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黄土地上的古老乐种 3
第一节 独特的地域环境与文化底蕴 3
第二节 “鼓吹”的历史与派系分布 5
第三节 吹鼓手的组合与传承 6
第四节 乐种的基本特征 10
第五节 保护传承中的乐种发展 11
第六节 热闹之下的隐忧 20
第二章 唢呐吹奏与人生礼俗 25
第七节 常用乐器 25
第八节 实用于民俗的班社 26
第九节 迎宾接客 28
第十节 典礼议程 29
第十一节 宴席待客 37
第十二节 礼送亲朋 37
第三章 多维化的艺术情态 41
第十三节 浪唢呐 41
第十四节 挂茬子 42
第十五节 行话与暗语 42
第十六节 三种奏式 46
第四章 曲牌衍化与艺术生命的延续 51
第十七节 曲牌来源 51
第十八节 习俗应用中的曲牌分类 56
第十九节 变异概况 57
第二十节 艺术的个性特点 58
第五章 特殊技巧与整体结构的完善 71
第二十一节 淳朴别致的指法 71
第二十二节 循环顺畅的换气 71
第二十三节 特定意义的指花与特技 72
第二十四节 “血肉”与“骨骼”的完善 73
第六章 生动灵变的旋律 81
第二十五节 曲牌 81
小开门……&庆城县驿马镇 81
宫调开门(之一)&宁县湘乐乡 82
宫调开门(之二)&庆城县驿马镇 83
犯调开门&庆城县驿马镇 84
楚调开门&宁县瓦斜乡 84
宫调(之一)&正宁县周家乡 86
宫调(之二)&宁县太昌乡 87
宫调带对口&西峰区什社乡 89
老宫调&宁县米桥乡 90
楚调&宁县新庄乡 92
平调担水&西峰区什社乡 94
平调担水带飞板&西峰区后官寨乡 95
慢担水&庆城县驿马镇 96
背宫担水&庆城县南庄乡 97
李姐担水&宁县米桥乡 98
哭担水&环县 99
六年担水&西峰区温泉乡 100
担水&宁县焦村乡 101
上担担&镇原县庙渠乡 102
中担担&镇原县孟坝镇 103
下担担&镇原县开边乡 103
坐宫&西峰区温泉乡 104
谱&宁县焦村乡 105
刮地风(之一)&庆城县驿马镇 109
刮地风(之二)&宁县湘乐乡 111
刮地风(之三)&西峰区温泉乡 112
状元游街&西峰区 114
辞朝&西峰区温泉乡 117
秋季生&宁县焦村乡 119
粉红莲&西峰区温泉乡 122
山坡羊&正宁县周家乡 124
跌落&合水县吉岘乡 125
西京(之一)&正宁县周家乡 127
西京(之二)&西峰区温泉乡 131
打鞭&宁县米桥乡 131
小放牛&西峰区什社乡 133
相亲&宁县湘乐乡 134
鬼推磨(之一)&宁县太昌乡 135
鬼推磨(之二)&庆城县驿马镇 136
银纽丝&正宁县周家乡 137
雪花飘(之一)&西峰区什社乡 138
雪花飘(之二)&宁县太昌乡 140
山辣辣&环县樊家川乡 141
四页瓦&西峰区什社乡 142
寄生草&庆城县马岭镇 143
汉台山&环县樊家川乡 144
水落玉&镇原县临泾乡 145
大祭灵&宁县焦村乡 146
南乡祭灵&合水县吉岘乡 147
柳青&正宁县周家乡 150
下眼柳青带飞板&西峰区董志镇 152
中眼柳青&宁县太昌乡 155
背眼柳青&西峰区彭原乡 158
抱灵牌&西峰区彭原乡 159
哭长城(之一)&宁县湘乐乡 160
哭长城(之二)&西峰区彭原乡 161
哭长城(之三)&环县樊家川乡 162
雁落沙滩(之一)&宁县太昌乡 163
雁落沙滩(之二)&镇原县孟坝镇 167
大摆队&西峰区彭原乡 169
五更(之一)&正宁县周家乡 170
五更(之二)&宁县瓦斜乡 171
十里墩&合水县板桥乡 172
剪剪花&西峰区温泉乡 173
青天歌&宁县焦村乡 174
鸭子拌嘴&镇原县新城乡 175
道春&西峰区温泉乡 176
红贡游春&合水县吉岘乡 177
懒翻身&西峰区什社乡 178
王二娘挡狗&环县木钵乡 178
流水&西峰区什社乡 179
绣荷包&西峰区什社乡 180
黑牛钻烟洞&宁县瓦斜乡 181
钻烟洞&庆城县玄马乡 182
野鸡翎&正宁县周家乡 183
唤妹子&华池县 184
唢呐拔音&庆城县南庄乡 186
满天星(之一)&庆城县南庄乡 187
满天星(之二)&庆城县南庄乡 188
摆场&华池县 189
一串铃&庆城县玄马乡 190
月亮照花台&庆城县翟家河乡 191
第二十六节 套曲联奏类 193
担水&正宁县周家乡 193
地里兔&宁县湘乐乡 195
终南山&合水县吉岘乡 199
张良卖布&正宁县周家乡 203
扬燕麦&宁县早盛镇 206
小曲联奏(之一)&宁县焦村乡 211
小曲联奏(之二)&合水县西华池镇 215
第二十七节 改编创新类 217
陇东秧歌组曲&梁平正 编曲 217
闹春&郭效文 曲 223
赶路&赵志宁 曲 225
搭彩子&梁平正 曲 226
披红挂花&梁平正 曲 227
点纸&梁平正 曲 232
皈依&梁平正 曲 233
雁落沙滩&郭效文 梁平正 编曲 234
新状元游街&梁平正 曲 238
陇原金秋&梁平正 郭效文 曲 240
陇原情&梁平正 编曲 243
扎子谱《柳青》&西峰区温泉乡 248
第七章 传承体系的呈现 251
第二十八节 艺人小传 251
李茂繁&梁平正 撰 251
沈俊岳&梁平正 撰 251
郭守旺&张积林 撰 251
李正贤&尚奋斗 撰 252
廖生财&尚奋斗 撰 252
辛民&梁平正 撰 252
李俊彦&梁平正 撰 253
黄玉玺&梁平正 撰 253
第二十九节 优秀传承人及传承谱系 254
王贵有&马浩夺 撰 254
马自刚&马浩夺 撰 255
吴正强&马浩夺 撰 257
李海成&马浩夺 撰 259
马海元&马浩夺 撰 260
袁新年&马浩夺 撰 261
顾维宏&马浩夺 撰 262
王佰艺&马浩夺 撰 263
何明佑&梁平正 撰 263
邵小明&梁平正 撰 264
张年红&马浩夺 撰 265
张永成&马浩夺 撰 266
杨旺劳&梁平正 撰 266
姚来学&梁平正 撰 267
第三十节 代表班社介绍 267
正宁县辛家鼓吹乐班&薛静莉 刘军 撰 267
振强乐队&马浩夺 撰 268
李平宽乐队&梁平正 撰 269
庆轩乐队&梁平正 撰 269
何家坳民间乐队&马浩夺 撰 270
和平民俗礼仪乐队&马浩夺 撰 270
何文祥民间唢呐班社&梁平正 撰 271
附录一 专家论著 272
区域音乐文化的主体——乐人个案研究——以庆阳唢呐艺人马自刚为例&板俊荣 伍国栋 272
附录二 两个专业委员会成立的贺信 283
参考文献 285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