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轨迹的探寻 3
第一章 科技进步与电影发展 3
第一节 无声电影 3
第二节 有声电影 5
第三节 彩色电影 7
第四节 高科技电影 9
第二章 两个源头与两条轨迹 14
第一节 写实主义电影的流变 14
第二节 技术主义电影的流变 20
第三章 传统的兴衰与先锋的尴尬 28
第一节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28
第二节 法国“新浪潮”电影 30
第三节 中国第五代先锋电影 34
第四章 三大属性与三种类型 39
第一节 艺术电影 39
第二节 商业电影 43
第三节 意识形态电影 47
第五章 全球化语境与本土化立场 54
第一节 日本电影 54
第二节 印度电影 58
第三节 韩国电影 61
本质特性的阐释 67
第六章 影像与声音 67
第一节 影像 67
第二节 声音 72
第三节 声画关系 76
第七章 叙事与符号 77
第一节 叙事 77
第二节 符号 86
第八章 蒙太奇与长镜头 89
第一节 蒙太奇 89
第二节 长镜头 98
第九章 逼真性与假定性 101
第一节 逼真性 101
第二节 假定性 105
第三节 逼真性与假定性的关系 108
创作规律的剖析 115
第十章 创作观念 115
第一节 通律与特律 115
第二节 再现与表现 121
第三节 借鉴与独创 125
第十一章 创作流程 128
第一节 创意策划 128
第二节 文本编创 135
第三节 表演拍摄 138
第四节 剪辑合成 143
第十二章 创作策略 147
第一节 象征隐喻 147
第二节 互文反讽 151
第三节 零度情感 154
第四节 规避替代 157
第五节 前提预设 159
接受理论的透视 165
第十三章 电影接受与电影生产 165
第一节 电影艺术特性的重新审视 165
第二节 电影生产决定电影接受 170
第三节 电影接受影响电影生产 173
第十四章 接受过程和受众心理 179
第一节 电影接受过程的主客体要求 179
第二节 电影接受的发生 182
第三节 电影接受的发展 184
第四节 电影接受的高潮 186
第十五章 赏析标准和批评方法 190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批评 190
第二节 结构主义批评 193
第三节 符号学批评 196
第四节 叙事学批评 198
第五节 女性主义批评 201
第六节 后殖民主义批评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