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时代的呼唤和党的理想目标 1
一、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深刻变化呼唤社会的和谐 1
二、发展的最好机遇和为应对国际挑战呼唤着社会的和谐 7
三、“和谐”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涵和党的崇高理想 11
第二章 古代“和谐”概念及诸义、基本内涵考 23
一、中国古代“和谐”范畴探源 23
二、古代“和谐”概念的广泛运用及诸义考 26
三、古代“和谐”概念的基本内涵考 31
第三章 “和谐”是体现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理念 42
一、“和生物”——中华民族古代宇宙观的核心 42
二、“和为贵”——中华民族古代伦理观的总念 54
三、“致中和”——中华民族古代思维方式的总则 62
第四章 “和谐”是中华民族古代贤哲追求的理想境界 72
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最高境界 72
二、“大同世界”——人类追求和谐社会的最理想境界 84
三、“身心和谐”——古代贤哲涵养心性追求的最佳境界 91
第五章 “和谐”是古代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思想基础 101
一、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和合体 101
二、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是诸子百家及儒释道思想的和合结晶 106
三、中国的现代化亦须和合当代东西南北世界的先进文化 113
第六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继承和反思传统,并要超越传统 120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继承传统,并要反思和超越传统 120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古近代“和谐”思想的全面超越 135
第七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以人为本”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48
一、“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本质要求 148
二、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 159
第八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166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166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必须坚持《纲要》规定的六条“原则” 175
三、坚持“五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85
第九章 物质文明的协调与快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192
一、经济协调、快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和物质基础 192
二、“五大文明”一体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机的统一 197
三、解决好“三农”问题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 204
第十章 精神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210
一、建设先进的“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210
二、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222
三、“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智力支撑 235
第十一章 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法制度保障 242
一、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本质的体现 243
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明的需要 248
三、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 258
第十二章 社会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与鲜明特征 268
一、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要求 268
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 279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多方面构建社会主义的社会文明 284
第十三章 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前提 291
一、实现“天人合一”是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292
二、环境污染的严酷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现代“天人合一”理念 299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生态文明 306
第十四章 深化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推动力 321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 32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328
第十五章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关键 344
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344
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50
三、走群众路线和坚决反腐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357
第十六章 构建和谐世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67
一、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时代主旋律与构建和谐世界目标的提出 367
二、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世界的和平发展相需互动、相得益彰 373
三、构建和谐世界,维护持久和平,走共同繁荣之路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