ⅳ 皇位继承、摄政、国事行为的代行 151

137 皇室典范 151

138 皇位继承 151

139 摄政 152

140 国事行为的代行 152

141 皇族的地位 152

Ⅴ 皇室的财产 153

142 皇室财产的国有化 153

143 皇室的经费 153

144 皇室财产授受的限制 154

第八章 战争的放弃 155

Ⅰ 和平主义的历史 155

一、战争违法化与和平主义思想 155

145 格劳秀斯与正战论 155

146 康德的永久和平论 156

二、和平与国际条约 157

147 无差别战争观与海牙和平会议 157

148 战争的违法化与国际联盟、非战条约 157

149 联合国宪章与集体安全保障体制 159

三、诸国宪法的限制战争、和平条项 161

Ⅱ 宪法第九条的特色 162

一、和平主义的基本原理 162

150 “和平中生存的权利” 162

151 战争责任与“战后补偿”的课题 163

二、日本国宪法的和平主义特色 165

152 第九条的特色 165

153 和平主义的规范构造 166

三、第九条解释论的开展 167

154 立法者意思 167

155 解释学说 168

156 政府解释的开展 169

Ⅲ 日美安保条约与自卫队的创设、开展 173

157 冷战与日本再军备计划 173

158 警察预备队的设置 174

159 旧日美安保条约的缔结 174

160 保安队、警备队的改组 175

161 自卫队的创设及增强 175

162 新安保条约及其后的开展 176

163 有事立法与国家秘密法的动向 177

164 后冷战时代的自卫队之再编 179

Ⅳ 宪法第九条的裁判例 180

165 警察预备队违宪诉讼 180

166 砂川事件 181

167 惠庭事件 182

168 长沼诉讼 182

169 百里诉讼 184

Ⅴ 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与自卫队参加的宪法问题 185

170 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的问题点 185

171 PKO协力法的违宪性 189

172 PKO的变质 190

173 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宪法问题 191

第九章 宪法与国际社会 193

Ⅰ 宪法与国际关系 193

174 日本国宪法与国际协调主义 193

175 国际关系的现阶段与人权的国际保障 194

Ⅱ 宪法与条约 196

176 宪法对条约的统制 196

177 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一元论与二元论 197

178 条约的国内法效力 198

179 宪法与条约的效力关系 200

180 条约的违宪审查 203

统治机构篇 205

第十章 国会 205

Ⅰ 序说 205

一、国民代表 205

181 英国近代议会制的成立 205

182 法国革命时期的国民代表原理之成立 206

183 国民代表原理的意识型态性 206

184 十九世纪的议会制之发展 207

185 议会制民主主义的理念 208

186 议会制民主主义的危机 208

187 第二次大战后的议会制民主主义 210

188 日本的情形 212

二、政党在宪法上的地位 214

189 政党与国法的关系 214

190 政党的宪法化——其保障面 214

191 政党的宪法化——其规制面 215

192 政党法 216

193 日本的问题 217

Ⅱ 国会的地位 219

一、最高机关 219

194 与三权分立的关系 219

195 最高机关性的意义 220

196 “国权的最高机关”之实态 221

二、立法机关 221

197 惟一的立法机关 221

198 国会中心立法 222

199 国会单独立法 223

200 立法过程的现实 224

Ⅲ 国会的组织 224

一、两院制 224

201 两院制 224

202 两院制的类型(1)——联邦型 225

203 两院制的类型(2)——单一国家型 225

204 两院的关系(众议院的优越) 227

205 参议院的存在理由 228

206 参议院改革案 229

二、两议院的组织 230

207 议员名额 230

208 议长 232

209 其他职员 233

210 委员会 234

211 两院协议会与共同审查会 235

212 附设机关 235

Ⅳ 议员 236

一、地位 236

213 全体国民的代表 236

214 任期 237

215 议员身份的丧失 237

二、议员的选举 238

216 民主主义的选举原理 238

217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38

218 大选举区与小选举区 239

219 两议院选举区 242

220 选举活动 244

221 选举关系诉讼 246

三、权限 246

222 议员的权限 246

223 不逮捕特权 248

224 免责特权 250

225 岁费请求权 252

Ⅴ 国会的权能 253

226 国会的权能 253

一、法律的制定 253

227 法律的制定程序 253

228 提案 254

229 审议、议决 254

230 署名、公布、施行 255

二、预算的议决 256

231 预算的成立程序 256

232 预算的编制、提出 256

233 预算的修正 257

三、条约的承认 258

234 条约承认权 258

235 须经承认的“条约”范围 259

236 国会的承认是否为条约效力要件 259

237 国会的条约修正权 262

四、内阁总理大臣的提名 262

238 内阁总理大臣的提名 262

五、弹劾法院的设置 263

239 弹劾裁判 263

240 罢免诉追 264

241 罢免裁判 264

六、基于法律的其他权能 266

242 法律上的权能 266

Ⅵ 议院的权能 266

一、议院的权能 266

二、自律权 266

243 自律权 266

244 职员的选任 267

245 议员资格争讼的裁判 268

246 逮捕议员的同意及释放之要求 269

247 议院规则的制定 271

248 议员的惩戒 272

249 自律权与司法审查 274

三、国政调查权 276

250 意义 276

251 本质与主体 277

252 范围与界限 278

253 调查方法 281

四、众议院的内阁不信任议决权 284

254 内阁不信任议决权 284

Ⅶ 国会的活动 285

255 国会活动的基本原则 285

256 会期 286

257 召集、休会 288

258 参议院的紧急集会 289

259 委员会 292

260 议事妨碍 292

261 两院协议会 293

262 法定人数 294

263 表决人数 295

264 会议公开 296

265 大臣的出席会议 298

266 一事不再议 298

第十一章 内阁 300

Ⅰ 内阁的地位 300

一、行政权的归属主体 300

267 行政权的意义 300

268 行政机关的类型 301

269 明治宪法下的行政权归属 303

270 现行宪法下的行政权归属 304

271 内阁与行政委员会 304

二、议院内阁制 305

272 议院内阁制的历史发展 305

273 议院内阁制的特质 306

274 日本国宪法与议院内阁制 307

275 内阁的责任 308

276 众议院的解散 309

277 解散权论争 309

Ⅱ 内阁的组织 311

一、组阁 311

278 内阁的成立 311

二、内阁总理大臣 312

279 内阁总理大臣的地位 312

280 内阁总理大臣的权限 313

281 文人条项 316

三、国务大臣 317

282 国务大臣的地位 317

283 国务大臣的权限 318

四、内阁的总辞 319

284 内阁总辞 319

285 总辞的要件 319

286 总辞的效果 320

Ⅲ 内阁的权能 321

287 内阁的权能 321

288 执行法律与总理国务 322

289 处理外交关系及缔结条约 323

290 有关官吏的事务 323

291 制定政令 324

292 关于财政的事务 327

293 对国会的权能及法律案的提出权 327

294 关于司法的权能 329

Ⅳ 内阁的活动 330

295 阁议 330

296 内阁之下的国家行政组织 332

297 官僚制与官僚主义 333

298 行政国家现象 335

299 对行政的民主统制之课题 336

第十二章 法院与违宪审查制 339

Ⅰ 司法权 339

一、司法权的概念 339

300 司法的意义 339

301 司法权的范围 340

302 法律上的争讼 341

二、司法权的归属 344

303 特别法院的禁止 344

304 行政机关与裁判 345

305 内阁总理大臣的异议制度 346

三、司法权的界限 347

306 自律权事项 347

307 自由裁量事项 347

308 统治行为事项 348

309 自律团体的内部事项 350

四、司法权的独立 354

310 司法权独立的意义 354

311 司法机关的自主、独立性 355

312 法官职权的独立 355

313 法官的身份保障 357

Ⅱ 法院的组织与权限 361

一、最高法院 361

314 组成 361

315 裁判权 363

316 规则制定权 364

317 司法行政权 366

二、下级法院 366

318 组成 366

319 任命 369

320 再任 370

Ⅲ 裁判程序及运用 371

321 诉讼程序的构造 371

322 裁判的公开 374

323 陪审制 377

324 现代型诉讼 378

Ⅳ 违宪审查制 379

一、违宪审查制的类型 379

325 宪法的最高法规性与违宪审查 379

326 违宪审查的类型 380

327 我国违宪审查制类型 381

二、违宪审查的要件 383

328 事件性的要件 383

329 事件性与诉讼要件 384

330 第三人的权利主张 388

三、违宪审查的对象 390

331 “一切法律、命令、规则或处分” 390

332 条约 391

333 立法不作为 392

334 国家的私法行为 394

四、违宪审查的方法与基准 396

335 适用审查与字面审查 396

336 立法事实论 396

337 合宪性推定 398

338 “双重基准”论 400

339 司法积极主义与消极主义 401

五、宪法判断的方法 402

340 宪法判断的回避 402

341 违宪判断的回避——合宪解释 404

342 违宪判断的方法 407

343 合宪判断的方法 410

六、违宪判决的效力 411

344 学说 411

345 实例 413

七、宪法判例的意义 416

346 宪法判例的拘束力 416

347 宪法判例的变更 418

第十三章 财政 421

Ⅰ 立宪的财政原理 421

348 国民生活与财政 421

349 财政与立宪主义 421

350 日本宪法史与财政 423

Ⅱ 国会中心的财政原理 425

351 国会议决的优位——基本原则 425

352 租税(课税)法律主义 426

353 支出、债务负担的国会议决 428

354 财产的管理、处分 430

355 宪法对财政处理权限的制约 430

Ⅲ 预算制度 434

356 预算制度的原本意义 434

357 预算的编制、提出与国会的审议 435

358 关于预算的“国会议决”之问题 438

359 所谓预算不成立的情形 443

360 预算执行及其统制制度 444

第十四章 地方自治 447

Ⅰ 地方自治的本旨 447

361 日本国宪法第八章的意义 447

362 “地方自治本旨”的意义 449

363 地方自治保障的性质 450

Ⅱ 地方公共团体的构造 453

一、地方公共团体的意义 453

364 地方公共团体的种类 453

365 两阶段制的保障 454

366 特别区的问题 456

二、地方公共团体的组织 458

367 自治体住民 458

368 地方议会 460

369 地方公共团体首长 461

Ⅲ 地方公共团体的权能 462

一、地方公共团体的事务 462

370 地方公共团体的权能与国家、地方间的事务分配 462

371 自治事务与机关委任事务 463

二、地方公共团体的条例制定权 465

372 地方公共团体的立法 465

373 条例的对象事项 466

374 条例与法律的关系 467

375 期待于条例者 469

事项索引 471

人名索引 509

判例简称 515

判例索引 516

节录:日本国宪法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