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证据学的后现代之思 1
第一章 证据理论中的后现代 8
第一节 后现代证据理念 8
一、后现代证据理念 8
二、后现代证据理念的特质 12
三、现代与后现代 16
第二节 后现代证据理论的哲理根基 17
一、作为感知语言的真相 17
二、认真对待真相:事实认定准确化的差异 21
三、事实的或然性 26
第三节 事实探知与客观性知识 28
一、追寻知识客观性的困境 28
二、恪守知识合理性的尴尬 30
三、探索真相的根基 32
第二章 后现代解构证据理论 36
第一节 怀疑之视角 37
一、镜像中的真相:对立抑或和谐 42
二、走出怀疑主义的迷墙 44
三、反叛与争鸣:伪怀疑主义的兴起与没落 47
四、怀疑主义的启示 51
五、对怀疑的怀疑 55
第二节 想象之视角 57
一、经验知识的参与 57
二、证据的“另类”解读 59
三、肢解与重组:来自想象的力量 60
四、生成真相的新境界 64
第三节 时间之视角 66
一、证据:时间的痕迹 66
二、事实:时间的雕刻 69
三、规则:时间的沉积 73
四、现象:时间的本原 76
第三章 后现代建构性证据理论 78
第一节 解释之视角 78
一、事实解释的前提与作用机制 78
二、事实解释的性质与类型 82
三、事实解释的限度 86
第二节 叙事之视角 91
一、叙事话语中的事实求证 91
二、叙事的要素 96
三、叙事的性质 101
四、法律论辩中的故事技巧 105
五、法官的叙事 107
六、陪审员心中故事版本的选择与生成 110
七、律师的叙事技巧 114
八、叙事的局限性 119
第二节 模糊之视角 121
一、诉讼证明中处于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的模糊性 122
二、诉讼证明对象:事实的模糊性 125
三、诉讼证明模糊思维:模糊心证 129
四、诉讼证明载体:证明语言的模糊性 133
五、诉讼证明模糊方法论价值 137
第三节 协调之视角 141
一、协调的一般属性 142
二、协调作为价值的高级表现形式 143
三、证据的协调性:“证据群”概念的引入 146
四、“协调”视角下的证明标准 148
五、缺乏协调的证据规则 152
第四章 纠缠与权衡:后现代的复式论调 156
第一节 “客观真实”、“法律真实”与“法官真实” 156
一、“客观真实”说 156
二、“法律真实”说 160
三、两种学说的比较 164
四、法官真实 165
第二节 平衡中的悖论:理性与非理性 172
一、非理性中的理性:以中世纪的宣誓与神审为例 174
二、理性中的非理性 179
第三节 多学科交叉中的后现代证据理论 182
一、证据学与哲学 182
二、证据学与历史学 187
三、证据学与知识社会学 195
四、证据学与数学 199
五、证据学与文学 201
六、游走于多方边缘 214
第四节 科学与艺术的双重奏 218
一、寻觅通往科学的进路 218
二、证据学的性质与对象 221
三、介于科学与非科学之间 225
四、证据学的重新定位 229
五、余论 232
结语:多重视角的证据哲学 235
参考文献 242
后记 250